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票否决!根本不惯着朱拉尼,即使俄罗斯赞同也不行?
中国态度绝不动摇,面对朱拉尼想要进入联合国的行为,中国代表退直接动用了一票否决权,这次即使普京同意也不行!
耿爽讲话
而当中国代表团举起否决票的那一刻,也意味着朱拉尼再次失去了通往国际合法化的最后一扇门。
朱拉尼曾是叙利亚战争中最活跃、最神秘的反对派武装头目之一,最早隶属于“努斯拉阵线”,这是一个与“基地组织”存在联系的极端组织。
2018年,他因涉及多起恐怖活动,被联合国与多国列入制裁名单,美国更悬赏1000万美元捉拿,但时间改变了叙利亚的政治格局,在多年内战的撕裂后,阿萨德政权陷入衰退,外部力量的角逐令局势复杂化。
叙利亚反对派武装
2025年初,朱拉尼及其领导的“叙利亚解放阵线”(HTS)联合部分反政府派系,最终推翻了执政二十余年的阿萨德政权,宣告建立“叙利亚临时政府”。
这一转变,让朱拉尼从“恐怖分子”变成了“国家领导人”,然而,“洗白”的过程并非只需要军事胜利,朱拉尼需要的不仅是国内的掌控权,更渴望国际社会的承认。
于是,他开始频频出现在国际媒体上,强调自己“与恐怖主义划清界限”、“寻求和平与重建”,他甚至邀请多国记者访问伊德利卜,展示“新叙利亚”的秩序与建设,但此事并没有那么简单。
朱拉尼掌权叙利亚
就在近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一项提案进行表决——是否解除对朱拉尼及其政府的恐怖主义制裁,允许其获得国际援助和合法外交地位,提案的推动者,是美、英、法三国。
这些国家给出的理由颇为“现实”:一是叙利亚局势进入重建阶段,制裁将阻碍人道援助与重建;二是朱拉尼“在去极端化上展现意愿”;三是“新政府”有助于地区稳定。
换句话说,西方希望用一种务实的姿态,承认叙利亚的新权力现实,而在地缘层面,他们也希望借此削弱伊朗在叙的影响力,重新介入中东政治的主导权。
令人意外的是,俄罗斯并未强烈反对。
作为阿萨德政权最坚定的支持者,莫斯科在多年内战中投入巨大,但在阿萨德倒台后,其立场似乎变得更“灵活”。消息人士称,俄罗斯在表决前与美方进行了私下磋商,最终选择“默许”提案,以换取在乌克兰问题上的部分外交回旋空间。
就在外界普遍预期提案将以多数通过时,中国的一票否决,成为压倒性的变量。
中国代表团在会后发表简短声明,表示:“安理会关于叙利亚问题的核心关切尚未得到解决。”
这句话看似平淡,却道出了中方的核心判断:朱拉尼政权仍未脱离恐怖主义性质,其内部依然庇护极端组织,包括臭名昭著的“东伊云”。
中方认为,在这样的前提下,解除制裁不仅是对联合国反恐原则的背离,也可能为其他地区的极端势力提供危险的示范效应。
“如果今天可以为一个曾经制造恐怖的人开绿灯,那么明天又有多少人会以此为筹码,换取国际合法性?”这是一位熟悉中东事务的中国学者的评论。
在中方看来,这不仅仅是叙利亚问题,更是国际秩序原则的问题。近年来,中国在多个国际议题上强调“反恐无例外”、“政治解决与反恐并重”。
而此次投票,正是这种外交逻辑的延伸——即便俄罗斯“点头”,即便西方以“重建”为由,中方依然坚持标准不降。
普京讲话 资料图
与西方不同,中国的反恐立场更注重长期安全而非短期政治利益,在中方看来,如果国际社会因“现实政治”而放松对恐怖势力的认定,那最终受害的将是整个地区的稳定。
叙利亚的问题,已经不只是一个内战的尾声,而是国际体系面对“恐怖合法化”风险的前哨。而中国的一票否决,显然可以被视为对这种趋势的一次警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