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测试“末日鱼雷”,美国最担心的是什么?
俄罗斯总统普京10月29日透露,俄罗斯已成功完成被称为“末日鱼雷”的“波塞冬”无人潜航器的核动力测试。这个消息立即引起西方的高度关注。美国总统宣称“美国要立即恢复核试验”的惊天言论,也被认为是受“波塞冬”最新进展的刺激。
俄罗斯已成功完成被称为“末日鱼雷”的“波塞冬”无人潜航器的核动力测试
非常值得深究的是,俄罗斯并非是首次拿出新型核武器向西方“示威”,但无论是之前的“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还是刚成功测试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对于西方的震撼都远远不如这次公布的“波塞冬”。为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得从“波塞冬”的基本性能说起。
“今日俄罗斯”网站29日称,普京在访问莫斯科一家军队医院、会见在俄乌冲突中受伤的士兵时透露了“波塞冬”的最新进展。他表示,“我们不仅首次成功地从一艘运载母舰上用发射装置将其发射,还启动了其核动力装置,并让该装置运行了一段时间。”美国“动力”网站“战区”频道称,这也是俄方首次证实,“波塞冬”依靠自身动力完成了航行测试。
俄罗斯《观点报》29日称,普京还表示,“波塞冬”的威力远超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萨尔马特”,“它的航行速度和深度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近期可能不会出现类似的装置,并且没有拦截的方法。”
“波塞冬”的存在最早是在俄罗斯电视台发布的视频中被“意外”披露的
“波塞冬”的性能介于重型鱼雷和无人水下航行器之间,采用小型核动力装置推进,并可以携带核弹头。西方军控专家猜测,它打破了传统的核武器分类规则,依靠液态金属冷却核反应堆提供动力,并配备一枚20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波塞冬”全长约20米,直径约1.8米,重约110吨。分析人士猜测,它的最大航程超过1万公里,速度高达100节(约每小时160公里)。根据此前俄罗斯媒体透露的有限信息,“波塞冬”可全程自动运行,经最高统帅授权、解除所有锁定后,它可以脱离母舰开始长时间水下潜航。
“动力”网站“战区”频道称,外界普遍认为,“波塞冬”的主要作战目标是在对手几乎无法得到预警的情况下袭击其沿海设施。有报道称,它配备了一种“污染严重”的核弹头,不仅能造成常规的核爆炸破坏,还会将放射性污染扩散到大片区域。另有说法称,它有可能在更远的海域引爆,引发放射性海啸,从而给更广阔的沿海地区带来更大的破坏和污染。也正是这些原因,“波塞冬”被西方媒体描述为“超级鱼雷”和“末日武器”。
问题在于,如果说“波塞冬”让西方紧张的原因是它所携带的200万吨级核弹头的巨大威力,但是能够携带同等威力弹头的俄罗斯重型洲际导弹并不罕见。事实上,“波塞冬”的真正威胁在于它能隐秘地躲过美国重金打造的反导网络。无论是“海燕”还是“萨尔马特”,它们都没有脱离传统的巡航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的范畴,属于反导系统的典型拦截对象。且不论美国反导系统的拦截成功率到底有多少,但至少有一定的拦截效果。
“波塞冬”可以由“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携带
而“波塞冬”的核动力推进装置赋予了它近乎无限的续航能力,可在深海自主巡弋数周乃至数月,而极快的航行速度和极大的下潜深度(1000米),使得几乎现有所有反潜手段都对其无效。它能在海底长时间巡航,绕过可能的拦截网络,然后再发动突袭。如果“波塞冬”研制成功,它将为俄罗斯提供一种能够绕过现有导弹防御系统的全新战略核打击选项,俄罗斯的“二次核打击”能力可能会比现有战略核潜艇上搭载的潜射洲际导弹更具韧性。
美国媒体称,对俄罗斯而言,测试“波塞冬”和“海燕”等备受瞩目的核武器,旨在向外界发出明确信息,即俄罗斯不会在俄乌冲突等问题上屈服于西方压力。同时,“俄罗斯展开的这些新型核武器测试也应该放在核军控讨论的背景下看待,普京将它们描述为对美国退出美俄核军控条约以及北约东扩的回应”。俄军事分析师伊戈尔·科罗琴科强调,“波塞冬”不受任何限制,因为现有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未对这类新概念武器作出规定。因此,它们的出现将有助于推动美国与俄罗斯就核军控条约展开谈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