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在福克斯的一番表态,把美方的“尴尬”处境摆到了台面上,说是打不通中方的电话。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 资料图
可这真的是中方的问题吗?说白了,美方现在的着急上火,不过是自己种下的苦果自己尝。
早在9月,明明是美国先违背双方达成的共识,一边收紧针对中国企业的出口管制,一边还想出给中国船只加征额外"港口费"这种不合理的招数,真当中方是软柿子可以随便捏?
图为特朗普 资料图
直到10月中方出台稀土新规等反制措施,美方才后知后觉地急着要沟通,这种"打一巴掌再给颗糖"的把戏,中方早就看透了。
要知道,过去多少次对话里,美方都是"谈归谈,做归做"的两面派。前脚刚承诺"管控分歧",后脚就变本加厉地加码制裁,这样毫无诚意的沟通,与其浪费时间不如索性不接。
就在格里尔抱怨电话打不通的时候,特朗普还在采访里嘴硬,说要准备从11月1日起对华加税,只不过会"观察接下来的情况"。这话听着像是留了余地,可实际上不过是给自己找台阶。
因为他很快就要收到一个足以打破所有幻想的坏消息——中国出口的逆势激增,已经彻底瓦解了他引以为傲的"关税威慑"。
图为港口 资料图
10月13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前三季度货物贸易数据,就像一记重拳打在美国贸易战的算盘上。
尤其是9月的出口增速,直接创下六个月来的新高,这个时间点公布的数据,明眼人都能看出释放的信号不一般。
以美元计算,中国9月出口额同比增长8.3%,达到3286亿美元,远超彭博社6.6%和路透社6%的预测值;进口额同比增长7.4%,同样显著超出市场预期,创下2024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装满货物的集装箱 资料图
一增一减之间,贸易顺差达到905亿美元,这样的成绩单,任谁也不能再小觑中国外贸的韧性。
更让特朗普坐不住的是,中国出口早就不是以前那个依赖美国市场的局面了。
9月对美出口虽然同比下降27%,但对欧盟、东南亚、非洲的出口分别增长14%、15.8%和56.4%,美国在中国出口中的占比已经不足10%。
这组数据背后,是中国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的真实写照。东盟稳稳坐在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宝座上,对越南、泰国的出口增速都超过23%,这可不是简单的卖货,而是中国企业在当地建厂,形成"中国智造+东南亚制造"的联手出海模式,既降低了成本,又拓宽了市场。
"一带一路"国家整体出口更是突破10万亿元,增长12.4%,成为最稳固的基本盘。
有人可能会问,美国对华关税比世界平均高25个百分点,为什么中国还能顶住压力?
答案就藏在产业升级里。中国早就悄悄完成了"换引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这"新三样"正成为出口新主力。
以前中国是汽车进口国,现在已经变身"全球出口大国",尤其是电动车在欧洲、东南亚市场大受欢迎。这些高附加值的产品,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本就有限,其他经济体的需求完全能抵消美国市场的下滑。
中国已经变身"全球出口大国"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经济学家徐天辰就说得很明白:"100%的关税无疑会加剧中国出口行业面临的压力,但我认为其影响不会像以前那么大。"
前三季度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比前8个月加快0.5个百分点。
从一季度增长1.3%、二季度增长4.5%,到三季度增长6%,进出口已经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三个季度的进出口规模都在10万亿元以上,保持着历史较高水平。
9月当月进出口4.04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创年内单月新高,出口、进口更是连续4个月同比双增长。这样的增长态势,不是靠侥幸,而是靠实打实的供应链优势和市场多元化布局。
连美国自己的媒体都不得不承认现实。彭博社就指出,中国9月出口额创下6个月来最快增速,彰显出强劲韧性,这让中国在最近与美国的贸易战中掌握了更主动的筹码
。其实中美经贸博弈的"攻守逻辑"早就越来越清晰了,美方想靠关税卡住中国的脖子,可中国却通过拓展市场、升级产业,硬生生开辟出了新的道路。特朗普威胁要加征100%关税,顶多影响部分低端商品,根本动摇不了中国出口的根基。
说到底,美方现在打不通中方电话,本质上是因为之前的沟通失去了意义。
如果还是抱着"谈归谈,做归做"的态度,就算接通了电话又能怎样?中国从来都不希望爆发贸易战,但也绝不会在压力面前低头。10月13日公布的出口数据,就是最有力的回应——中国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也有底气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特朗普要是还看不清这个真相,继续沉迷于关税威慑的幻想,只会收到更多让他头疼的坏消息。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共赢才是正道,搞单边制裁、极限施压那一套,早就行不通了。
参考资料:
逆势向上!中国外贸增速逐季加快——中国网
进出口增速逐季加快,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前三季度我国贸易表现稳健超预期——环球网
相关参考资料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