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量大!“普特会”释放多重信号

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15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军事基地举行会晤。据媒体报道,这场“普特会”持续了两小时45分钟。
在这次“普特会”中,许多安排和细节引发外界关注:从美方对普京的高规格接待,到原定“一对一”会晤改为“三对三”,再到罕见的俄美总统联合新闻发布会……这些细节究竟释放了怎样的政治信号?这场会晤又将对乌克兰停火前景和俄美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
特朗普和普京握手
热络肢体语言的背后:普京实现“外交突围”
据媒体报道,“普特会”于当地时间11时20分许(北京时间16日3时20分许)正式开始。在全球媒体的注视下,俄美两位总统的每一个细小互动都成为关注的焦点。英国《卫报》注意到,抵达阿拉斯加后,特朗普在基地停机坪的红地毯上迎接普京。两人热情握手,还轻拍了对方的手臂。
随后,两人一同走向一个立有“阿拉斯加2025”标牌的平台,再次握手、合影。特朗普和普京走红毯时,两侧各停放两架美军F-22隐形战斗机。美军战机组成编队,从机场上空轰鸣飞过。两人望向天空。五角大楼官员向美国广播公司证实,组成编队的是一架B-2隐形战略轰炸机和4架F-35隐形战斗机。
接下来,普京和特朗普一同乘坐外号“野兽”的美国总统专车前往会场。据俄罗斯新闻社报道,普京在特朗普邀请下坐上这辆凯迪拉克牌防弹汽车。美国《纽约时报》注意到,普京的专车早早在停机坪等候,意味着双方事先没有商量好让普京坐特朗普的专车。路透社则注意到,在会晤现场,他们身后的蓝色背景板上印着 “追求和平” 的字样。
“两人展现出的友好、亲密的肢体语言,与今年2月特朗普在椭圆形办公室对泽连斯基的强硬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卫报》在报道中评论称。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赵隆对《环球时报》表示,通过这场“普特会”,普京实现了“外交突围”,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成功拉住了特朗普”。
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泉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此次“普特会”的氛围整体“平等、务实、友好”,特朗普不顾国际刑事法院对普京的逮捕令,以隆重欢迎、热情握手和同车出行等肢体语言和特殊安排,传递出对普京的尊重以及对欧洲和美国前任政府处理对俄关系的不认可之意。
他同时认为,会晤地点安排在阿拉斯加同样颇具深意,俄罗斯希望借此强调,俄美是有很多共同利益的邻国,俄方将发展同美国的关系作为对外战略“转向东方”的一部分,而不是重回融入西方的老路。

时间议程压缩,未接受记者提问…专家:避免引发争议,为后续谈判留出空间
特朗普和普京会谈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此前发布的消息显示,特朗普与普京原定将在翻译陪同下先举行“一对一”会晤。但《卫报》称,当天会晤开始前,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表示,原本计划的特朗普与普京的“一对一”会面,将改为“三方对三方”的谈判。美国务卿鲁比奥、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和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均加入。
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则注意到,特朗普与外国领导人会晤时,通常会在开场时说很多话,但这次没有。在会晤后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和普京各自向记者发表了几分钟讲话,也没有接受提问。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乌克兰研究室主任赵会荣注意到,“普特会”的时长比预期有所缩短。她表示,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此前曾透露,会晤预计持续6至7个小时,但实际情况是,会晤时间被压缩,日程也由原计划的两场改为一场“3对3”会谈,议程明显简化。
赵会荣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认为,这一调整说明,尽管双方交流氛围良好,在部分问题上达成了一定共识并取得进展,但在关键议题上仍存在分歧,未能得到实质解决。时间和议程上的压缩体现了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也包含规避风险的考量。此外,双方虽然举行了发布会,却并未回答提问,同样是为了避免引发新的争议,从而为后续问题的解决留出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对三’会谈中,未安排俄方防长及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负责人出席。”她分析认为,这一细节显示出美方将乌克兰问题列为重点议题,俄方也予以配合。双方均将乌克兰问题视为后续谈判的最大障碍,试图先行突破,再讨论俄美在其他领域的合作。
“尽管此次会晤涵盖议题广泛,但重心清晰。双方并未排斥未来在各领域的合作,只是具体内容仍需在后续交流中进一步探讨。本次会晤更多是为未来合作确立方向。”赵会荣称。
英国广播公司(BBC)16日评论认为,这次会晤有很多“温暖的话语”,但“没有突破”。报道称,两位总统均未表明在“停火”这一关键问题上取得了任何实质性突破,更不用说达成更广泛的和平协议了。“尽管双方都将此次会晤称之为一次成功。然而,对乌克兰而言,这场战争的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不过,王晓泉认为,通过此次会晤,俄罗斯的目标是“或使美方在尽量认可俄罗斯的诉求下向乌克兰与欧洲施压,或给美国制造从乌克兰危机中脱身的借口”,无论哪种情况达成,都对俄罗斯非常有利。
他表示,从这一角度来看,此次“普特会”或已就双方停战某些原则达成共识,比如构建未来欧洲安全秩序的原则。然而,乌克兰危机的彻底解决仍然任重道远,双方停战可能会拖延到今年年底甚至明年,但美国从乌克兰危机中脱身以及俄美关系逐步改善已然迈出实质性步伐。
俄乌无突破,但俄美有“好开端”
特朗普亲自迎接普京到访
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表示,双方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虽然有几个重大问题还没有解决,但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他稍晚会致电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北约国家领导人以及一些他认为合适的人,通报会晤情况。但他同时直言,“没有协议就是没有协议”“我们没能达成目标”。
普京则在发言中表示,俄罗斯有意结束乌克兰的当前局势,但“我们坚信,要使解决方案具有持久性和长期性,就必须消除这场冲突的所有根源、所有根本原因”。“要考虑俄罗斯的所有正当关切,重建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公正的安全平衡。而且我同意特朗普总统今日所言,乌克兰的安全自然也应得到保障。”他同时称,期望乌克兰及其欧洲盟友接受美俄谈判的结果,不要“破坏” 解决进程所取得的进展。外界注意到,在12分钟的联合发布会上,普京的发言占到8分钟左右。
赵会荣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俄美联合新闻发布会能够举行,本身即表明双方在会谈中取得一定进展。特朗普出席发布会但发言简短,显示出双方并未“谈崩”,但美方对会谈结果仍存不满,核心问题未得到解决。相比之下,普京则准备更为充分,在乌克兰危机及安全保障等议题上对美方立场作出一定呼应,为后续沟通预留空间,同时未动摇俄方的一贯原则与利益诉求,以期延续俄美互动,改善外部环境。
“不过,俄罗斯高度关注的美方制裁问题没有得到回应,这表明美国不会轻易放弃打压力度,而是可能根据俄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后续表现灵活调整制裁措施。”她认为,与此同时,俄罗斯在战场占据优势,在未实现“特别军事行动”目标、未获得超越战场的回报前,不会轻易收手。此次会晤虽有积极意义,但危机的彻底化解仍取决于乌克兰、欧洲等多方立场调整,目前条件尚不成熟。
“此次‘普特会’既不是‘各说各话’,但也没有实现完全的同频共振。”赵隆则这样形容称,它更像是一场精密的拼图游戏,即双方将乌克兰停火这一最核心诉求作为拼图碎片,嵌入到美俄关系正常化这张整体拼图中。
“双方不希望这次会晤出现一种‘一事无成,不欢而散’的局面,因此在低预期的心态下,将任何微小的共识包装成重要收获,从而为后续的对话打下基础。”他认为,从目前情况看,接下来,俄美将继续利用乌克兰停火议题来推动俄美双边关系的正常化,尽管过去十余年的互信缺失和对抗格局,以及在全球诸多问题上的利益矛盾,让这一进程仍面对许多挑战。
“俄乌问题始终在‘原点’打转。”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讲师崔珩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如果说会晤有任何积极之处,那或许是俄美关系的修复迈出了一个不错的开端。”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白云怡 丁雅栀 陈子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