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id.hj6j.com

5秒速览! 何以中国丨抗日名将吉鸿昌后人回忆外祖父给妻子遗书:为时代而牺牲,不必过伤悲

来源: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何以中国丨抗日名将吉鸿昌后人回忆外祖父给妻子遗书:为时代而牺牲,不必过伤悲

何以中国丨抗日名将吉鸿昌后人回忆外祖父给妻子遗书:为时代而牺牲,不必过伤悲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1934年临死前留下的绝笔。

除了这段绝笔,吉鸿昌还给妻子写下了一封遗书,安慰妻子“不必过伤悲”,嘱咐她照料孩子。

8月8日,“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天津吉鸿昌故居,吉鸿昌的外孙女郑吉安向记者回忆起这封遗书,声音依然有些颤抖。

▲吉鸿昌外孙女郑吉安讲述外祖父往事

吉鸿昌,1895年出生于河南扶沟县。1913年进入冯玉祥的部队,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逐步升至军长。后因不愿打内战等原因被解除兵权,强令出国“考察”。1932年,吉鸿昌回国呼吁抵抗日本侵略,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何以中国丨抗日名将吉鸿昌后人回忆外祖父给妻子遗书:为时代而牺牲,不必过伤悲

1933年,冯玉祥组建抗日同盟军,吉鸿昌在其中担任军长。当年7月,吉鸿昌率军收复多伦(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收复失地。

1934年,吉鸿昌在天津家中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之后被枪决,时年39岁。

8日,在吉鸿昌旧居里,工作人员以沉浸式演绎的方式向记者复原了当时的场景:

临死前,吉鸿昌留下绝笔,并向行刑者表示:“我为抗日而死,绝不能跪着受刑,我要坐着死。我为抗日而亡,绝不能让你从我的背后开枪,你要从我的面前开枪,我要亲眼看着敌人的子弹是如何射向我的。”随后,吉鸿昌坐在椅子上被处决。

▲吉鸿昌旧居内用沉浸式演绎还原就义的场景

吉鸿昌的外孙女郑吉安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外祖父。当年外祖父离世后,外祖母用房子抵押筹集了8万银元,赎出了吉鸿昌的遗体。

何以中国丨抗日名将吉鸿昌后人回忆外祖父给妻子遗书:为时代而牺牲,不必过伤悲

郑吉安的童年是在外祖母的病床前度过的,年幼的她时常听外祖母讲起外祖父的故事,外祖父写给外祖母的那封遗书是郑吉安最常听到的。

“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作教养子女等用,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喻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郑吉安说,每当读到这封遗书的时候,外祖母都是泪流满面,既有对外祖父的那种精神上的追随,也有对亲人的那份怀念。

▲吉鸿昌遗书

“姥爷是一位抗日英雄,如果要给姥爷说一句话,我想对他说,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您应该看到了我们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您的遗愿已经实现了。”说到这里,郑吉安的声音已经有些颤抖。

红星新闻记者 刘亚洲 天津报道

编辑 包程立 责编 邓旆光

📸 洪学智记者 吴国梁 摄
ザシジス 蝌蚪窝视频网站-为年轻人提供多元化的视频内容平台当地时间8月29日,泰国宪法法院裁定,总理佩通坦在处理泰柬边境争端时的做法违宪,终止其总理职务。这是最终裁决,不得上诉。泰国宪法规定,如果下议院不解散,新总理将从2023年5月大选前已登记的总理候选人中产生。目前符合要求的总理候选人有五位,分别是为泰党的猜格森、泰自豪党的阿努廷、前总理巴育、泰国人团结建国党的披拉攀以及民主党的朱林。新总理人选需在众议院获得多数票支持。其中,猜格森和阿努廷是最有竞争力的新总理人选。
何以中国丨抗日名将吉鸿昌后人回忆外祖父给妻子遗书:为时代而牺牲,不必过伤悲图片
👨‍👦‍👦 9幺免费解锁版入口-免费解锁9幺最新版本-康特尼游戏网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近日,两名网友发帖称,驴友在山西大同殿山兴国寺遗址附近发现了4个疑似佛磬的老物件。驴友先用树枝遮挡,简易保护这几个物件,下山后将此事报告给了市、县两级文物部门。之后,驴友又带文保人员上山,把这几个物件移交给了文物部门。
📸 汤绍箕记者 李大江 摄
🇧🇻 哥布林洞窟14家的味道是最深的牵挂参考消息网8月8日报道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8月7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决定对印度商品征收50%的关税后,新德里官员正在考虑他们可以向美国作出哪些贸易让步。不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说,印度认为新关税全面生效前的21天窗口期是与特朗普政府继续谈判的机会。他们还说,现阶段,印度政府并未计划展开报复。
🔢 免费看女生的隐私部位软件v3.1.3-应用软件概要下周三就是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日子,届时会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据此前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参阅的武器装备都是从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遴选,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
CanOpen免费公开助力技术发展新力量【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文少卿】“韩国特使团:几乎所有中方人士都提及韩国内‘反华’情绪,要求韩方采取措施。”——这是韩联社和《韩民族日报》的报道标题。换句话说,北京已经注意到韩国社会的反华情绪之盛,以至于不论官员还是学者,见到来访的韩国代表团,“几乎都高调”谈及这个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