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我不想摧毁中国!结果美国人都乐了:你是没办法摧毁吧!

特朗普:“我不想摧毁中国!”
——这话一出口,美国人自己都乐了:你要真能摧毁,中国还能好端端地在这儿?怕是“想摧毁”都成了奢望吧。
特朗普接受采访
10月19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又上演了一出熟悉的“嘴炮秀”。面对主持人的提问,他信誓旦旦地说:“我不想摧毁中国(I’m not looking to destroy China)。”接着又话锋一转,炫耀起自己第一个任期的“功绩”——对中国商品加征“数千亿美元关税”,并得意洋洋地声称,现在的关税水平已经高达155%至157%。
他还透露计划两周后在韩国与中方会面,似乎暗示一场“重启谈判”的大戏即将上演,当然,他觉得自己扮演的形象是“美国救世主”。
外媒报道截图
但这事很明显是不可能的。
别忘了,这位老头的政治生涯,几乎是靠“出尔反尔”撑起来的。前脚“友谊地久天长”,后脚“加征惩罚性关税”;嘴上喊着“不想摧毁中国”,手里还挥着那把经济战的大棒,准备随时杀个回马枪,老套路了!
《Axios》报道称,特朗普此举其实是“为高关税辩护”,并非真的想缓和局势。
而《Fox Business》更是直接引出他那句自相矛盾的表态——“157%的关税,不可持续(not sustainable)”。他一边承认这种政策撑不下去,一边又用夸张的数字炫耀“成就”。这人实在是抽象得不着边际。
外媒对特朗普的说法不买账
美国Reddit上,几乎清一色的冷嘲热讽:
“他又来了,装成要摧毁别人,结果最后摧毁的是自己。”
“他说不想摧毁中国,是因为他根本做不到。”
“157%的关税?他这是打算连美国消费者的钱包一起毁掉吧?”
这样的评论被疯狂点赞。毕竟,美中贸易战的伤疤,美国人自己最清楚。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的数据,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关税政策确实让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多支付了数千亿美元的成本,美国农产品出口暴跌,中西部农场靠政府补贴才勉强活着。
特朗普口中的“数千亿美元关税”,确实进了美国财政的账,但那不是“中国出的钱”,而是美国民众掏的腰包。拜登上台后,虽然部分关税依然保留,但核心原因是——撤掉也无济于事,美国制造业根本接不住被逼回来的供应链。这就是特朗普留下的“政治遗产”:既没赢得贸易战,也没重振制造业,还拖累了通胀,受苦的也只有美国底层。
外国网友评论截图

从“贸易战”到“选战”,特朗普最擅长的,就是把国际关系当作国内政治的舞台。明明自己也知道关税高得不可能持续,却还要故作强硬。正如某些专家的评论所说,这是典型的“政治姿态表演”:既想显得强硬,又要留出谈判空间。问题是,这样的姿态,美国民众已经看腻了,全球市场也懒得理。
更滑稽的是,老特还“计划两周后在韩国会见中方”,
不过很可惜,这场会面连他们自己人都不看好,一众美国媒体普遍都在批这就是一场特朗普的个人政治秀。
《Fox Business》的报道中指出,这场“会面”更多是为特朗普的选举造势。毕竟,他需要一个国际话题来证明自己“依然是那个能和中国谈判的强人”。可现实是,北京根本没确认有这样的安排。换句话说,这可能又是他自导自演的独角戏——先放消息造势,再用舆论推中国上桌,最后如果谈不成,再甩锅给对方。熟悉的剧情,熟悉的味道。
不过我倒觉得,特朗普“我不想摧毁中国”这句话,倒真是说到了点子上。
不是因为他有多理智,而是因为——他根本摧毁不了。
过去七年,美国先后祭出了贸易战、科技战、供应链脱钩、芯片封锁等一整套组合拳,但中国不仅没“被摧毁”,反而在半导体、新能源、造船、稀土等领域越走越稳。如今中国电动车在欧洲攻城略地,新能源电池占全球七成份额;华为Mate 70在美国制裁下重生回归,甚至带动了一整个“国产供应链”反弹。反观美国,通胀未解,赤字创新高,芯片法案补贴迟迟落地不了,连特斯拉都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
所以,大家都说“他不是不想摧毁中国,而是没这个本事”,其实是句大实话。他搞的这出戏从来不是“摧毁中国”的剧本,而是“安抚选民”的老套路。特朗普口中的“中国”只是他选战的背景布,每次选情焦灼,他就拿中国说事,这跟印度有什么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