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停摆才几天,特朗普对华态度变了,他希望中国给他一个面子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刚满四天,这场由两党在医保福利问题上僵持引发的危机,已经从“政治博弈”变成了“民生难题”。
图为美国总统特朗普
最紧迫的问题先摆上台面:200万美军只能继续站岗却拿不到薪水,连空中交通管制员、边境巡逻员这些“不能停”的岗位,也得先无偿干活;更糟的是,75万联邦雇员已经被迫回家待业,连基本生活都快没了着落。
白宫一边急着发声明安抚军心,一边不得不面对现实——有军属已经开始打听社区食品站的开放时间,司法系统更是直接预警:要是本周内再没资金,法院连庭审都没法正常安排。
就在国内矛盾烧到眼前时,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突然转了个弯。以往隔三差五就会在社交媒体批评中国的他,这几天彻底没了动静,反而主动放出消息:10月底的APEC峰会上,要把大豆问题作为和中方会谈的核心。
这背后的推力其实很直白——共和党议员刚集体找到美国驻华大使“诉苦”,说中方迟迟不买美国大豆;美国大豆协会更是早早就给特朗普寄了信,警告农民已经亏到连明年春天的种子贷款都还不上。
共和党议员集体找到美国驻华大使“诉苦”,说中方迟迟不买美国大豆

要知道,农业州可是共和党的关键票仓,这种时候,对华贸易谈判成了特朗普必须抓住的“救火稻草”。
为了稳住农民,特朗普又走了老路——承诺用关税收入给农业发救助,这和他第一任期的做法一模一样。
但问题明摆着:政府连公务员工资都发不出,所谓的“救助资金”根本没个明确来源。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他还在停摆期间盘算着另一件事:办一场“海军史上最大”的庆典,纪念海军成立250周年。一边是没钱给农民救急、没钱给军人发薪,一边还要花大价钱办庆典,这种“优先级”的混乱,难免让人质疑他到底在解决问题,还是在转移注意力。
图为美军士兵
特朗普团队还想把责任推出去,财长贝森特之前就暗示“中方不买大豆是拜登留下的麻烦”,但市场早就把实情摊得清清楚楚。
先不说中美之前在斯德哥尔摩会谈里,虽然暂停了部分高关税,但还留着10%的基础关税,这已经让美国大豆没了价格优势;更关键的是,中国这些年早把进口渠道铺得更宽了——巴西大豆关税更低,阿根廷近期还直接免了出口税,再加上国内一直在推进大豆振兴计划,对美国大豆的依赖早就降下来了。

美国的粮食交易员都看得明白:企业选供应商只看性价比,不会因为“给面子”就赔本进货。
中国对美国大豆的依赖早就降下来了
其实特朗普未必不清楚问题的根在哪儿。今年4月他推出的“对等关税”政策,曾让中美关税大战升级,美方对华关税一度飙到145%,中方随即反制;直到5月日内瓦会谈后,双方才把关税降下来,还建了定期磋商的机制。
可后来美方又在芯片出口、实体清单这些事上反复,让谈判氛围一直起起伏伏,这也是中方保持谨慎的重要原因。
外交部之前回应中美元首会晤时就说得很直接:沟通得基于相互尊重,光靠嘴上喊“要谈判”远远不够。
现在的特朗普,其实正卡在一个两难的死胡同里:一边是农业州的选票压力,不解决大豆问题,明年大选就麻烦;一边是政府没钱的现实,连五角大楼都早就拟好了计划,未来五年每年要砍8%的国防预算,想抠出钱来难上加难。他盼着中国“给面子”恢复大豆采购,但中方的态度从来由两件事决定——市场规律和美方的诚意。
要是真能彻底取消那些不合理的关税,把之前谈好的经贸共识落到实处,比任何“面子论”都管用;毕竟对企业来说,选谁的大豆,看的永远是“划不划算”,不是谁的态度更急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