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马德里会谈结束,中方公布的成果里,有两件事让人没有想到
9月15日,中美经贸会谈在西班牙马德里正式落下帷幕。这次会谈,是继日内瓦、伦敦、斯德哥尔摩三轮磋商之后,双方进行的第四轮较量。在这场全球都在关注的经贸对话中,中方公布了成果,然而结果却出乎很多人的预料。
一方面,备受争议的TikTok问题居然达成了基本共识,双方同意以合作方式妥善解决;另一方面,原本焦点中的“关税”和“出口管制”两个大问题,却像蒸发了一样,完全没有在成果中露面。
这就让人不禁要问:美国在这场会谈中究竟打了什么算盘?中方在这场博弈里又是否借机掌握了战略主动?
图为中美会谈现场
这次会谈从一开始就不平静。就在会谈前两天,美国突然宣布将23家中国大陆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其中13家直接涉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这一举动无疑是在给会谈蒙上一层阴影,也让人怀疑美国是否真的有诚意坐下来谈。
中方对此并没有退让。在马德里会谈结束的记者会上,商务部代表李成钢态度鲜明。他强调中方不会为了达成协议牺牲原则,更不会损害企业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中方的核心立场非常清楚:合作可以,但必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遵守国际规则的基础上。
令人意外的是,会谈成果中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关税,也不是技术封锁,而是TikTok。一个本来被特朗普政府极端化处理、甚至威胁“卖不出去就封禁”的问题,居然率先取得了突破。中美双方一致认为,应该以合作方式解决TikTok在美国的运营问题,并就此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
会谈成果中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关税,而是TikTok
这等于是美方在一项曾经态度强硬的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而中方的回应也非常有分寸,明确表示将依法依规处理技术出口审批,同时尊重企业意愿,支持企业在市场原则下展开平等的商业谈判。
这一细节透露出中方的战略定力。不是一味对抗,而是在坚定原则的前提下寻求可控、可谈的出路。中国并没有被强压所动,更不会在没有对等的条件下做出妥协。
相比之下,关税问题的“消失”则更耐人寻味。要知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关税一直是中美谈判的核心议题之一。美国一度挥舞着加征125%关税的大棒,试图迫使中国让步。如今,会谈成果却只字未提。
就在会谈前两天,美国突然宣布将23家中国大陆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这不是简单的“遗漏”,而是一个信号。中方正在有意识地将谈判节奏掌握在手中,逐步将战线从全面对抗转向议题分化、分步推进。在TikTok这种象征性议题上先取得突破,有利于稳定局势,也让美方感受到中国不是不能谈,而是有底线、有策略。
换句话说,中国正在逐渐掌握经贸谈判的主动权。而美国在节节退让之中,只能不断寻找“体面”的方式下台。毕竟,面对中国的精准反制和战略韧性,美国的政策空间正在被压缩。
此外,会谈中提及的“减少投资障碍”、“促进经贸合作”也不容忽视。虽然这些表述看起来模糊,但它们传递出的方向非常明确:中方希望通过建设性谈判,改善外资环境,推动全球市场恢复信心。
中国正在逐渐掌握经贸谈判的主动权
这并不是中方的让步,而是战略上的主动作为。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供应链紧张的背景下,中美合作不仅是双赢,更是世界稳定的关键。中方希望通过合作把握主动,而不是被动应对。
更重要的是,中国对美方的小动作早已心中有数。从技术封锁到实体清单,从关税威胁到舆论战,美国几乎把所有手段都用上了。但中方并没有被这些套路牵着鼻子走,而是以耐心、定力、智慧逐步拆解局势。
马德里会谈正是这种策略的体现。一边通过TikTok议题达成突破,释放积极信号;一边对关税和出口管制保持战略沉默,留出更多谈判空间。这样做既展示了谈判诚意,也保留了反制的余地。
李成刚讲话画面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在此次会谈中的整体态度既坚定又务实。李成钢、何立峰等中方代表多次强调合作共赢的立场,并指出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不仅是对美方的提醒,也是对世界释放的稳定信号。
会谈结束后,市场反应也很迅速。全球多家媒体纷纷报道“中美达成基本共识”,国际市场情绪出现缓和。这说明,中方在这场对话中的表现,不仅赢得了谈判桌上的主动,也赢得了全球的信任。
反观美方,在谈判前后的小动作越多,反而越显得焦虑不安。23家中国企业被列入黑名单的做法,不仅没有改变谈判进程,反而激发了中方更强的反制意志。正如中方所说,任何打压都不会奏效,反而会促使中国更加自立自强。
图为中美国旗
从这场马德里会谈来看,中方不仅没有被动接受压力,还通过一次次精准出击,逐步掌握了谈判节奏。这不仅是策略的胜利,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国今天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可以随便被摆布的国家,中美之间也不再是单方面的被动博弈。
全球已经意识到,稳定的中美关系对整个世界都有深远影响。中方愿意谈,也有能力谈,更有底气在谈判中守住自己的利益。美方若还想继续施压,只会自损其身。
而接下来的局势,还将在一个“缓冲期”中迎来新的观察窗口。美国需要重新评估自身的通胀压力、供应链韧性、国内政治博弈,而中国则将继续通过稳外资、扩出口、促合作的方式巩固成果。
世界很大,容得下中美共同发展。真正的问题,不在中国是否愿意合作,而是美国是否能放下“零和博弈”的旧思维,接受一个多极化、平等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