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仍不买,白宫还没招,“美国大豆市场要遭血洗”

随着大豆进入收获季,失去中国客户的美国农户陷入“生存之战”。
据《华尔街日报》7日报道,在设备与化肥成本攀升、玉米和大豆供应过剩的双重压力下,美国豆农的财务状况已经岌岌可危。为安抚农民情绪,美国国会去年12月曾通过了一项价值100亿美元的农业救助计划,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再追加100亿至140亿美元资金,以缓解此次贸易争端给农户带来的冲击。
本周一(6日),特朗普在白宫宣布,他将在“本周出台农业相关扶持措施”,帮助种植户应对对华出口下滑损失。一名白宫官员向美媒透露,特朗普预计将在本周晚些时候与美农业部长罗林斯会面,最终确定农业救助资金的来源。此前,特朗普及其团队曾宣称,将考虑动用关税收入来为救助计划提供大部分资金支持。
美国农业部发言人对此回应称,特朗普正“动用一切可用工具”,以确保农户拥有维持农业生产所需的资源。
另据《纽约时报》报道,农民们期待救助计划能尽早公布,但白宫方面推诿称,政府持续停摆导致该计划被迫推迟。
当地时间10月6日,特朗普在白宫召开记者会 白宫视频截图
然而,农时不等人。眼看政府迟迟拿不出切实解决方案,美国豆农的恐慌情绪正进一步加剧。
罗恩·金德里德(Ron Kindred)在伊利诺伊州中部种植着1700英亩玉米与大豆,今年他的大豆收割工作已经进行到一半了。在一份已签订的合同中,他计划出售40%的大豆收成,但剩余60%仍面临“不确定性”。而眼下,当地大豆价格已经开始下跌。
“如果不能尽快与中国达成协议,大豆市场恐将一泻千里,”金德里德担忧道,“中国方面似乎毫无紧迫感,反倒是美国农业界的焦虑越来越强烈。”
为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金德里德曾前往越南、菲律宾,试图说服当地畜牧养殖户增加美国大豆采购量。“这些年确实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我们无法在一夜之间找到能替代中国的市场”,他说。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大豆的第二、第三大买家分别是欧盟与墨西哥,两国每年合计采购额约50亿美元,这一规模尚不及中国2024年126亿美元的采购量。至于越南、埃及、孟加拉国等国近年来新增的美国大豆采购量,就更难填补中国市场留下的空缺了。
与金德雷德隔着密西西比河相望的爱荷华州大豆种植商莫雷·希尔 ( Morey Hill ) ,今年也多次前往柬埔寨寻找机会。最近一次访问是在上周,希尔当时向满屋子的进口商和当地农户,介绍了美国豆农年产40亿蒲式耳大豆的种植技术。
那次行程中,希尔还与其他美国农民一同挤在一辆巴士里,沿着狭窄的道路深入柬埔寨农村地区。他向当地渔业养殖户推销,将传统廉价的“鱼粉”(由小鱼磨碎制成)换成美国豆粕作为饲料,称这样做能培育出品质更优、脂肪含量更高的鱼类。
下个月,希尔还计划前往摩洛哥,向当地养鸡户推广美国大豆作为禽类饲料原料。
据报道,和成千上万的美国农民一样,希尔在约30年前从种植干草转向大豆种植。当时,抗农达大豆的推广,叠加中国市场需求激增,吸引了大批像他这样的农户扩大大豆种植规模。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1995年至2024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增长了近40%。
但现在,希尔没有了出售新季大豆的动力。他警告道,如果不能尽快与中国达成协议,美国大豆市场“可能会迎来一场血洗”。
自今年5月起,中国没有从美国购买过一粒大豆
爱荷华州农户罗布·埃沃尔德(Robb Ewoldt)今年年初也曾前往罗马,与突尼斯一家大型禽类生产商会面。
但在埃沃尔德看来,突尼斯这类国家带来的订单只是“安打”(棒球术语,指普通击球),远无法与中国市场的“本垒打”(关键击球)相比。长期来看,开拓新市场确实有帮助,但如果美国种植户无法尽快出售大豆,他担心自己将难以筹集到维持农场运营的资金。
“我们农场一年的运营需要近100万美元现金,”他说,“你得确保能有大约130万美元,才能覆盖债务成本,还能留点钱维持生计。”
当前的美国农业经济形势已经糟糕到让部分农户宣布放弃的地步。伊利诺伊州迪卡尔布县的玉米与大豆种植户迪恩·布赫霍尔茨(Dean Buchholz)表示,由于成本上涨、作物价格低廉以及一些健康问题,这将是他最后一年的农业。他计划明年将土地出租。
“我一直以为自己会种到入土为安的那天,”布赫霍尔茨说,“但现在的情况是,要么投入大笔资金、背上更多债务,要么就只能放弃。继续干下去根本不现实。”
即便中美当下及未来持续推进贸易协议磋商,农业界人士仍悲观认为,即便两国可以达成协议,但也为时已晚,难以挽救许多美国农民的收益。
一名大豆行业代表告诉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到那时,我们一半的运输窗口期已经过去了,对我们的农民来说,已经进入关键时刻,但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好转)迹象,能让我们对问题得以及时解决、把大豆真正运到中国抱有希望。”
“Politico”指出,从长期来看,美国恢复对华大豆大规模出口的前景并不乐观。中方对特朗普政府贸易承诺的可靠性存疑,加之中方推动“自给自足”的方略,这可能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农民或面临失去中国市场的风险。
曾任美国南方司令部司令特别助理的利兰·拉扎勒斯(Leland Lazarus)认为,中国选择舍弃美国大豆生产商,转向拉美供应商,“是在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中国在世界上还有别的朋友,尤其是在全球南方。这些国家现在成了中国的‘安全阀’,也加强了与美国谈判时的筹码”。
至于中美经贸磋商是否会讨论大豆,我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此前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具体问题建议向中方的主管部门进行了解。“我要强调的是,关税战、贸易战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双方应该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之上协商解决有关问题。”
延伸阅读
美财长自称问中方代表为何不买美大豆 中方回应"拜登"
当地时间10月2日,美国财长贝森特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电视节目采访,谈及中美贸易谈判和领导人会晤问题。据他所说,中美领导人将于10月下旬在韩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期间举行会晤,并预测中美下一轮贸易谈判将取得“相当大的突破”。
2025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尚北道庆州举行。
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多次谈及“中美领导人将在APEC期间会晤”。中方不久前对此回应称,中美双方就相关问题“正在沟通之中”,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
贝森特2日接受CNBC采访 视频截图
“我们将要看到最重要的事情发生,”贝森特在节目上称,中美领导人即将在APEC期间举行一次“非正式会晤”,并表示两国领导人“彼此尊重,让我们感到极大的安慰”。
贝森特预测,中美即将举行的第五轮贸易谈判会取得“相当大的突破”(pretty big breakthrough)。
他还说,在此基础上,中美可以开始讨论一些事情,包括农产品采购。

值得一提的是,美方近期多次谈及“中美领导人将在APEC期间会晤”。此前一天(1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他将在四周后会晤中方领导人,大豆问题将是主要讨论议题之一。
对此,我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曾在9月22日回应指出,元首外交对中美关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引领作用,中美两国元首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和交往。
郭嘉昆称:“关于你提到的具体问题,中美双方正在沟通之中,我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
对于中美经贸磋商是否会讨论大豆,郭嘉昆则在9月23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具体问题建议向中方的主管部门进行了解。“我要强调的是,关税战、贸易战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双方应该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之上协商解决有关问题。”
在2日的采访中,贝森特还重点谈论了美国大豆目前所处的困境。
贝森特透露,1日,他和特朗普、农业部长罗林斯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讨论了大豆问题,预计下周二(7日)会公布有关为美国农民提供“大力支持”的消息。他同时找补说,美国农民今年获得了“创纪录的丰收”,且美国与多国签订贸易协议,以寻求农产品出口的替代市场。
他画完大饼后,又开始老一套的“甩锅”伎俩,称美国农民不好过都是因为中方和拜登政府。
贝森特还声称,他曾在一次会议上遇到中方代表。“我问他们,‘为什么你们不继续买大豆和其他产品了?’他们只说了一个词。你猜是什么?‘拜登’。”
“拜登?哦,这听起来像是在胡扯(malarkey)。”闻此,CNBC节目主持人不禁吐槽道。
中国买家的美国大豆采购量已跌至零 美国《纽约时报》制图
彭博社报道称,美国大豆收割季已经到来,农产品采购,尤其是大豆采购,已成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贸易谈判的关键争端点之一。
今年早些时候,特朗普政府单方面挑起贸易冲突,令美国农产品损失惨重。
美国交易员认为,仅仅延长关税暂停期限不太可能提振采购,因为中国对美国大豆的进口关税仍为23%,使其缺乏竞争力。相较之下,美国大豆的有力竞争者——阿根廷和巴西的关税仅为3%。日前,阿根廷刚刚暂时暂停了粮食出口税,以使其大豆更具吸引力。
中国是全球最大大豆买家,对全球市场拥有巨大影响力。美国农业州一直以来都是共和党票仓,特朗普正面临来自农业核心地带共和党议员的日益增加的压力,他们敦促特朗普政府打破与中国在大豆采购上的僵局。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截至9月18日,新销售季节已开始数周,但中国买家尚未预订一艘美国大豆货轮,这是自1999年记录以来的首次。去年,美国占中国大豆进口的五分之一,价值超过120亿美元,这占美国大豆出口总值的半数以上。
农时不可误,随着美国农民损失越来越大,特朗普政府也意识到了问题。近日,特朗普及官员纷纷画起了大饼。特朗普还承诺,会把从关税中筹集到的部分资金补贴给农民。
但对于美国农民来说,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福利”还没影,亏损已经显而易见。
据美国Axios新闻网报道,如果中国买家继续远离,美国大豆种植者将陷入困境。美国大豆协会主席乔什·加克尔称,现在,美国农民面临每英亩100至150美元的痛苦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