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岁女孩悦悦的生命陨落在西双版纳景洪雨林公园戴斯温德姆酒店,事发地点在温泉区儿童水寨。事故发生时,女孩的母亲林静(化名)全程陪在身边,也第一时间冲进水池救助,但由于吸力太大,根本救不回被回水管牢牢吸住的孩子。
悦悦父亲郑峰(化名)告诉紫牛新闻记者,造成事故的回水管处于水寨中央,可以说是孩子玩水的必经之地,事发后他发现原本盖住回水管口的格栅发生碎裂,“它的材质已十分脆,用手就能捏断!”景洪市应急管理局接受采访时表示,已组织了由多部门联合的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有结果会公示。记者搜索发现,此类孩子玩水时遭遇水管吸住的意外不是个例,悦悦家属也想以此提醒广大家长,带孩子出去玩一定要警惕。
涉事的酒店温泉区水寨
事发酒店儿童水寨
孩子左腿被吸入回水管
悦悦父亲向记者讲述了事发经过,7月18日下午16时悦悦跟随旅行团入住景洪雨林公园戴斯温德姆酒店,酒店随房赠送两个使用温泉区的名额。18时,悦悦妈妈带悦悦去温泉区玩耍,来到了儿童水寨。儿童水寨在温泉区,酒店住客只需在负一楼的柜台凭房卡登记即可进入。
儿童水寨地处温泉区尽头,旁边不远处是户外泳池。悦悦妈妈事后说,若不是旅行社有推荐,也不可能想到要走到这么远的地方活动。
因旅行团当晚有活动,悦悦妈妈让孩子准备离开,但悦悦在儿童水寨里结识了两个同龄的小伙伴,就说还要玩一会儿,一向温和包容的妈妈答应了,就在岸边陪着。
没想到不久后,妈妈就发现看不到孩子,她马上寻找悦悦,隔着两个玩伴的背影,在水里看到了孩子的碎花泳衣,她以为孩子摔倒了,马上冲进水里去扶她。悦悦才6岁,平时抱起来很容易,但妈妈发现此时的悦悦怎么也抱不起来,仔细查看,发现她的左腿被卡在一个粗大的水管里,直没腿根,身体后仰,头难以露出水面。泳池的水并不深,孩子正常站立的话,只到她的膝盖处。妈妈一边拉着孩子,一边喊另外两个孩子帮忙去找附近的大人救援。几分钟后,有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前来,但两人合力,还是没法拉出孩子。“工作人员尝试徒手拧开排水口阀门,但没成功,他又跑去找人。”随后又来了一名工作人员,但仍旧没法打开阀门。其间,有其他游客加入施救,“除了孩子妈妈,还有四个大人一起下水拉孩子,但就是拉不上来,吸力太大了。”直到当晚18:38左右,温泉区域的第三名工作人员来到现场,立即要求关闭水循环动态,回水泵关闭后,水管失去吸力,最后四名成年人才将孩子拉出水面。
孩子爸爸事后询问当天参与救助的工作人员,据说抱上岸时悦悦已经没有自主意识。此后负责室内泳池的救生员给悦悦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悦悦妈妈此时看到孩子左腿淤青严重,膝盖受伤,大腿根部流血不止。据医院病程记录显示,悦悦当天19:19由120送入医院,入院时已经丧失意识,无自主呼吸;20:32,经抢救无效死亡,诊断为溺水,呼吸心跳骤停。
吸入女孩腿部的水管
家属质疑回水管格栅“太脆”
酒店回应:温泉区和酒店是两家公司
“那个水管位置在泳池几乎正中央的位置,是孩子们玩耍的必经之路,而且周围没有安全提示标牌。”孩子爸爸告诉记者,事发后,他仔细勘查过那个回水管,“这是一个直径27厘米、深95厘米的垂直水管,这意味着一个成年人的腿都可以被完全吞没直至大腿根。正常情况下,圆形管口上面有一个方形格栅盖网,是塑料的。我见到了现场的碎片,发现它们很脆,两个手指就能捏碎。”悦悦父亲对这些格栅盖网的品质以及是否合规提出了质疑。他说,警方事后已经带走了一些残片进行调查,目前他还不知道结果。
孩子爸爸还提出疑问,事发现场为何没有救生员全程陪同,温泉区域工作人员回复当时是晚餐时间,安全员去吃饭了。事发后,家属想要调取监控,但令他感到匪夷所思的是,他从警方处得到的答复是,这里没有监控覆盖,摄像头的电线是断开的。“我们觉得酒店的安全保障意识太淡薄了,孩子出事后,接连来的两个工作人员都没有抓住核心问题,没有关回水泵,而是去徒手开排水阀,后来我发现开那个阀门需要特定的工具,所以他们虽出于好心,但并无效果,浪费了时间。整个过程发生在14分钟内,而公认的黄金抢救期只有4分钟。”
事发后,温泉区运营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与孩子家属接洽。工作人员接受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事情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就到了现场,然后全程陪同他们到医院、到殡仪馆再到酒店,直到他们离开西双版纳,我们也提出和他们协商赔偿,但要依据官方给出的认定结果。温泉区当天就已经停业了,全面配合警方的调查。”
记者就此事还致电了涉事酒店,酒店工作人员回复:“官方部门已经在调查,具体结果还没出来。”该工作人员还提到,温泉区和酒店隶属于两个公司,是合作关系。
景洪市应急管理局接受采访时表示,已组织了由多部门联合的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有结果会公示。
水管上格栅碎片
此类意外不是个例
家长带娃游泳要小心
记者搜索发现,此类被回水管吸住导致意外的事情不是个例。2024年10月底,上海男孩在浙江安吉某酒店游泳时手臂被泳池排水口吸住,无法拽出最终不幸溺亡;2024年8月,湖北宜昌一11岁女孩在游泳馆玩耍时,被泳池的循环排水口吸住,导致后背大面积淤青。女孩被困约一两分钟,最终被其他顾客救起。
记者了解到,目前常见的泳池水循环模式有两种——顺循环和逆循环。逆循环模式的泳池不会吸人,威胁较大的是顺循环。被泳池排水口吸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泳池回水口的数量不够,水流速度特别高;二是格栅(安全罩)掉了,失去防护作用。记者咨询了从事救援工作的专业人士,对方建议,遇到此类情况,可迅速向泳池边的安全员或工作人员求助,把水循环系统回水泵关掉;其次在救援过程中,要想办法维持被救者的呼吸,可以给他一根管子,叼在嘴里用于维持呼吸,此时最好堵住鼻孔和耳孔,最大限度避免呛水;最后可以尝试撬动边缘,让水流入到下面的真空中,先减少压力差。
事件中责任如何划分?
律师:酒店或温泉区应该按比例担责
浙江铁券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永辉告诉记者,根据当事人描述,现场排水口格栅盖网材质为“易碎塑料”,徒手可捏碎,明显不符合《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22-2017)要求的“抗压、耐腐蚀且不可徒手拆卸”标准。若调查证实盖网脱落或老化未及时更换,经营方需承担80%-90%的主要责任。
若涉事泳池采用顺循环模式,其排水口吸力可达到每平方厘米23公斤,远超人体抵抗力。若经营者未设置足够数量的回水口以降低流速,或未对顺循环系统加装防吸装置,则属于重大管理过失。
经营方以“晚餐时间安全员去吃饭”为由脱岗,未安排替班人员,违反《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中“泳池开放期间救生员全程在岗”的强制性规定,构成对安全保障义务的严重违反。排水口阀门需“特定工具”才能关闭,且工作人员操作不熟练,导致14分钟才完成救援,远超溺水黄金4分钟抢救期,属于应急处置机制缺失的直接过错。
若酒店与温泉区为独立法人,但泳池门票由酒店赠送且消费者基于与酒店的交易进入泳池,则根据《民法典》第1198条,酒店与温泉区对外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内部责任比例可根据合作协议另行划分,但不影响受害者家属主张全部赔偿责任。
司法实践中,8岁以下儿童溺水案件中家长监护责任一般不超过20%;若孩子已满10岁且有独立活动能力、家长未及时制止危险行为,可能承担10%-20%的次要责任。关键证据:监控显示家长是否在场、泳池是否明确标注禁止靠近排水口等警示语。若泳池未对排水口设置任何警示标志,且监护人对排水口风险无法预见,则家长可能不承担责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冰晶 实习生 孙舒颜
校对 石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