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加沙”袭城触发巨灾指数保险:阳江多台风机折断等待维修,有光伏发电板受损|红星特写

▲9月26日海陵岛,渔排被冲散,渔民驾驶小船清点损失
红星新闻记者|蔡晓仪 广东阳江摄影报道
编辑|欧鹏
审核 高升祥
▲9月26日海陵岛,渔民看着被冲走的渔排
▲9月26日,阳东大沟镇光伏电站受损
据阳江市气象台消息,当天海陵岛海洋气象观测站高地录得最大阵风60.2米/秒(17级),阳江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录得阵风54.5米/秒(16级),打破0814号台风“黑格比”创下的纪录(52.5米/秒,16级),“12级以上大风持续了10个小时。”
26日晚,阳江日报发文称,“桦加沙”已触发了阳江巨灾指数保险,阳江市财政局已收到牵头承包部门的预付赔款420万元,用于灾后救助。
风电机组、光伏发电板受损
等待维修和复建
“风车断了!”9月25日下午5时左右,台风“桦加沙”正面袭击阳江,北环村村民出门发现,对面山上的一排风电机组已被吹折了好几台。有村民记录下当时风机在狂风骤雨里的画面,能见度低。
本次受损的风机位于阳江市东南部阳东区东平镇的风车山上,由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管理。9月26日,红星新闻记者站在东平镇北环村村口抬头观察,至少能看到5台风机不同程度受损。
▲9月26日,阳东区东平镇,部分高达100米的风机被台风折断
▲9月26日,阳东区东平镇,风机风叶受损
据阳江发布,东平风电场的风机高达百米,共109台机组并网发电,装机容量17.85万千瓦。2024年,风电上网电量达3.77亿千瓦时。一名村民早晨刚从山上下来,沿路经过了数个被折断的风电机组。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台风来临前,这几台风机都完好无损,“桦加沙”中心风圈扫过东平镇当天,才被强风损坏。
▲9月26日阳东区东平镇,从北环村眺望,部分风机风叶已不可见
东平镇人民政府已关注到山上风机因台风受损一事,工作人员介绍,风机价值高,政府已经通知相关管理企业维修,“由于台风影响,部分道路不通,还需再等几天。”
“桦加沙是2025年以来正面冲击阳江最强的一次台风”,广东省气象台发布信息称,阳江市区当天普遍出现狂风暴雨,部分沿海区域叠加风暴潮。
位于阳江东部沿海的阳东地区是本次受损严重的区域之一。26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在阳东区大沟镇新梨村鑫业光伏电站看到,占地面积1700亩的光伏发电板在强风雨中已受到损坏,一些发电板被吹卷变形,飞出铁网。
▲9月26日,大沟镇光伏发电站,光伏电缆被扯断,发电板被吹倒
该电站2015年8月投产,设计寿命25年,年发电量5700万度。现场电站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目前肉眼可见有超半成的发电板受损,站里正在从湛江等地分公司抽调人手,预计国庆前完成损失统计工作,并报给保险公司,再进行复建工作。工作人员回忆,“几年前有次台风也受损过,但没这次这么厉害。”除新梨村外,大沟镇赤坎村等区域的光伏发电站也受到台风不同程度的影响。
部分沿海村庄还未来电
预计今日恢复民生用电
阳江高铁站至海陵岛之间的平冈、埠场两镇,正位于本次“桦加沙”登陆的中心风圈中,与海陵岛隔海陵大堤相望,也是本次直面中心风圈、受灾严重的地区之一。
截至9月26日下午5时,不少村子还没来电,村里老人围坐在门口乘凉。台风前一夜,在当地村干部的连轴转下,居住在两镇沿海村庄的居民大部分已转移,村中少有人烟。红星新闻记者在村里看到,公路上3公里内倒伏了超20根电线杆,来自肇庆、湛江等地的供电部门正在抢修。
▲9月26日,埠场镇,倒塌的电线杆横贯在路上
据阳江发布消息,“桦加沙”给阳江电网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共造成558条线路跳闸,50余万户用电受影响。仅阳东区就有138条10千伏线路停运,涉及停电用户约15万户。目前,供电局正开展线路特巡与设备检查,集中力量攻克剩余故障线路,预计9月27日恢复全市民生用电。
▲阳江街上停着的应急发电车
截至9月26日19时30分,阳江地区受台风“桦加沙”影响用户超九成复电。9月28日,除环境恶劣、不具备抢修条件的个别用户外,全面实现供电。
红星新闻记者走访了解到,受电力影响,平冈镇沿海渔民鱼塘的打氧机无法正常工作,造成鱼虾损失。在埠场镇,广东海象水产公司近1600亩养殖棚在此次台风中受损,有养殖户板房被直接吹飞,床垫被掀翻吹进棚池。
▲9月26日,埠场镇,养殖户的大棚和住所被掀翻还没来得及收拾,他们搭起简易晾被架
▲9月26日,埠场镇,来自浙江台州的养殖户板房被刮走
来自浙江台州的滕姐正在板房前晾晒被雨水泡湿的衣被。这里有十户养殖户都来自台州,滕姐听说,阳江冬天暖和,不用烧锅炉暖大棚,结束上半年在江苏的养殖后,她就租下了海象水产公司一年的大棚准备养殖北美白对虾。
虾对水质要求高,8月份,丈夫早早就到阳江做前期消毒准备工作,“没想到一场台风过去,全部都要重新来过。”滕姐说。
在阳江,5月到10月是台风季,养殖户不敢轻易下苗。滕姐和丈夫本打算中秋和过年期间各放一次虾苗,有两季收成,现在大棚基建都被台风吹坏,只能少养一季。
台风天后海陵岛挤满“钓鱼佬”

渔排受创正统计损失
9月26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海陵岛码尾,这里最临近外海,直面“桦加沙”冲击。台风天后,已经有游客上岛乘艇游玩,沙滩和垂钓区挤满了海钓者,一名满载而归的钓鱼者向记者展示了满满一箱约20厘米长的石斑鱼,他介绍,他们是阳江本地人,台风天过后海上的鱼最多,因此专门早早上岛钓鱼。
▲9月26日,海陵岛,渔民远眺被冲散的渔排,海钓者满载而归
▲9月26日海陵岛,海钓者一早上岛垂钓
▲9月26日,海陵岛,海钓者正排队上船,前往渔排钓鱼
渔民张哥穿着雨鞋坐在岸边眺望,远处是他散落的渔排。闸坡网箱养殖协会的秘书长曾宪光正忙着统计渔民渔排的损失,但张哥还没往上报。
渔排是海陵岛渔民的生产工具,承载着渔民多年的家产和心血,却是海上最为漂泊脆弱的存在,难以固定,也无法像船只一样提前转移。张哥介绍,他们常年通过网箱在深水海域进行鱼类养殖,连成了如今一片片的渔排。
“桦加沙”到来,不少木板和浮箱解体,连最有价值的深海鱼,也全部流入大海。“很难统计到底损失了多少鱼。”张哥忧心,小规模渔排也没办法买保险。
曾宪光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目前渔民损失较重,但还没有渔民上报损失,“阳江市各个单位都让统计。”他介绍,闸坡养殖业渔排木料牢固,一般可以防住11级大风,但面对12级以上的大风他们也束手无策。
他提到,在政府和协会的帮助下,有渔民找到销路,提前将值钱的鱼类抢收。
针对部分养殖鱼类死亡或逃逸,阳江市政府发文称,“海陵岛网箱养殖受到重创,台风造成的损失正在统计中。目前,养殖户们正着手推进复产工作。”
▲9月26日海陵岛,渔民正在修复加固受损的鱼排
红星新闻记者从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获悉,截至9月25日上午11点,广东人保财险已接台风“桦加沙”阳江海洋牧场报案46宗,估损超千万元,此前灾前干预已为农户挽回大量损失。
据阳江日报,“桦加沙”已触发了阳江巨灾指数保险,阳江市财政局目前已收到牵头承包部门预付赔款420万元,用于灾后救助。
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支持广东省做好台风灾害灾后应急恢复,重点用于灾区受损道路桥梁、水利堤防、学校医院等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灾后应急恢复建设,推动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9月25日,工人正清理路障
▲9月26日,阳江公路上被吹垮的路牌
台风过境已三天,阳江市的各大餐馆、菜市场也陆续恢复营业。人们上街冲刷台风留下的泥土,在太阳下晾晒海鲜和衣物。这座多次直面台风袭击的海滨城市,正再一次努力从“桦加沙”的重创中走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