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六代”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以后,最近,歼-36又开始进行飞行测试了。飞行测试的视频和截图显示,这是第二架工程原型机,
歼-36,第一架工程原型机,2024年12月26日,实现了首次飞行测试,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第六代战斗机。当然,也有部分媒体、智库、军方和军迷,迄今为止仍然认为这是一款第六代战斗轰炸机。
歼-36又开始进行飞行测试了
第二架工程原型机,似乎保留了其前身第一架工程原型机的核心配置,例如机身后部广泛的控制面和全球航空装备史上极其罕见的标志性的三个引擎提供澎湃的动力,同时引入了从进气几何形状到起落架配置等几项显著改进。
歼-36,第二架工程原型机的横空出世,被防务观察人士揣测更能代表实际的最终产品,而已经进行了多次飞行测试的第一架工程原型机更有可能是概念演示器。
第一架工程原型机,有一个类似槽状的喷嘴布置,采用更隐蔽的混合排气方法,就像当年参加ATF(高级战术战斗机)计划的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YF-23原型机的喷嘴一样。
第二架工程原型机,采用了类似F-22“猛禽”战斗机的二维推力矢量控制排气喷嘴,如果最终解决方案是歼-36所有三台引擎有完整推力矢量控制,那么很可能愿意牺牲一定程度的隐身性以获得更大的机动性和控制力。
歼-36原型机一号机和二号机细节对比
由于没有反映歼-36战斗机顶部的照片,没有提供足够的细节来观察进气口内DSI(无分流超音速进气口)的特征。然而,第二架歼-36进气口的前掠,无疑表明其几何形状已经发生了变化。
至于歼-36采用何种发动机,网络上有涡扇-10C(WS-10C)和涡扇-15(WS-15)两种不同的说法,考虑到中国官方媒体和军方并未证实歼-36的型号和包括发动机在内的相关技术指标,因此歼-36装备哪款发动机提供动力,还有待时间来观察和解密。
歼-36试飞画面
歼-36,第一架工程原型机,前起落架采用串联方式排列。从互联网上最新曝光的图片来看,第二架工程原型机,它的前起落架已经改成两个轮子以平行方式排列。
这是一个相对戏剧性和令人惊讶的改进,这个读者通过相关图片,就很容易比对和辨识,在此不再用文字赘述了,点到为止即可。
外媒报道截图
考虑到歼-36仍然处于工程原型机的飞行测试阶段,自然不排除接下来极有可能出现的第三架工程原型机,相较第二架工程原型机,在机体外观上有局部的修身,读者不妨拭目以待。
总之,成飞的“南六代”已经在进行第二架工程原型机的飞行测试,最主要的变化就是采用了2D-TVC(推力矢量控制),前起落架轮胎布局有新变化等。
歼-36CG图
这为歼-36的最终定型和投入批量生产,已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表明中国在先进战斗机方面取得的进步绝对是惊人的,已经彻底超越了美俄等传统航空大国。
期待第六代战斗机歼-36能早日列装,提高实现战略转型的中国空军的整体实力,提升中国作为大国在全球的影响力,有力地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不受外来的挑衅。
外媒称歼-36第二架原型机进行重大设计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