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马德里第4轮交锋,特朗普发出长文,破天荒承认美国不行了

中美新一轮经贸谈判悄然展开
9月14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中美新一轮经贸谈判悄然展开,两国代表再次面对面,开启了第4轮交锋。
令人没想到的是,谈判正进行着呢,特朗普这边突然发布长文,且破天荒的承认美国不行了。
那么特朗普为什么这么说?又释放出了哪些信号?
美国总统特朗普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谈判这次选在马德里进行,地点一改之前的酒店,直接换到了西班牙外交部大楼。
西班牙政府全程高规格接待,中方代表乘坐标有中国蓝色车牌的专车进场,连西班牙外长也亲自迎接,美方代表则由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带队。
美国财长贝森特
双方首日谈判持续了6小时,比上一次的8小时稍短。
这轮谈判原计划在10月底举行,结果提前到了9月中旬,提前的背后,是美方主动请求的结果,显示出一种焦急和被动。
再看看9月12日美国刚刚出台的政策,一口气把23家中国高科技企业拉入实体清单,还没有开谈,就先出招,这是一种典型的谈判策略,希望先压对方一头再坐下来谈。
可惜中方并不吃这一套,就在美方宣布制裁的同时,中方立刻启动了对美国模拟芯片的反倾销调查,涉及德州仪器、ADI、博通、安森美等多家企业。
不仅如此,中国还对欧盟的猪肉征收了最高可达62.4%的保证金,其中,西班牙受影响最大,中方这一动作,既回应了美方挑衅,也向欧盟传达一个信号,选边站队,是要付出代价的。

图为港口的货轮
特朗普的那篇长文,也正是在谈判首日发布的,文中提到,美国制造业已经不再强大,连船都造不出来。
他还呼吁外国企业带着投资和技术来美国,但前提是必须雇佣美国人,培训美国人,这不是在招商,是在低声下气地要人送技术。
特朗普发文截图
从内容看,特朗普正在为此前高喊的对等关税政策找台阶下,这个政策如今已经遇到了三重困境: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美方自己也吃不消了。
另外美方内部的矛盾也在扩大,8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口只有2万人,失业率升到4.3%,核心通胀还一直维持在3%以上。
经济停滞、物价上涨、失业增加,这三座大山压在头上,美联储左右为难,进退两难。
图为美国国旗
谈判还没出结果,特朗普就已提前焦虑,这场谈判的议题繁杂,除了关税和出口管制,还包括TikTok出售、芬太尼管控、对俄石油采购等多个敏感话题,美方甚至新增了一个打击洗钱的议题,试图再加压力。
但中方显然已经做好准备,在稀土、高科技出口管制等核心问题上,中方态度非常明确,不会接受空头支票,一定要看到实实在在的行动。
美国官员交谈
更重要的是,中国并不急于延长关税暂停期,因为手里还有足够的战略缓冲时间,谈而不让,是这次中方的真实立场。

特朗普本来计划在韩国APEC峰会期间再与中方高层见面,结果中方提前打乱节奏,直接发出访华邀请,这一步棋让白宫措手不及,至今,白宫还没有回应是否接受这个邀请,说明他们还在犹豫。
图为中美国旗
欧洲方面的态度也值得关注,西班牙作为谈判东道主,近年来与中国合作频繁,曾公开表示中国是战略伙伴,美国对此极其不满,贝森特甚至放话说西班牙割断了自己的脖子。
但从欧盟整体反应来看,他们并不愿意配合美国对中国和印度加征关税的建议,说明欧洲对美国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了。
欧盟并不愿意配合美国对中国和印度加征关税的建议
这一轮谈判中,目前没有消息签署任何协议,但双方都释放出后续还要继续谈的信号,下一次可能在11月的APEC峰会期间重新碰面。
不过眼下来看,在11月10日关税暂停期到期前,想要达成突破性成果基本不太可能。
最现实的结果,是维持现状,或者在最后一刻延长缓冲期,这既符合中方战略耐心的布局,也能让美方继续在国内维稳。
贝森特讲话
整场谈判的实质,其实是一次力量对比,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有底气、有牌可打,不会轻易让步,美方虽然表面强硬,但筹码越来越少,连特朗普自己都开始嘴软。
中美关系正在进入深度博弈期,这不是你来我往的技术性协商,而是一次长期对抗的开始,谁掌握节奏、谁掌握主动,决定了未来的走向。
中方始终坚持原则,稳中有进,美方焦虑应对,招数有限,这场马德里谈判虽然暂时没有结果,但中方已经在不动声色中占据了主动,下一步,轮到美方做决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