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战机三次入侵北约,外强中干的特朗普,已被普京逼到了墙角

俄军战机两周三次入侵北约领空,外强中干的特朗普,已被普京逼到了墙角。他对俄罗斯的警告何时兑现,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爱沙尼亚政府日前表示,3架俄军米格-31战斗机于周五入侵该国领空12分钟。北约方面第一时间出动了F-35战机拦截了俄罗斯飞机。
爱沙尼亚政府表示,3架俄军米格-31战斗机入侵该国领空12分钟
此外,爱沙尼亚总理当天还宣布,该国已请求北约根据第四天组织各成员国进行磋商。
而俄罗斯军方则表示,三架米格-31只是按照计划从俄罗斯本土飞往飞地加里宁格勒,没有侵犯他国领空,“严格遵守国际空域使用规则”。
事后,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入侵事件可能会给俄罗斯带来大麻烦”。
综合来看,这已经是过去两周内,欧洲国家第三次报告俄罗斯飞机入侵领空了。
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入侵事件可能会给俄罗斯带来大麻烦”
9月9日,约20架俄军无人机入侵波兰领空,其中4架被击落;15日,罗马尼亚称一架俄军无人机侵犯了其领空;然后就是19日这次,入侵北约国家领空的不再是无人机,而是3架米格-31战斗机。
由于爱沙尼亚与俄罗斯的关系长期紧张,所以俄军战机“擦边”式入侵该国领空的情况比较常见——但一般不会持续12分钟这么久。

12分钟是什么概念?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距离俄边境不到200公里,俄军战机要真想压境,几分钟就能飞到头顶。而12分钟的越界,已经足够模拟一次突袭。
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距离俄边境不到200公里
毫无疑问,普京在不断试探北约的底线,尤其是欧洲的北约国家,出手越来越狠。他是在用这种方式提醒欧洲:你们越是支持乌克兰,我就越会在你们家门口制造紧张。
由于美国在俄乌问题上的政策转向,过去半年,欧洲在援乌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英法牵头成立“自愿联盟”,援助计划一个接一个,甚至自己掏腰包从美国买武器再转交给乌克兰。
这些举动,普京当然看在眼里。他很清楚,如果继续这么下去,俄罗斯面对的就不仅是基辅,而是整个欧洲的力量。所以,他必须想办法在别的方向上给欧洲制造压力,让他们意识到风险。
米格-31飞进爱沙尼亚领空12分钟,就是这种压力的体现。它相当于一种“提醒”:你们可以继续给乌克兰送武器,但别忘了,俄罗斯的战机也能随时在你们头顶出现。这样一来,欧洲领导人就要多想一层——是继续全力支持乌克兰,还是把精力重点放在守住自己的边境?
波兰已经批准法令,允许更多北约国家的部队进驻
遭到俄军无人机入侵后,波兰已经批准法令,允许更多北约国家的部队进驻该国。
言归正传。普京过去两周的强硬动作,还有一个深层目的,就是把美国重新拉回谈判桌。在8月15日的阿拉斯加“特普会”之后,美俄之间围绕乌克兰问题的谈判几乎完全停滞。
特朗普当时满心以为能在阿拉斯加跟普京达成某种框架协议,甚至能顺势推动俄乌停火,但结果并不理想。后来他多次在公开场合抱怨,说自己对普京“非常失望”,因为俄方既没表现出足够的妥协意愿,也没有拿出令美方满意的方案。
普京不愿停火,但这并不代表他不想谈。 普京要的是既“保持谈判可能性”,又不给出实质性让步,以此来拖住对手的注意力,尤其是避免让美国回归到拜登时期的对俄强硬路线。
为了打破这种僵局,克里姆林宫就必须制造新的紧张感,让特朗普意识到“如果美国不回到谈判桌,欧洲局势只会更加失控”。
普京不愿停火,但这并不代表他不想谈 图为特朗普和普京
普京已经出牌了,在波兰和爱沙尼亚的要求下,北约也就第四条开了两次会,而剩下的问题,其实就在于特朗普的回应了。
全世界都在看,特朗普到底能让俄罗斯摊上怎样的“大麻烦”?抑或是特朗普还会像以前那样,对俄罗斯“口头强硬,实则示弱”?
特朗普现在的处境其实也挺尴尬。一方面,他在国内要表现出对俄罗斯的强硬,因为共和党内部的鹰派和媒体舆论都在盯着他,谁都不想被扣上“对普京软弱”的帽子。
另一方面,他确实想要达成一个所谓的“世纪协议”,能在任内结束俄乌冲突,为自己留下外交遗产。但普京偏偏不给台阶下,只是不断试探,让他很难做决定。
特朗普经常声称自己“不怕和普京对抗”,可真到关键时候,他往往会顾虑美国的成本,最后变成一场又一场“口水战”,真正的动作始终缺席。
特朗普最近说“自己对普京很失望”“俄罗斯会有麻烦”——但实际上,这些话早在4月底他就讲过;6月俄乌土耳其谈判之际也讲过;8月“特普会”之前同样讲过。
可以说,特朗普在俄乌问题上已经陷入了某种困境:无论自己说什么,其实外界都“脱敏”了,除非他能拿出实打实的真东西来对付俄罗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