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没想到的一幕发生:王毅亲自出面,给了高市早苗一个下马威
图为美国总统特朗普
特朗普目前人正在亚洲,他为这次亚洲之行准备了许久,原以为这将是一场风光的出行,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坏消息一个接一个:
一来,美国海军的两架飞机在南海坠毁,到现在都没有查明原因,这让美方上上下下都非常没面子;二来,美方刚吹牛称美韩已经接近达成协议,但转头韩国官员就澄清:并没有。
这些坏消息,让特朗普的亚洲之行蒙上了不小的阴影。于是,他把重头戏就全压在了对日本的访问上。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刚到日本不久,中国外长王毅就亲自出手,给了日本女首相一个下马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本期,我们要讨论的就是此事。
一、特朗普对高市早苗作出“前所未有”的承诺
说起来,特朗普对这位日本女首相确实不错。她刚当选,特朗普就马上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各种夸她,称她是一位非常不凡的女政客。对此,高市早苗当然很高兴,马上就表态称:日方愿在印太问题上跟美方合作。刻意提到美国的印太策略,这摆明是在针对中国。
对于这次特朗普的访日,高市早苗更是表现得极为热情。日本媒体称:为了保证特朗普的安全,日方前前后后出动了1.8万名警力。如此劳师动众,也让高市早苗受到了日本民众的指责,但她全然不在乎。
眼见高市早苗如此热情,特朗普也很懂得投桃报李,当着众人的面,他对日方作出了“前所未有”的承诺。他对高市早苗说:无论何时,只要你们有任何问题,我们美国都会在,美日是最坚固的盟友!
听到这个话,高市早苗笑得别提多高兴了。毕竟,这样的公开承诺,是连安倍晋三都没有得到过的。于是,她当即就跟特朗普签下了一项稀土协议,这意味着日方要在稀土问题上好好地拉美方一把。
对于这份稀土协议,特朗普政府上上下下非常得意。但问题在于,前些天美方明明刚刚跟澳大利亚也签了一项稀土协议,当时特朗普还吹了牛,他称:“一年后,美国的稀土将多到不知该如何处理。”既然澳大利亚在稀土问题上能帮美国这么多,为何美方现在还要千里迢迢跑到日本来签协议。很明显,这说明特朗普之前就是在吹牛。一年解决稀土问题,开什么国际玩笑呢!
二、王毅亲自出面,给了高市政府一个下马威
令人没想到的是,就在特朗普跟高市早苗“打得火热”当天,也就是10月28日,中国外长王毅一个电话打到了东京,跟日本新任外相茂木敏充进行了沟通。
王毅的说话水平自然是很高,他先是祝贺茂木敏充出任日本外相,但转头他就对高市政府提出了要求,他强调了两点:
1.一方面,王毅表示:高市当选后,中国已经发现日本内阁在中日关系问题上,释放出了一些积极信号。
2.另一方面,王毅提醒日本政府继续努力,迈好对华关系的“第一步”。
王毅这个话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既肯定了高市政府,但同时又在明确提醒他们:中国正盯着你们,要是你们对中国的“第一步”都走不好,那接下来中方自然不会对你们客气。
王毅当然知道特朗普10月28日还在日本,他选择在这个时候给日本外相打电话,评论认为:他其实就是做给特朗普看的。中方要让特朗普知道:亚洲不是欧洲,不是美国的“后花园”,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远超特朗普的想象。美国在亚洲发一句话,就能改变亚洲格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像日本这些中国的邻国,不管跟美方如何亲近,都必须考虑到中国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是怕特朗普一个人出面无法让亚洲多国乖乖听话,五角大楼在数小时前也赶紧宣布:“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即将前往亚洲,对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四国进行访问”。赫格塞思此行,必然会跟这4国谈军事合作,其目的也仍然是遏制中国。在这4国中,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越南以及韩国。
综上,中美大博弈进行到眼下这个阶段,特朗普政府已经把能使的招都搬上了桌面,而中国现在在做的并非是见招拆招。事实上,中国正在更主动地“出击”。接下来,特朗普在韩国访问时又会发生什么,让我们共同关注。
延伸阅读
高市早苗同特朗普首次见面,她就把日本卖了个低价,特朗普笑了
10月28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与特朗普举行会谈,并签署了一份总额5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协议,换取美国对日本商品只征收15%的关税。
不过,当高市早苗提笔签下名字的那一刻,她是否意识到,那个没有签字的石破茂,为何在卸任时还能笑着离开?
特朗普展示协议
高市的签字,是一次公开的政治投名状
高市早苗上任以来,急需一场外交突破,来确立其“有底气”的领导形象。
于是,她选择与特朗普会面,并在这场会谈中签下这份协议。
她还送出一份意外的“礼物”——表示将考虑提名特朗普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理由是他在中东和柬泰之间的调停“前所未有”。
这番话,在日本国内引发大量争议,社交媒体评论区沸腾了,大量网民质疑:这位总统值得吗?
媒体报道截图
不少人直言:“提名他就等于默认加沙的屠杀。”
甚至一些原本支持高市的保守派选民,也认为她这一举动“过头了”。日本舆论普遍认为,这种“外交礼节”已经变成了一种表演式的姿态。
更有评论指出,此举与高市签署的投资协议同时公布,恐怕并非巧合。
她需要在特朗普面前展示“日本的忠诚”,而这份提名,不过是她外交剧本的一部分。
问题是,这场表演的成本,谁来承担?
特朗普和高市早苗握手
石破茂的“笑着退场”,背后是深思熟虑的政治判断
在这份协议尚未定稿前,石破茂已经多次与美方进行沟通。
但他始终未对5500亿美元的投资框架作出最终承诺,他知道,这不是一份对等的协议。
他也知道,一旦日本签下,不仅意味着巨额资金流向美国,更意味着主动放弃对关键项目的控制权。
他不愿意留下“签下不平等协议”的印记。
于是,他选择退场。
退场前,他没有公开批评协议,更没有破坏谈判的进程,只是静静地离开,把决定权交给继任者。
这就是他那抹微笑的意义,表面是释然,实际是清醒。
图为石破茂
投资协议的真相:主导权不在日本
28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5500亿美元投资协议下潜在的21个项目,横跨核能、AI数据中心、关键矿产采购等多个领域。
三菱重工和东芝将参与由美国西屋电气主导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建设,总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
三菱电机将为美方的数据中心提供电力系统支持,软银集团也计划在德州或佐治亚州设立AI芯片研发中心。
但项目的技术方案、项目管理全部由美方主导,日方只是出资与配套。
所有项目的审批权,归属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领导的投资委员会,日本无实际否决权。
协议还设定了利润分配机制:在投资回收前,利润五五分账;一旦回本,美方独占九成。
投资背后的制度陷阱:关税成了管控手段
更棘手的问题,在于日本未来的被动地位。
早在9月,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就已与卢特尼克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
备忘录明确规定:如果日本未能为美方指定的项目提供资金,美国有权恢复对日商品的高额关税。
这不是一次性的政治施压,而是条款式的制度设计。
图为卢特尼克
每一个投资决策,都捆绑着关税威胁。如果日本不同意,美方就有“合法”理由重新征税。
如果日本同意,就得继续出钱,继续让出主导权。
石破茂对此早有警觉,他之所以在任时拒绝签字,就是因为看穿了这个“投资-威胁-再投资”的循环结构。
而高市早苗签字后,日本将被这种结构所绑定。
在会谈中,特朗普还明确要求日本“扩大采购美方的军事装备”。
这听起来是两国合作,但对日本财政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2025年,日本国债余额已占GDP的260%以上,财政赤字连续三年超6%。而防卫省原本计划2026财年维持在7.5万亿日元的预算,在美国施压后被迫上调至8.3万亿日元。
这笔预算并非用于日本自卫队的独立建设,而是用于购买美制高价装备。这样的开支模式,将日本的防务变成了一种消费,而非自主防御能力的提升。
石破茂在任时曾拒绝“绑定采购”的协议。
他主张引导日本构建独立的防务逻辑,避免卷入美方的武器销售体系。
而高市的路径,是高度协同,是配合。她不仅签署了经济协议,也在防务领域做出让步。
这让她的“果断”看起来更像是“顺从”。
美日双方领导人会晤
谁是真的赢家?谁才是被动站台者?
从资金规模上看,美国是这场合作的直接受益者。
电力、核能、AI、芯片、关键矿产,这些项目不是为了日本市场,而是为了美国产业升级。美方借助日本资本实现本土制造业复兴,而日本企业则承担起资金风险,技术却被边缘化。
更重要的是,项目清单中涉及的大多数计划,最终收益几乎不回流日本。
特朗普和高市早苗签协议
日本企业表面上“参与”,实则失去话语权。政府通过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担保等手段,实际上将纳税人的钱押在了“他国优先”的产业布局上。
对美国而言,这是一次双赢:拿到资金,掌控项目,还能维持贸易优势。
而对日本,这是一场赌局。
赌的是政治稳定、外交信任和国家资本的未来。
高市早苗签下这份协议,看起来是一次外交高光时刻。
她用流利的英语、标准的美音,赢得了特朗普的夸奖。也赢得了新闻头条,和“亲美首相”的定位。
但她失去了什么?
失去了主动选择的空间,失去了对国家战略资源的控制权,亲手为日本埋下了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