荷兰政府一巴掌拍在安世脸上,大陆刚准备把耳光扇回去,对岸的绿媒倒是提前集体高潮了——“转单啦!欧洲爸爸要来看我们啦!”
那阵仗,比当年抢张忠谋签名还热闹。
台媒报道截图
当荷兰政府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突然冻结中国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资产和运营权时,他们大概没料到中国的反击会如此迅速且精准。中国商务部随即在10月4日发布公告,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禁止其向欧洲出口特定芯片产品。这一招直接掐住了欧洲汽车产业的“芯片命门”——安世半导体全球80%的产能位于中国,其车规级芯片供应着大众、宝马、奔驰等欧洲车企的核心生产线。
然而,就在中荷双方剑拔弩张、欧洲车厂急得跳脚的时候,台湾地区的某些媒体和半导体企业却按捺不住兴奋,纷纷跳出来高喊“转单机遇来了!”。台媒《财讯快报》甚至迫不及待地列出了一份“受益名单”:台半、强茂、朋程等企业被冠上“转单概念股”的头衔,仿佛天上掉馅饼正好砸中了他们的饭碗。
北约秘书长吕特
首先,台媒鼓吹的“转单机遇”建立在严重误判之上。
安世半导体被荷兰政府强制接管后,其车规级芯片产能出现缺口,特别是二极管、MOSFET等产品线。部分台湾企业如强茂、台半的产品线与安世存在重叠,这让岛内舆论产生“捡漏”错觉,但这种兴奋忽视了车规芯片的核心壁垒:它不是普通电子消费品,其认证流程极其严苛,需通过AEC-Q101、VDA6.3等标准验证,认证周期长达1-2年,且安世在欧洲车企供应链中的渗透率极高,短期替代几乎不可能。就连台媒自己也承认,若非原供应链成员,“转单效益有待观察”。
台湾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商强茂公司
其次,台企的兴奋恰恰暴露了其产业格局的短视。
他们只看到眼前可能的订单分流,却忽略了中国大陆反制的深层目的。中国商务部对安世实施出口管制,是针对荷兰政治化操作的精准反击,现在这个大环境下中国对美国都没有好脸色,对荷兰这种强盗行径怎么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是接下来荷兰还是一意孤行继续强抢中企,那不难猜测,老中宁可两败俱伤也不可能让荷兰捡这么大一个漏。
而台企现在凑上去抢饭吃,这不是给人当炮灰吗?
强茂公司重大讯息说明记者会
台退将帅化民
台企在中美经济战里的角色一直很微妙。美国喊供应链去中国化,台企立马跑到东南亚、印度建厂;美国对华加税,台企又忙着把大陆工厂往外搬,活脱脱一副 “西方盟友” 的姿态。可真要离开大陆市场,台企又玩不转 ,这次抢安世的单也是一个道理,要是没有大陆企业先把安世的产能做起来,形成全球供应链依赖,哪有什么 “转单机遇” 给台湾?
说到底,半导体产业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较量,中国大陆已从“被动防守”转向“主动出牌”,真正的半导体竞争靠的可不是机会主义的侥幸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