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没收到中方祝贺的高市早苗,在特朗普访问当天,挨了一招狠的)
至今未能等到中方贺电的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又在特朗普那边,挨了一记狠的。
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终于迎来了她的首次“大考”——和特朗普的会晤。为了通过这次“考验”,高市早苗可谓“不遗余力”,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稀土、防务经费、关税、大豆、皮卡车、天然气,无论是特朗普想到的还是和没想到的,日方都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只为能“投其所好”,换取特朗普对美日关系的“承诺”,不过,一向“喜怒无常”的特朗普,会因为这些“大礼”就对日本网开一面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美日会晤注定是彼此算计
美日双方给足“面子”,气氛一片其乐融融
不难看出,此次特朗普与高市早苗的会晤,细节中处处透露着刻意营造的“亲密感”。
先是美方主动提出“美国总统与日本首相同乘‘海军陆战队一号’直升机,直飞美军基地”,堪称外交礼仪中的“破格待遇”。
美日媒体迅速将其包装为“日美同盟牢不可破的象征”,而日本方面则配合演出,高市早苗不仅强调自己是“安倍门生”,还主动呼应美方提出的“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将这一原本由美国主导的概念包装成“日美共同构想”。
更耐人寻味的是安保部署,日本警视厅出动1.8万名警察,以“超高规格”确保特朗普访日期间的安全,这种阵仗远超以往。
据传美方还会安排高市早苗访问驻日美军基地,这些象征军事合作的场所,既是美方对日本“安全依赖”的认可,也是对高市政府“亲美立场”的公开背书。
双方通过这些高调仪式,向国内外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美日同盟依然紧密,哪怕领导人的个人风格与政策方向充满不确定性。
然而,这种“面子”本质上是脆弱的政治表演,美日各自的战略需求与国内政治压力,决定了这场会晤的实质远非表面那般和谐。
高市早苗为了“讨好”特朗普可谓不遗余力
表面的“客气”,难掩互相算计
尽管美日都在努力营造“同盟牢不可破”的气氛,但双方在核心议题上的分歧与算计从未消失。
首先是特朗普最关注的美日关税协议,这份前任石破茂政府留下的“大坑”,现在需要高市早苗来应付。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特朗普政府要求日本投入5500亿美元设立对美“投资工具”,但双方对这笔资金的性质理解截然不同:美方认为这是无条件的资金输送,可自由用于填补财政赤字或扶持本国产业;
日方则将其视为政府担保的贷款与企业融资组合,尽可能地想要让这项协议,和日本被“单方面讹诈”区别开来。
这种认知差异暴露了美国的“薅羊毛”心态——通过施压获取短期经济利益,却不愿承担长期责任;而日本则试图以模糊承诺换取关税让步,同时避免国内产业遭受冲击。
日方需要极力减少被讹诈的损失
与之相比,日本承诺增加采购美国大豆、天然气与皮卡车的举措,更像是一种权宜之计。
日本市场本就高度依赖美国能源,而皮卡车的引进还面临国内交通基础设施的适配问题,这些“示好”行为并非出于自愿,而是为了在谈判中争取更多筹码,例如延缓关税全面上调或争取技术合作条款。
其次,高市早苗急于兑现“提升国防开支的承诺,但日本经济现状导致政府财政紧张,难以独自承担扩军费用。
因此,她一面高调宣称“强化防卫能力”,一面暗示希望通过采购美国武器变相分摊美军装备成本。
而美方则希望日本进一步增加防务开支,甚至默许其在亚太地区扮演更积极的军事角色,以此减轻美国自身的战略负担。
最后,对特朗普而言,此次会晤的核心目标是巩固“交易型外交”成果——通过施压日本获取经济让步,来强化自己“强势领导人”的形象。
而高市早苗也试图借助与美国的绑定,来稳固自身脆弱的执政基础,还需要通过对美“表忠心”转移国内矛盾,并争取保守势力的支持。
归根结底,相对“弱势”的日方,很难能在让特朗普满意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目的,更大的可能,是在特朗普这里挨一招狠的,独自咽下苦果。
前任留下的“坑”,需要高市早苗自己解决
高市早苗“对华强硬”,当做对美“投名状”
当然,高市早苗在外交上还有一个讨好美国的手段,那就是她鲜明的“反华”立场。
在此前担任议员时,从历史问题到台湾议题,她曾多次发表挑衅言论,并主张修改和平宪法、将自卫队转型。
此次会晤中,不排除她试图通过强化日美同盟,来凸显自身“对华强硬”形象,甚至隐晦提出将日本打造成“印太反华支点”的激进想法。
然而,这种策略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注定是日方无法承受的。
我们可以看到,中方至今未向高市早苗发出正式贺电,这是比较罕见的行为,所传递的信号也是比较明确的。
考虑到高市早苗的“黑历史”,她若继续在涉华敏感问题上采取不理智的做法,中日关系很可能也会因此发生变化。
换言之,一旦中日矛盾激化,日本将直接承受经济与安全层面的双重反制,后果远非美国承诺的安全保障所能弥补。
更何况,美国历来将盟友视为战略棋子,而非平等伙伴,特朗普政府虽高调宣扬“同盟牢不可破”,但其核心逻辑始终围绕“美国优先”。
倘若高市早苗为讨好美国而过度卷入对华冲突,最终可能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届时美方对日本的“勒索”只会更加变本加厉,却未必提供实质性支援。
美日同盟实际上是“一戳就破”
因此,别看此次美日峰会看似热闹非凡,实则是一场充斥着虚张声势的“面子工程”。
双方通过高规格的互动,互相给足台阶,却在核心利益上锱铢必较;高市早苗试图以“对华强硬”换取美国青睐,却可能将日本拖入更危险的境地,也终将被证明是得不偿失的豪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