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谎言被当众戳穿,没有中方许可,仁爱礁“破船”接着断粮
关于菲律宾向仁爱礁“破船”送补给的事情,再次出现了“反转”,没有得到中方的许可,菲方坐滩军舰只有“断粮”这一个下场。
据菲律宾媒体报道,菲海军发言人表示,不会让“马德雷山号”军舰上的士兵挨饿,菲军方将会继续提供“支持”。“场面话”说完,这位发言人话锋一转,表示上次送补给的时间是2个月前,什么时候再送补给还在“考虑中”。从这番表态来看,基本可以确认最近关于“菲方运补成功”的消息并不属实,可见菲方现在实在是“很纠结”。
菲“破船”接着断粮
菲律宾强行运补,失败是必然结局
菲方纠结的地方在于,想要不经中方允许,“强行进行运补”已经被证明并不现实;可在中方监督下完成了运补,又会让菲方“脸上无光”,更无法向国内塑造“强硬菲律宾”的舆论。
但无论菲方怎么想,仁爱礁“破船”上断粮的情况是不会改变的,菲方要么选择遵守规则,老老实实接受监管,要么就是将船上那些菲律宾士兵的生死当成儿戏。
其实菲律宾会落得今天这个下场是必然事件,菲方自身能力有限、策略又跟不上趟,再加中方反制到位,失败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先说能力问题,菲律宾那点海上家底,海警、海军力量全部打包加起来,都有些上不得台面,他们派去仁爱礁的船,论续航、抗干扰能力,和中方长期在南海巡逻的大型船只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菲律宾海军发言人特立尼达否认了“补给成功”的舆论
更要命的是,中方的监控手段早就把仁爱礁周边海域“盯死”了。菲方船只要一出海,信号就被捕捉,行动轨迹、速度,都在预料之中,这种情况下,强行补给行动从一开始就注定成不了。
再看策略上的昏招,菲律宾以为靠着“近岸优势”和美国的几句口头支持,就能在仁爱礁搞出点名堂。
可他们忘了,其所谓的“近岸优势”在中方面前根本不值一提——仁爱礁离菲律宾本土是不远,但中方在南海的常态化部署是全天候的,菲方稍微有点动静就能被察觉。

更讽刺的是,菲海军发言人还在那喊“保证士兵不挨饿”,本意是证明菲方对局势“胸有成竹”,结果反而暴露了长期未能运补的事实,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说白了,菲方就是想通过“小动作”刷存在感,顺便给国内民众交差,但能力配不上野心,最后只能闹笑话。
菲方“强行运补”是不现实的
跟着美国跑,菲律宾掉进深坑
说起来,菲律宾这些年一门心思亲美,跟在美国屁股后面当“小弟”,结果呢?美国给的不是“保护伞”,而是一个接一个的坑,摔得菲律宾找不着北。
最明显的坑是“天价买装备”,美国说要卖菲律宾20架F-16,总价56亿美元,算下来一架将近2.8亿美元。
更“要命”的是,美国还要求菲律宾额外买导弹、雷达这些配套装备,钱越摊越多,显然是认准了这个“冤大头”,想要狠赚一笔。
“囊中羞涩”的菲律宾,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模棱两可”的态度,菲律宾国防部长承认“资金是关键问题”,直到最近终于给了句准话,表示“兜里没钱”,计划搁置了,可见菲方自己也明白,真要做成这笔买卖,可就亏大了,美国哪是卖装备?分明是趁机“割韭菜”。
更坑的是政治绑架,菲律宾配合美国在南海搞事情,表面上是“维护主权”,实际上是给美国当“马前卒”。
美国根本不在乎菲律宾的死活,它要的是菲律宾在南海搅局,牵制中国,可一旦局势闹大,中方的反制措施第一个砸向菲律宾——比如仁爱礁的补给行动,每次菲方闹得凶,中方就加强管控,最后吃亏的还是菲律宾自己。
还有经济上的“虚幻希望”,菲律宾想拉着美国、韩国在苏比克湾建造船厂,幻想靠这个“产业复兴”。
可现实是,中国造船业现在占据主导地位,2025年前四个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占了全球近一半,订单排都排到好几年后了。

菲律宾那点造船能力,在中国面前根本不够看,美韩嘴上说“支持”,实际上也就是投点钱、给点技术皮毛,真要让菲律宾造出像样的船,没个十年八年根本没戏。
到最后,菲律宾可能就是给美韩当个“加工厂”,赚点辛苦钱,还把自己绑在大国博弈的战车上,风险全自己担着。
特朗普“美国优先”,让菲律宾“自备粮草”
美国现在对菲律宾的态度很明确:“挑衅”中国不能停,但该给美国的“保护费”一分都不能少,装备得自己买,别指望我给你兜底。
这事听起来像是“考验盟友忠诚度”,实际上是美国把菲律宾往火坑里推——菲律宾根本没能力“自备粮草”,这么做最后只会让自己更惨,还少不了中方的反制。
菲律宾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就摆在那儿,他们一年的军费预算加起来,可能都满足不了美国的胃口。
现在美国让他们自己掏钱买装备、搞补给,相当于让一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国家“打肿脸充胖子”。
更麻烦的是,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行动需要持续投入——派船巡逻、买补给物资、维护设备,哪一样不要钱?菲方财政本来就紧张,这么折腾下去,迟早得寅吃卯粮,国内矛盾只会越来越多。
马科斯政府的处境越来越尴尬
与此同时,中方的反制手段也不是吃素的,菲律宾每次搞小动作,中方都能精准应对:该巡逻的时候巡逻,该驱离的时候驱离,该监控的时候监控。
更关键的是,中方始终保持克制,不主动升级冲突,但也绝不让步,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让菲律宾的挑衅行动越来越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