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下了“最后通牒”,荷兰要100%担责,欧盟该规劝荷兰收手了
对于荷兰的“执迷不悟”,中方不再容忍,对荷兰下“最后通牒”,荷兰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全部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欧盟也是时候施压荷兰尽早收手了。
11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一则消息,对过去这段时间中荷围绕安世半导体展开的交锋,作出了一次全面而彻底的回应。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
中方首先指出,荷兰政府在9月30日下令干预安世半导体内部事务、甚至试图剥夺中企股权的错误做法,严重损害了中企合法权益;之后在10月26日,安世在荷兰的总部又宣布暂停向“安世中国”供应晶圆,影响了后者的正常生产节奏,造成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动荡局面。
安世中国称目前库存充足
中方下了“最后通牒”,荷兰要100%担责,欧盟该规劝荷兰收手了
对此,中方直接认定“荷兰方面应为此承担全部责任”
如果说一开始,荷兰配合美国行动,对中企股权进行干预,是在侵犯中资企业产权的话;那么后续荷兰执迷不悟,选择对华工厂断供晶圆,还倒打一耙说“中国管理层不遵守付款约定”,就让人更看不懂了。
这谎言很快就被戳破了。11月2日,安世中国直接发了公告函,把真相摆到了台面上。他们说荷兰所谓的“拒付货款”完全是无中生有,恰恰是荷兰安世欠了东莞工厂10亿元人民币的货款没给。
中方直接认定“荷兰方面应为此承担全部责任”
中国东莞工厂承担着安世全球70%的封测产能,荷兰的“断供令”,已经引发了全球性 “产业地震”,更让欧美车企陷入停产危机。
最先扛不住的是本田,它在墨西哥的工厂因为缺安世的芯片,已经被迫停工,这条生产线每年能产20万辆SUV,停工一天的损失都得按百万算。
德国宝马、奔驰,乃至法国、美国、日韩在欧洲的工厂,都面临芯片库存见底危机,大众汽车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生产明星车型“高尔夫”的工厂,被迫关门停产。
市场上更是出现了疯狂的“扫货潮”,不少车企都在到处寻找安世芯片的替代品,但汽车芯片的认证周期至少要半年,安世的二极管、晶体管这些器件在全球市场占了40%的份额,奔驰、宝马、大众这些大厂根本找不到替代货源,就算找到了替代型号,也得等上大半年才能装车使用,根本解不了燃眉之急。
图为车企流水线
中国商务部此前对外宣布,已建立充足的成品与在制品库存,能够稳定、持续地满足广大客户直至年底乃至更长时间的订单需求。中方欢迎遇到了实际困难的企业,同商务部及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中方将“综合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消息一出,全球汽车制造商顿时松了一口气,这意味着此次风波还是有转圜余地。
但紧接着,欧洲车企就发现,中国对于库存出口的相关规定虽然放宽,但依旧需要商务部特别许可。这让欧洲车企心又悬了起来,身处旋涡中心的德国车企供应商,迅速着手采取应对措施。
据路透社11月3号发布的消息,身为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的德国采埃孚公司表示,已经和中国相关部门进行合作来保证半导体芯片供应。同样有德国背景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欧摩威已经向中方申请豁免。
德国政府也尝试着通过外交层面来缓解压力,主动打电话的瓦德富尔一改之前的嚣张姿态,提出希望在中方方便的时间尽早访华,对于王毅外长的忠告,瓦德富尔回应称德方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没有变化,愿同中方加强对话、妥处分歧,推动双边关系向前发展。
德国政府也尝试着通过外交层面来缓解压力,希望在中方方便的时间尽早访华
荷兰这波操作算是彻底把牌打烂了。本来好好的合作,能安安稳稳赚大钱,结果非要跟着美国搞政治博弈,抢了安世半导体总部,却发现没东莞的产能啥也不是。
现在欧洲车企天天催货,自己欠的10亿元货款没着落,全球供应链还乱成一团,尤其是德国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荷兰算是骑虎难下了。抢来的股权不仅没带来好处,反而成了烫手的山芋。
拖得越久欧盟承受的压力越大,欧盟是时候施压荷兰尽早收手了
这次安世半导体风波更多是荷兰政府独断专行所引发的,但德国乃至背后的欧盟在知晓事实真相后,不去责怪引发问题的制造者,此前反而对身为受害者的中国恶语相向,在荷兰抢夺安世与中方博弈的这个过程中,欧盟一直在背后充当观望与支持者的角色。
或许在欧盟看来,安世或是拿捏中方进行稀土谈判的一个筹码。
这段时间,中美休战,达成一项历史性贸易协议,内容涉及贸易战暂停延期、关税削减、稀土出口管制放松、芬太尼管控以及农产品采购等多项共识。
特朗普非常开心的表示,与中国的合作将让美国变得更好,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符合美国的利益,中美合作的好处“远大于对抗”。
美国总统特朗普
这个道理美国人明白了,欧洲人却没有明白。欧盟方面在11月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他们仍在与中方就稀土出口细节进行谈判,希望达成有关协议,保证中国向欧盟供应稀土矿物和其他关键原材料。
简言之,美国拿到的待遇,欧盟没有拿到,希望能向中方拿到与美国获得同等待遇。
事实上欧盟领导人过去几年,与中方见面的次数,比美国要多得多,但是为什么欧盟得不到美国的待遇?究其原因不过是不识时务,眼高于顶罢了。
在对华问题上,配合美国对华制裁的时候,欧盟走在最前头。中美关系回暖的时候,欧盟还认不清形势,继续跟中国对着干。其实明眼人都知道,之所以荷兰还在坚持掠夺行为,是欧盟在背后支撑,必要时候会授意荷兰如何展开下一步行动。
而就在荷兰强抢安世之后,中欧双方高层还进行了通话,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与欧盟经贸官员,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通话,双方讨论了稀土管制措施、电动汽车出口问题,以及安世半导体事件。
但没有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欧盟转头就把4家中国石油企业拉入制裁清单。
媒体报道截图
同时,欧盟内部也在研究用“反胁迫”或“贸易核选项”等手段作为对中方措施的回应。德国媒体也对华发出严重警告:欧洲人的忍耐已经到了极点,如果中国再不放松稀土出口管制,那就是在逼欧盟对华实施制裁。
德国媒体对华发出严重警告
那么从如今安世半导体面临的问题,拖得越久欧盟承受的压力越大,中方已经在通报磋商进展的声明中,明确了荷兰一意孤行下去的后果,德国和欧盟不能视若无物,不然承担损失的可就是他们自己。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已经与中国外长王毅通话,罕见收回了其涉台错误论调。毕竟欧洲车企需要芯片确保生产活动不中断,所以欧盟以及德国从默许荷兰胡作非为可能要到此为止,进而转向施压荷兰,尽快纠正错误,回到正常的经贸合作轨道上来,不要误判中方对底线捍卫的决心,再拖下去,欧洲车企的损失只会越来越大,最后为之买单的,将是每一个人欧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