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id.hj6j.com

6图带你看懂! 视频丨耿爽:关于“北溪”爆炸 国际社会需要一个交代

来源: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视频丨耿爽:关于“北溪”爆炸 国际社会需要一个交代

视频丨耿爽:关于“北溪”爆炸 国际社会需要一个交代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8月26日下午,应俄罗斯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就三年前的“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召开紧急会议。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大使在发言中指出,爆炸发生后,安理会一些成员极力主张给瑞典、丹麦、德国时间,让三国自行开展国别调查。然而,三年过去了,却依然没有等来关于爆炸的明确结论和完整真相。长时间以来,公众只能通过媒体爆料获取信息、进行猜测,这是不正常的。中方注意到一名嫌疑人日前被逮捕的报道,也注意到德国、瑞典、丹麦就此向安理会的联合致函,但这不足以回应国际社会的疑虑和关切。中方希望德国抓紧调查审理进程,及时通过官方渠道公布进展及结果,希望有关国家同爆炸事件的主要当事方沟通合作,希望安理会继续对此事保持关注。

耿爽重申,真相不应被掩盖,调查不应被政治化,类似事件不应再次发生,肇事者不应逍遥法外。围绕“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国际社会需要一个交代。

2022年9月,“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

2022年9月26日,连通俄罗斯和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波罗的海海底输气管道“北溪-1”和“北溪-2”在丹麦、瑞典附近海域发生剧烈爆炸,大量天然气泄漏。事发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启动调查,但拒绝俄罗斯参与。

延伸阅读

北溪爆炸案乌克兰嫌犯被捕,俄媒质疑:北约是笑话吗?

时隔近三年,“北溪”管道爆炸案再次登上新闻头条。西方媒体报道称,涉嫌参与制造“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乌克兰人库兹涅佐夫(Sergey Kuznetsov)近日在意大利被捕,将被引渡至德国。

这名现年49岁的乌克兰男子在亚得里亚海沿岸度假期间被捕,警方在比对旅客办理酒店或公寓入住登记信息时发现此人为欧洲通缉对象,随后意大利警方将其抓获。该男子不仅涉嫌参与作案,而且可能还是这次破坏行动的主要负责人。

对此,“今日俄罗斯”(RT)24日提出质疑,称这一新进展,非但没更靠近真相,反而让更多问号浮出水面:当初西方一口咬定“只有国家行为体能办到”,还暗指俄罗斯是幕后黑手,如今为何转而宣扬“小团队自发行动”?15米长的游艇装支撑行动吗?北约严密监控的海域,真能让6人小组来去自如、完成深海布弹?

视频丨耿爽:关于“北溪”爆炸 国际社会需要一个交代

据报道,俄罗斯常驻联合国第一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扬斯基8月22日表示,俄罗斯已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就“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定于8月26日举行。波利扬斯基表示,俄方将指出德国调查的拖延及其对安理会的不透明。

根据德国方面披露的信息,库兹涅佐夫带领一个6人小组使用伪造文件在德国北部港市罗斯托克租下了一艘名为“仙女座”的游艇。随后该小组设法避开了监控严密的波罗的海海域的侦测,在70至80米深的海底布设了炸药。

这一说法与《华尔街日报》一年前的报道内容高度相似。当时的报道将矛头指向乌克兰,称一群乌克兰人“在酒精和爱国热情的双重驱使下”,以极低的预算策划了这起行动。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称,泽连斯基最初批准了几名军官提出的摧毁“北溪”的计划,但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得知此事后要求停止。泽连斯基在接获指示后叫停行动,但时任乌克兰武装部队扎卢日内无视该命令,仍继续推进了下去。不过,该报道的内容遭到了乌方否认。

在《华尔街日报》发布该报道前,案件在很大程度上已陷入僵局。而这篇报道,曾被西方不少观察人士视为该案件取得的一项决定性突破。

对于“6人小组租游艇炸管道”的说法,俄罗斯方面早有质疑。RT报道提及,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此前明确表示,如此规模的破坏行动,绝不可能由一个缺乏专业训练和支持的小团队完成。

早在去年9月,拉夫罗夫就评论说:“5个人坐在一起喝酒、聊着天,然后就决定不如去炸了北溪?报道称他们会潜水,还租了船,航行到北溪管道经过的海域,潜下水布设炸药,之后引爆了它们。”

乌克兰男子日前在意大利被捕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拉夫罗夫直言,若有人真相信这套说辞,只能是那些害怕真相,并试图以任何方式为乌克兰政府辩护的人。

报道指出,事件发生初期,西方官员和评论员的口径高度一致,认为此案大概率是“国家行为体”所为,且俄罗斯被视为幕后黑手。事发仅几天后,《华盛顿邮报》就发表评论文章,称通常只有国家行为体才有能力实施这样的破坏,并警告西方“要为更多袭击做好准备”,字里行间暗示俄罗斯的“嫌疑”。

然而,随着对俄罗斯的质疑声越来越小,“国家行为体”的说法在西方媒体中开始被淡化。不过,近期有报道显示,德国方面认为该行动需要“军方级别的策划”。

此外,对于“仙女座”号这样一艘船长15米的游艇能否支持涉及高能炸药的行动,多位专家表示怀疑。根据瑞典电视台获准查阅的德国调查文件,“北溪”天然气管道遭到至少四枚定时炸弹的爆炸破坏,这些炸弹重达14至27公斤。

视频丨耿爽:关于“北溪”爆炸 国际社会需要一个交代

据报道,这不仅涉及重量问题,还包括体积和安全性。“仙女座”游艇空间有限且没有货舱,运输烈性炸药并不现实,因为此类炸药通常需要存储容器、起重设备以及复杂的引爆系统,这些设备的搭载几乎会超出小型船只的合理承载极限。

许多观察人士质疑:要在伪装成一次普通帆船旅行的同时,携带并部署全套复杂的潜水装备、混合气体系统、引爆与运输设备,再加上炸药本身,这是否真的可行?

另外,潜至70 -80米深海布设炸药的可行性也备受质疑。专家表示,休闲水肺潜水的深度通常不会超过40米,而此次行动需要在相距4公里的两条管道上布设炸药,且需进行4次潜水,每次潜水都需要船只在目标海域停留约3小时。这种长时间的深潜很可能需要为潜水员配备减压舱,而“仙女座”号这样大小的船只几乎无法容纳减压舱。

还有一个未解之谜是,乌克兰行动小组是如何避开侦测的,这一场几乎需要数日才能完成的行动,究竟是如何实施的?

由于俄乌冲突,北约当时已加强了该地区的海上和空中巡逻。但北约却未能检测到任何异常活动。如果一个6人小组真的乘坐小型游艇完成了这一行动且未被发现,那就意味着北约的监控系统出现了严重的漏洞,这一点令许多专家难以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6月,北约在爆炸地点附近海域举行了军事演习。美国资深记者赫什(Seymour Hersh)认为,北约当时正是以这场演习为掩护,布设了可远程触发的炸药,并在三个月后将其引爆。

“北溪”管道的四个泄漏点 英国《卫报》制图

“北溪-1”管道2012年开通,从俄罗斯经波罗的海直通德国,向欧洲国家供应天然气。“北溪—2”天然气管道全长约1222公里,与“北溪-1”管道平行,从俄罗斯经波罗的海海底到德国,项目管道由两条支线组成,设计年输气能力约为550亿立方米,旨在绕过乌克兰等传统过境国,直接向欧洲供应天然气。该管道项目于2015年正式动工,2021年9月10日竣工,但因美国方面阻挠而迟迟无法投入运营。

2022年9月26日至28日,“北溪1号”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先后被发现至少4处泄漏,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疑遭人为破坏。

事发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启动调查,但拒绝俄罗斯参与。2024年2月,瑞典、丹麦相继宣布结束调查,但德国表示仍将继续调查。

如今库兹涅佐夫被捕,是否能揭开“北溪”管道爆炸案的重重谜团,仍是未知数。

📸 贾怡记者 何光宗 摄
中年或大龄白人女性从管子里榨出一个奶油把奶油磨到她【文/巴帕·辛哈】在谈论数字主权之前,我想简单介绍一下印度自力更生之旅的历史背景,特别是工业自力更生,以及数字部分如何融入这个大局。印度历史上有充满活力的自力更生构想和国家方向。在民族解放运动期间,人们认识到没有经济独立就不可能有政治独立。自力更生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核心,当时印度组织了许多行动来抵制英国商品和使用本土产品。
视频丨耿爽:关于“北溪”爆炸 国际社会需要一个交代图片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澳门财经热点8月22日,据平安通辽:男子杀害女友后连夜逃亡,25年后终于落网。此时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伙已头发花白,称“25年来没睡过整觉,梦里全是血和锤子”。血色深夜:一场争执引发的惨剧2000年5月14日深夜,在通辽市科尔沁区一出租屋内,河北籍来通务工人员赵某国与女友邹某因到何处定居及发展问题爆发激烈争执。情绪失控的赵某国砍伤女友邹某因,致其死亡,并连夜潜逃。
📸 马继记者 钟晖 摄
🐋 羞羞色漫它真的只是一种带有性暗示的漫画吗越来越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萧达 柳玉鹏】当地时间4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俄方将不再维持依据《中导条约》单方面暂停部署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系统的自我限制。对此,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当天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这是“北约国家反俄政策的结果”,他还警告北约“准备迎接后续措施”。近来,特朗普一改试图缓和美俄关系的态度,指责俄总统普京“无意和平”,对俄乌达成和平协议下最后通牒,并向俄周边部署核潜艇。有分析认为,俄方在“最后期限”(8月8日)前发表这一声明,不仅是试图重塑核威慑平衡的战略转折,也被认为是对近期特朗普政府对俄态度转向的回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5日在网站首页头条报道称,“乌克兰或成特朗普的战争”,未来一周的决定将使特朗普进入俄乌冲突最关键的时刻。
【】《》(){}﹙﹚ 大众寸止挑战buy1take2-“超值特惠!买一赠二,尽享购物新美国《外交政策》杂志8月4日文章,原题:印度务实转向中国 美国近日宣布将对来自印度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这一贸易战升级正值新德里努力加强与北京的经济联系之际,同时也有指责称此举显示印度“向北京屈服”。美中印之间的三角关系确实发生明显变化。特朗普已释放一些向中国靠拢的信号,促使新德里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寻求平衡。但不能将印度最近的对华接触视为因战略脆弱性而作出的让步。相反,这是对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现实的一种策略性调整。新德里与北京的接触,旨在在不损害核心安全利益的情况下实现切实的经济利益。
🏃🏿‍➡️ 一同看彩虹小蓝2023用户反馈详情介绍-一同看彩虹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8月14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来自湖南的登山者管静,于8月11日成功登顶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但在下撤途中,于8月12日夜间遭遇落石,当场遇难。管静在去年曾顺利登顶珠峰,还在珠峰顶倒立20秒,一战成名。这位开朗坚韧的瑜伽老师总说“人生没有遗憾”,用生命诠释了登山者的无畏与热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