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菲律宾和乌克兰两国的“勾连”越来越紧密,乌方胆子不小,给菲方出主意,怂恿其在南海“使阴招”。
乌克兰和菲律宾,两个在地理距离上“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最近的联系突然紧密起来。据外媒报道,乌菲双方正在推进国防领域谅解备忘录工作,目标是在菲律宾启动无人机的联合生产。对此,中方的回应“意味深长”,表示国与国之间开展合作应当有利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泽连斯基和马科斯 资料图
乌菲两国的“勾连”日益紧密
乌克兰伸手南海:醉翁之意不在酒
乌克兰现在是什么处境?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多,乌本土满目疮痍,经济濒临崩溃,军事行动全靠西方输血撑着,未来如何收场,更是一个近乎无解的难题。
按理说,这种时候乌克兰政府本该一门心思解决自家生死存亡的问题,可乌克兰偏要“操心”起菲律宾的国防建设。
要知道,以往乌菲两国之间的联系不算紧密,历史上没什么渊源,经济往来也不密切,突然搞起军事合作,怎么看都透着股子“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
仔细想想,乌克兰的算盘其实不难猜,一方面,它需要证明自己对美国的“价值”——毕竟美国每年给乌克兰巨额的“援助”,总得有点“回报”。
在菲律宾搞无人机生产,既能帮美国加速“印太战略”的推进,又能把冲突风险往南海引,正好配合美国遏制中国的布局。
图为无人机 资料图
乌克兰向菲律宾传授“失败经验”
另一方面,菲律宾马科斯政府最近在南海动作不断,频繁派船闯仁爱礁、在黄岩岛周边搞小动作,乌克兰这时候凑上去递“武器”,明显是想和菲律宾绑得更紧,让后者成为自己在东南亚的“传声筒”。
但问题在于,这种合作从一开始就不“正常”,国与国之间的军事合作,最基本的前提是不损害第三方核心利益。
可乌克兰明知道中国在南海的主权问题是红线,还非要拉着菲律宾搞无人机生产,甚至放话“帮菲律宾获得不对称优势”,这不是故意挑事是什么?
更讽刺的是,乌克兰自己现在被无人机炸得焦头烂额,这时候它倒有闲心教菲律宾怎么用无人机,不排除是想把菲律宾当“炮灰”。
泽连斯基和马科斯会谈 资料图
菲律宾跟着美国跑:迟早要摔大跟头
说起来,菲律宾和乌克兰还真有几分相似——都是被美国“选中”的棋子,都指望着靠美国撑腰在国际上刷存在感,也都把美国的“支持”当成了肆意妄为的底气。
先看乌克兰,这些年美国深度介入俄乌冲突早已不是秘密,主战坦克、远程火箭炮、情报支持,甚至连“爱国者”导弹都送过。
可这些武器哪是白给的?每一笔援助都明码标价:乌克兰必须在俄乌冲突中死磕到底,必须在北约东扩问题上配合美国,必须把俄罗斯拖垮。
泽连斯基不是没明白这一点,他时常公开喊话美国“多给点弹药”,结果等来的,却是一个反复无常的特朗普,这样的美国,会把乌克兰的利益放在心上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指望美国替乌克兰“兜底”,结果就是现在乌克兰人口大量流失,经济损失难以计量,就算最后真的停火了,剩下的也只能是一片废墟。
再看菲律宾,在马科斯上台前,杜特尔特时期中菲关系多务实?一起搞基建、谈合作,菲律宾商品在中国卖得火热
可马科斯一上台,立刻翻脸:建设新的军事基地,派军舰去中国岛礁附近试探,甚至在南海仲裁案上炒冷饭,以为抱上美国大腿就能“抗衡”中国,却忘了自己几斤几两。
菲律宾的军事实力即便在东盟国家中,也算不上最顶尖的一批,就这点家底,拿什么和中国对抗?更可笑的是,菲律宾一边喊着“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一边把美军邀请进本国领土,这不就是引狼入室吗?
乌克兰和菲律宾的“默契”,本质上是美国“离岸平衡手”的惯用套路——挑动地区国家互相消耗,自己躲在背后渔利。
可历史早就证明,“棋子”终究是“棋子”美国从来不会为“棋子”的死活负责,乌克兰现在天天喊“要武器”,美国只说“再等等”;菲律宾要是真和乌克兰搞出什么大动静,美国大概率也是“口头支持”,真出了事跑得最快的就是美军。
中国的无人装备在九三阅兵上亮相
菲律宾若执迷不悟:不会比乌克兰好到哪去
有人可能会说,菲律宾和乌克兰不一样,它有美国的“协防承诺”,有南海周边的“盟友”支持。可现实是,这些“承诺”脆弱得像层纸。
先看军事对比,这些年中国的无人作战装备发展有多快?海上无人潜航器能悄悄摸到敌舰航线侦察,隐身无人艇能贴着海面执行任务,无人布雷系统能在关键航道布下“陷阱”。
这些九三阅兵上刚刚亮相的“新装备”平时不显山露水,真要动起手来,能让任何来犯之敌寸步难行。
经过乌克兰在冲突中,摸索出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无人机战术,但菲律宾要是学乌克兰搞无人机,并将其投入到南海挑衅活动中,必将遭到严厉的反制。
中国的无人作战装备自成体系
说到底,国家间的合作得讲道理,更得讲利益,乌克兰想拉菲律宾下水,是把自己失败的经验“输出”给别人;菲律宾想靠美国和乌克兰壮胆,是把身家性命绑在大国的战车上。
可历史反复证明,这种“寄生式”的外交政策,最后吃亏的永远是自己。
现在的菲律宾,最该做的不是急着和乌克兰搞什么“联合生产”,而是坐下来好好想想:和中国对抗,真的能换来安全吗?跟着美国跑,真的能捞到好处吗?还是说,老老实实回到对话协商的轨道,才是对自己、对地区最负责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