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id.hj6j.com

跨界|赵露思AI-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明星形象与创作杨振宁自曝求婚秘闻

103岁的杨振宁与48岁的翁帆的婚姻,起初备受争议,然而随着时间的淬炼如今已成为一段佳话。

杨振宁曾称翁帆是“上帝给我的最后一份礼物”,翁帆则表示,是杨振宁塑造了现在的她,给了她一个纯净的世界。

2011年,杨振宁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谈及自己与翁帆这段婚姻背后的故事。

记者 |吴成贵

原载于2011年《华商报》

作为现当代科学界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杨振宁的一举一动备受瞩目。近日,由学者江才健撰写、更为全面讲述杨振宁人生的书《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面世,在和小自己54岁的翁帆结婚引发的喧嚣之后,杨振宁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杨振宁与翁帆(资料图)

所谓浪漫,电话求婚算不算

2004年11月,82岁的杨振宁突然宣布迎娶28岁的翁帆。以杨振宁的年纪和身份,作出如此“骇人听闻”的决定,直接引发了一场“地震”。

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华商报:杨老,不知道你对“浪漫”这个词是怎么界定的?

杨振宁:啊?呵呵,这个……我想,徐志摩就是一个浪漫的人。大家都知道,他的一生是悲剧,而悲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太浪漫了。可是,大家都被他的悲剧感动得厉害。不知道,我这个界定,准不准确?

华商报:在《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的后记中,你说,将来大家会知道,你和翁帆会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可以和我们说说你们之间浪漫的事吗?

杨振宁:我们可无法像徐志摩那样惊天动地。怎样算浪漫呢?我们出入都拉着手,电话求婚算吗?其实,我和翁帆的生活,除了在外旅行,基本上都是居家生活,和所有相爱的人在一起一样,一时也想不起还有什么浪漫的事。不过,我想,30年之后,随着社会进步,应该会有很多人回想起我和翁帆的事,会觉得很浪漫的。

华商报:听说,你们家有个沙发,叫“爱之椅”。光听名字就很温馨。

杨振宁:是呀,是呀(收拾了一下头发,笑了),那个沙发刚好容得下我们两个一起坐下,我们经常坐在里头看电视。以前,翁帆没来的时候,家里只有一把一个人的椅子。

华商报:你在美国生活多年。西方人求婚,似乎都很浪漫。那你当时向翁帆求婚时,下跪送玫瑰花了吗?

杨振宁:玫瑰当然是送了,只是我的求婚是在电话里完成的。大家都知道,早在1995年,我就认识翁帆了。当时,我和致礼(杨振宁的前妻,2003年10月去世)到汕头参加海外华人物理学大会,翁帆是我们的接待人员。

杨振宁(中)和翁帆(左)在汕头大学相识

2004年,我们才正式交朋友。在当年11月之前,我们已经互相了解了很多,包括各自性格、家庭情况等。在我给她打电话求婚时,其实双方都已经考虑很成熟了,所以一点波折都没有,我就求婚成功了。(“打电话求婚,看似简单,其实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一旁,《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作者江才健笑着说道。杨振宁也笑了。)

当然,我决定和翁帆结婚,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媒体的原因。媒体很注意我,一点风吹草动都逃不了他们的眼睛。由于那时,致礼已经去世,而我一直和一个年轻女孩在一起,我怕他们会乱写,反正我和翁帆的关系也确定了,那就干脆明朗化吧!哈,所以我们结婚了。

华商报:中国讲究辈分。那么,结婚后,你是怎么称呼翁帆的父母的?

杨振宁:他们称呼我为杨教授,我称呼他们为翁先生、翁太太。

不存在“七年之痒” 代沟带来正面收获

杨振宁和翁帆的结合,引来争议无数,包括2006年传出的翁帆怀孕生子一事。不少看热闹的人,甚至怀着“幸灾乐祸”的心情,等着看老夫少妻可能带来的笑话。

可杨振宁让那些人失望了。在杨振宁看来,所谓七年之痒不会到来,“代沟”更是扩大了他和翁帆的视野。所谓“代沟”,其实是一种知识互补。

华商报:在你决定跟翁帆结婚时,你们讨论过未来吗?尤其是孩子的问题?

杨振宁:嗯……(长时间的考虑)。其实我们都知道,孩子问题是任何一个婚姻都无法避免的问题,哪怕像我们这样相差了54岁的。可是,其中的原因实在太复杂,我也无法详细说。翁帆应该和我一样,都长时间考虑过,但我们从来没有就此展开讨论,准确来说,这是一个没有结论的讨论……我这样说,大家应该也可以理解吧。我想我们不宜要孩子,因为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不在了,翁帆一个人带着一个或者两个孩子,那将是很困难的事。

华商报:对于你和翁帆的结合,当时也小有非议。在你之前的新书《曙光集》中,你甚至还将一篇回应批评的短文收录其中。看来,你对此还是非常在乎的?很多人都说,只看你的人生阅历,你应该看得很开才对。

杨振宁:我和翁帆交朋友的时候,我们就预想过,社会反应会很激烈。可是我和翁帆深受西方思想影响,认为这是很私人的事,可以不去管它。可是社会反应还是让我们惊讶了。

批评我们的人,有很多是一种文化传统上的自觉批评,这种讨论没有意义。可是还有一些,是毫无道理的,拿自己的问题来影射我们,那就莫名其妙了。就比如我们回应的那个对象,香港那名女作家,自己想发点牢骚,却把我和翁帆来当例子,我们当然就要回击了。这和人生阅历没关系。批评我不要紧,但不能不尊重我。(2006年,专栏作家路平文章影射杨振宁翁帆“老少配”,杨振宁翁帆夫妇首次联名撰文高调反驳“我们没有孤独只有快乐”。)

华商报:在和翁帆结婚后,你曾在公开场合说过,如果没有和翁帆结婚,你也可能和别的女士结婚。为什么?另外,为什么是翁帆,而不是其他女士呢?

杨振宁:在太太去世后,19世纪英国著名数学家哈密顿过了相当漫长的孤独日子,甚至在书页上都有饮食的污渍,我不要过这样的日子。

呵呵,我这个人是很老实的。我自己有自知之明,一个老年人的孤独,我很怕的。所以人家一问我,我就很老实的回答,如果我没遇到翁帆,还是会再婚的。

至于为什么是翁帆?我想,她是一个心地善良、没有心机而且很自然的人,还和我有很多共同的兴趣,在生活上照顾的我很好。

杨振宁与翁帆参加活动(资料图)

华商报:从2004年和翁帆结婚至今,马上就7年了。中国人讲“七年之痒”。这7年,你和翁帆之间出现过矛盾吗?普通人都会认为,54岁的年纪差距,应该也是有不少代沟存在的。

杨振宁:所谓代沟的内涵,就是容易产生冲突。我和翁帆的经历完全不一样,年龄差那么多,当然有代沟,而且不是一两层。可是,代沟对于我和翁帆却形成了正面的影响,没有冲突。代沟使得我们彼此对于不同时代、文化传统,一切一切多了一些认识,增加了两个人的视野。

我们在外旅行时,如果参观博物馆或者美术馆,会玩一个小游戏,就是在里头参观时不讨论,出来后交换意见,看各自喜欢哪一幅。此时代沟根本就不是贬义词了。

和李政道的矛盾没有化解的可能

李政道,是杨振宁这辈子绕不开的“坎”。从亲逾兄弟到反目成仇、形同陌路,中间发生了什么,至今依然是个谜。

杨振宁和李政道各执一词,真相似乎只有等待时间才能揭晓。只是,杨振宁始终认为,悲剧之所以发生,和他无关,是因为李政道的人品问题。

华商报:你的一生,除了杜致礼和翁帆,还有一个人,注定在提及你时,总会被提到。他就是李政道。你曾说过,和李政道的决裂,是你人生一个重要的悲剧。是什么让你如此难过?

杨振宁:所谓悲剧,指的是本来可以是非常完美的事,但最终没有变成完美,反而转变成负面的东西。在1946年到1951年期间,我是他的长兄、他的师长;1951年到1957年,我引导他进入统计力学与对称原理的研究,这段时间,我们亲密无间,亲逾兄弟;可从1962年开始,我们发生了不能化解的冲突,就此决裂。所以说,我和李政道是个悲剧。

华商报:此前,在接受我采访时,何祚庥院士曾说,周总理都曾调解过你和李政道的矛盾,但也没成功。是吗?

杨振宁:周总理过问过这事,但没有调解。说实话,我和李政道之间的矛盾,不是谁调解就有用的。以前也是,现在也是,永远都是。

华商报:去年,李政道助手季承在他所撰写的《李政道传》中隐晦地提到,在获得诺贝尔奖前后,你曾对李政道做过不道德的事,引来很多争议。我觉得这样下结论对你很不公平。你怎么看?

杨振宁:对于“不道德”的猜忌,在《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最后,附有一封我在1989年写给吴大猷的信,看了信,读者应该就知道我的观点了。

我从来没有对李政道做过不道德的事。只是,我和李政道之间的关系发展得很复杂,不是一时能讲清楚的。可是我可以保证,在1946年到1962年之间,我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李政道的事情,1962年至今,也是如此。

如果说我做错了什么事,就是1956年,我写了宇称(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发表、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论文中,有关宇称不守恒的思想)的文章之后,把作者签为YangandLee,否则就不会发生后来的悲剧了。

华商报:中国有一句古话:一笑泯恩仇。你和李政道现在都已经是耄耋之年,还有什么事看不开呢?难道真的无法摈弃前嫌?如同“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教授说的,一起在普林斯顿的草坪上并肩散步,多好啊。

杨振宁:有一年,我们参加一个会议(记者随后查了相关资料,杨指的应该是1980年举行的物理学的从化会议),主办方预先安排我一下车,就得和李政道握手。以为我们拍个照片、握个手,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可是事情并未如此。

所有事情和年纪、阅历无关。是的,我和他之间是绝对不可能和解了。因为问题和科学研究无关,而是和一个人的做人、人品有关。他为了保护自己、为了蒙混别人,四处散布谣言。

华商报:那如果现在遇到李政道,你会和他打招呼吗?他会向你打招呼吗?你们会不会觉得尴尬?

杨振宁:不会(毫不犹豫的)。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跨界|赵露思AI-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明星形象与创作
哔哩哔哩国际版app下载安装-哔哩哔哩bilibili国际版2025最来源:环球网【环球网报道】据台湾中时新闻网9月24日报道,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日前参加政治大学“安倍晋三研究中心”揭幕仪式,其间他声称安倍晋三促成“美英澳三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及“五眼联盟”,被台湾清华大学亚洲政策中心副教授方天赐批评“笑掉大牙”,事后赖清德办公室悄悄修改新闻稿。对此,台资深媒体人陈挥文也嘲讽赖清德“可怜”:作为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怎么会连这个都讲错?操BBXX-全网疯狂议论,曝出令人的内幕,让人无法置信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书,再次让四年前上海车展中站在特斯拉“车顶维权”的女车主张亚周被业内关注。9月16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就张亚周诉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等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作出判决。张亚周提供的判决书显示,法院责令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其提供车辆识别代号为5SYJ3E7EA7LF550391的特斯拉Model3车辆于2021年2月21日发生交通事故前三十分钟的完整行车数据。
2025-10-18 ➳ 跨界|赵露思AI-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明星形象与创作据参考消息8月12日援引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8月10日报道,报道称,俄罗斯可能即将在新地岛试验场再次试射核动力巡航导弹“海燕”。挪威《巴伦支观察家报》网站报道了这一消息。新地岛位于巴伦支海和喀拉海之间,距挪威约900公里。男生被C黄秘动漫网友这剧情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 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15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军事基地举行会晤。俄罗斯总统新闻局最新消息说,两人会晤已经结束。俄媒报道说,会晤持续两小时45分钟。
跨界|赵露思AI-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明星形象与创作
📸 汤绍箕记者 阿里克谢·纳瓦林 摄
2025-10-18 ♛ 跨界|赵露思AI-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明星形象与创作(原标题:德国总理不下场,以为就能不惹毛中国?)原创 张菁娟 观察者网 上海► 文 观察者网 张菁娟一笔曾敲定由中国风电企业提供核心设备、关乎德国北海海上风电项目的关键订单,突然在德国总理默茨访华前夕“易主”。明星造梦人工ai鞠婧祎, 这款名为“ZAO2025.08.248月22日,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收盘报3825.76点本文字数:2155,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作者 |第一财经 安卓“是牛市来了吗,这么多大额存单转让,今天一天收到好多转让通知。”近日,某用户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截图显示,一款年利率为3.85%的大额存单转让,由于原持有人让利幅度较大,其转让后预测年利率高达4.87%。
跨界|赵露思AI-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明星形象与创作
📸 阿里·修森记者 高大山 摄
💇‍♀️ 近日,一中国网民发文称在巴西出差时遭遇持枪蒙面抢劫,包中电脑为他挡下一枪。电脑为他挡下一枪10月6日,当事人刘先生告诉记者,事发于1日晚,他在圣保罗一加油站路边等车时,遭遇一持枪戴面罩的劫匪抢劫。刘先生称,他下意识跑离,期间劫匪冲他开枪。事后有附近加油站员工帮忙报警,他在机场才发现背包中的电脑为他挡下一枪,他对此感到后怕。AI人脸替换技术引发热议白鹿造梦喷水引领超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