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id.hj6j.com

1文掌握! 杨振宁先生逝世,月初刚过完103岁生日!他曾分享自己的长寿秘诀

来源: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杨振宁先生逝世,月初刚过完103岁生日!他曾分享自己的长寿秘诀

杨振宁先生逝世,月初刚过完103岁生日!他曾分享自己的长寿秘诀

杨振宁先生的一生,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

文|极 耳

据新华社消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清华大学发文《沉痛悼念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官网首页变为黑白。

清华大学官网首页变为黑白

杨振宁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他与李政道1957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们均持有中国护照,因此成为历史上首次站上诺贝尔奖领奖台的中国人。

然而,杨振宁的科学贡献远不止如此。他与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奠定了后来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是与麦克斯韦方程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的最重要的基础物理理论之一。他的挚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甚至赞誉这可比肩“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先生更是如此评价,提到20世纪物理学的里程碑,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对论,二是量子力学,三是规范场。

12岁立志要拿诺贝尔奖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7岁时,他跟随父母来到清华园。

4岁的杨振宁

杨振宁的邻居有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算学系教授郑之蕃、熊庆来。哲学系教授邓以蛰之子、“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是比杨振宁低两级的同学及毕生挚友。

围墙外的世界动荡不安,清华园却仍然是一个避风港,为杨振宁创造了无忧无虑的氛围。杨振宁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着科学和未知。

受父亲熏陶,杨振宁很早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儿子的天赋,杨武之早有察觉,但在他看来,作为中国人,学好传统文化,培养健全的人格,比成为天才儿童更重要。

1935年于清华园西院11号杨家院中,远在柏林念子心切的杨武之在照片背后写下:振宁似有异禀,吾欲字以伯瓌

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暑假,杨武之都请了清华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丁则良给杨振宁讲授《孟子》。每天两小时,杨振宁跟随丁则良沉浸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之中,为日后取得辉煌的科学成就奠定了扎实的人文基础。杨振宁曾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在我的记忆里头,清华园是很漂亮的。我跟我的小学同学们在园里到处游玩。几乎每一棵树我们都曾经爬过,每一棵草我们都曾经研究过。”

13岁时,杨振宁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名为《神秘的宇宙》的书,他被书中所讲的奇妙的宇宙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所吸引,回家对父母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

22年后,这句童言成真。

“西南联大成绩最好的学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南迁来到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杨振宁也随父母迁到了昆明。

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高二时,杨振宁以同等学力考取了西南联合大学,这一年,他只有16岁。著名翻译学家许渊冲先生在他的自述《追忆逝水年华——从西南联大到巴黎大学》里,生动地记述了第一次在西南联大课堂上见到杨振宁的情景,形容他眉清目秀,脸颊白里透红,眉宇间流露出一股英气,眼睛里闪烁出锋芒。许渊冲说,杨振宁是西南联大成绩最好的学生。英文考试杨振宁考第一,得80分;许渊冲考第二,得79分。此外,杨振宁物理考100分,微积分能得99分。

西南联大的物质条件是艰苦的,但学术风气极好,巨擘济济。杨振宁回忆,当时教过他的老师有朱自清、闻一多、罗常培、王力、赵忠尧、吴有训、周培源等等。

杨振宁先生逝世,月初刚过完103岁生日!他曾分享自己的长寿秘诀

杨振宁在吴大猷教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以优异成绩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又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读研究生,在王竹溪教授的指导下获得清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杨振宁曾评价:“那时在西南联大本科生所学到的东西及后来两年硕士生所学到的东西,比起同时美国最好的大学,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后来,22岁的杨振宁顺利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第六届留美公费生。

图为杨振宁的准考证 来源:清华大学官网

1945年8月28日,杨振宁远赴美国求学,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为自己的中国血统感到骄傲”

在芝加哥大学,杨振宁一开始想做实验,因为他觉得实验技能对他将来回国后更有用。杨振宁曾对导师说:“我总得回中国去,回国后,我觉得理论物理没有什么用,中国需要的是实验物理,所以我要做这方面的工作。”

然而杨振宁逐渐发觉,尽管自己懂得很多物理知识,但似乎在实验方面并不擅长。在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泰勒的建议下,杨振宁后来便轻装上阵,走上理论物理学之路。

杨振宁与泰勒 图源:CCTV国家记忆

1948年6月,杨振宁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1949年到1966年,杨振宁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了17年。这期间,他也迎来了学术黄金期。

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革命性思想。1957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大厅,35岁的杨振宁和31岁的李政道成为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最为闪耀的一对年轻人。杨振宁在致辞中说:“我为自己的中国血统和背景而感到骄傲,同样,我为能致力于作为人类文明一部分的、源出于西方的现代科学而感到自豪。我已献身于现代科学,并将竭诚工作,为之继续奋斗。”

1957年,中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左)、杨振宁(中)接受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源:环球时报

杨振宁的父亲对此也十分兴奋,在他看来,不要小看中国人在世界上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深远意义,这件事至少使一部分中国人,特别是知识界,打掉了自卑感,从心理上敢于同西方人一争短长了。

的确,杨振宁此后也曾在许多场合公开评价自己最重大的成就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在当时的条件下,邓稼先证明了中国人也可以造原子弹;而杨振宁证明了中国人也可以获得诺贝尔奖。这对中国人带来的精神冲击是突破性的。

放弃美国国籍并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71年,“乒乓外交”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下,杨振宁回到了阔别26年的祖国,完成了多年来未尽的心愿。他也是旅美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掀起大批华裔学者访华热潮。

回忆自己1971年访问新中国时的感受,杨振宁说乘法航自缅甸进入云南上空时,“我的激动的心情是无法描述的。”当从邓稼先那里了解到,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时,杨振宁激动得泪流满面,“那个访问是我人生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段,因为使得我对于新中国第一次有了一点认识,而这个认识对于以后50年我的人生轨迹有了非常大的影响。”

杨振宁,邓稼先和杨振平

作为美籍华裔科学家访问中国的第一人,也是架设起中美之间科学家友谊和交流桥梁的第一人,杨振宁这样做,其实承担了相当大的风险。“美国中央情报局多次找他麻烦,但他并没有因此停止对中国的正面宣传。”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秉林在2021年9月23日举行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上说。

20世纪70年代,杨振宁先后回国6次,数次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曾向周恩来总理建议,中国在教育科研中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是很好的,这也是必需的,但是目前中国理工科大学不重视基础教学和理论研究,这是目光短浅的表现,应引起重视。

1978年3月,在杨振宁等人的倡导下,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

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

1983年12月28日,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国外认为,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

杨振宁先生逝世,月初刚过完103岁生日!他曾分享自己的长寿秘诀

1984—1986年,杨振宁倡议的“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身数学奖”相继成立。

此后数十年,杨振宁为促进中国科技交流和进步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和科教政策制定建言献策、发挥了重要影响。

杨振宁于2015年4月1日放弃了美国国籍

2017年2月21日,杨振宁和姚期智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科技界的一件大事。外籍院士放弃外国国籍并提出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在中国科学院历史上是第一次。

在这之前,杨振宁于2015年4月1日放弃了美国国籍。

“这辈子最后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1996年,杨振宁接到清华大学的邀请。清华大学计划参考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模式,创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想邀杨振宁协助创建。杨振宁说:“我小时候在清华园长大的,这个要求我当然必须答应。”

1997年,杨振宁开始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为中国高等教育开创了一段不同寻常的事业。他动情地说:“我从小在清华园中长大,对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我愿在有生之年尽力帮助清华大学发展。”

对于“这辈子最后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他亲力亲为,带头捐了他和杜致礼在美国的部分积蓄,后来又捐了一部分美国房地产,以及他来清华工作前期的全部工资。为解决经费问题,东驰西骋、多方游说,为清华高研院累计筹措资金1亿多元,为吸引中国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

在他的力邀和影响下,林家翘、姚期智、翁征宇、王小云、张首晟……一位位世界级科学家加盟清华高等研究院,使其迅速成为学术界一颗令人瞩目的新星。

2003年,杨振宁搬回清华园居住,为自己在清华园的家取名“归根居”,并以《归根》为题写下诗句:“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这并非虚言。

2004年,82岁高龄时,他仍然走上讲台,为200多名大一新生讲授“普通物理”课程。他上课从不点名,每节课45分钟,每次两节课连上,从头讲到尾,谁要想上厕所直接去,不用打招呼。他给人的感觉平易近人,没什么架子。

杨振宁课间答疑 来源:清华大学官方微博

杨振宁曾说:“回到清华来,我又开始了新的旅程,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帮助清华训练一些年轻人……如果我能够帮助他们走到正确的学习、研究的道路上去,这当然是一个很值得做的事业。”

此前采访中,他还曾分享自己的长寿秘诀。一是基因优势:他提到母亲带来了良好的基因,使他和兄弟姐妹都避开了家族遗传的糖尿病问题;二是生活条件改善:年轻时虽经历战乱未真正吃饱,但后来经济条件好转,为健康长寿打下基础;三是坚持走路:从六七十岁开始,每天坚持步行一小时,会促进血液循环。

今天,巨星陨落,但他的科学贡献和赤子之心,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正如清华大学发布讣告称,杨振宁先生的一生,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他的治学态度,也是他的人生态度。正如他钟爱的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杨振宁先生的百年人生是一部闪耀在人类群星中的千古篇章。

杨振宁先生,

一路走好!

综合整理自北京日报、光明日报、上观新闻、澎湃新闻等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 年广嗣记者 甘铁生 摄
🥔 国产一卡二卡三卡在线观看当然可以以下是一些关于国产(原标题:“专门针对中国公民,就不怕中方对等反制?”)文 观察者网 阮佳琪韩国对中国团体游客的临时性入境免签政策已于10月初生效。执政党共同民主党敦促政府打击反华集会之际,保守派反对党国民力量党却推出了一项针对中国公民的“排外”法案,引发激烈批评。
杨振宁先生逝世,月初刚过完103岁生日!他曾分享自己的长寿秘诀图片
🧑🏾‍🤝‍🧑🏽 麻花传,苏蜜清歌换之MD0174的神秘魅力8月6日,千万粉丝网红“彩虹夫妇”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昨晚老公去住院去了,焦虑症又犯了。”彩虹透露丈夫吃了4个月抗焦虑的药,刚开始还有效果,但最近一个月又复发了,有时候躯体化导致一身疼,并伴有长期失眠。
📸 孙天民记者 何光宗 摄
中国亚洲处破女a片全集电影机长影院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李勇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白元 吴鸣 陈欣】“印度向美国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够了。”《今日印度》5日报道称,面对美国要么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要么面临惩罚性关税的巨大威胁,印度4日的声明进行了轻蔑且坚定的反驳。除了宣布将对印度征收25%的关税之外,美方近日多次扬言要就印度采购俄罗斯石油对其施加额外惩罚。在美国总统特朗普4日再次在社交媒体上喊话要“大幅提高”印度向美国支付的关税后,印度外交部当天深夜发表声明,指出这一做法“既不公正也不合理”,并称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今日印度》称,从公开否认特朗普斡旋印巴停火,到毫不含糊地拒绝美国在印俄能源关系上的施压,印度的立场非常清晰:它珍视外交、克制和对话,但绝不会任人摆布。有分析人士称,在短短几个月内发生巨变,过去25年里辛苦建立起的印美关系恐已遭重创。印度前驻美大使阿伦·辛格撰文表示,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以及相关措辞,已经唤起印度遭到美国胁迫、以及美国对印度这样一个庞大、多元且复杂的新兴国家缺乏同理心的痛苦回忆。
911 爆料 hlj 红领巾瓜报往期回顾-一场全国据环球网援引外媒报道,当地时间9月21日,菲律宾全国爆发名为“万亿比索游行”的反腐败抗议活动,波及全国20多个城市。这是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自2022年上台以来遇到的最大规模抗议活动,被视为具有象征性的历史意义。1972年的这天,马科斯的父亲、前总统老马科斯宣布全国戒严。
🇱🇨 背后的真相让人不为人知的以军坦克冲进加沙城,没了退路的内塔尼亚胡,带领一千万以色列人,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以色列不久前已经正式开始对加沙城的地面攻势,面对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一场政府会议上公开发出警告,称该国可能将面临持续数年的“某种国际孤立”,除了自力更生,别无选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