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id.hj6j.com

5图带你看懂! 中东,变天了?

来源: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中东,变天了?

中东,变天了?

进入9月,中东安全格局似乎又被实质性改写。

在加沙地带的最大城市中心,“世界末日般的景象”正在展开。自9月中旬以来,在空军的支援下,以色列步兵、坦克和炮兵从两个方向“夹击”加沙市中心,迫使数十万居民逃离。

而在国际社会,两天时间里,共计10个国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9月21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葡萄牙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次日,法国、摩纳哥、比利时、卢森堡、马耳他、安道尔也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至此,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157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另据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近期拟向相关国家领导人提出加沙和平与战后治理的方案,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埃及、约旦、土耳其等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会出席相关会议。

此前,在以色列空袭卡塔尔首都多哈一处民宅后,海湾合作委员会(GCC,以下简称“海合会”)牵头召开紧急峰会,各成员国展现出唇齿相依的姿态。峰会结束后发表的联合声明显示,海合会决定启动集体防务机制,授权其联合军事指挥部“采取必要措施”来激活共同防御体系,加强海湾威慑力量。这标志着中东地区正出现数十年来最严肃的一次安全一体化尝试:海湾国家准备抱团构筑自主防务体系,不再一味仰赖外部保护。

9月14日,海合会牵头的紧急峰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图/视觉中国

酝酿第三次“集体亮剑”

9月上旬,以色列空军突然将战火延伸至海湾国家卡塔尔,动用15架F-35I战机突袭了多哈的一处民宅,声称目标是哈马斯谈判代表。这次行动造成包括哈马斯官员在内的多名人员伤亡。

这是近年巴以冲突中,以色列首次对一个海湾阿拉伯国家领土发动打击,严重侵犯了卡塔尔的主权。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塔米姆强烈谴责,称这是一场对卡塔尔主权的“懦弱且卑劣的袭击”。卡塔尔外交部亦严厉指责以方行为公然违反国际法,破坏地区和平努力。

卡塔尔一直是斡旋加沙停火的重要调停方,此番遭空袭无疑对正在进行的停火谈判造成了沉重打击。这场空袭发生后,海湾阿拉伯国家迅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姿态。

在海合会紧急峰会上,海湾国家在强硬谴责以色列的同时,也把矛头指向了传统盟友美国的不作为。海合会峰会声明虽然没有直接宣布对以色列实施经济或外交报复,如中止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进程,但地区舆论已聚焦一个尖锐命题:美国主导的“安全保护伞”还可靠吗?

根据早在2000年达成的一项防务协议,海合会内部实际上建立了“一个成员国遭袭即视同对全体成员侵袭”的原则。这一集体防御条款迄今仅有两次被真正动用,分别是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以及2011年“阿拉伯之春”时干预巴林动乱。如今面对以色列的挑衅,海湾国家正酝酿第三次“集体亮剑”。

有迹象表明,部分阿拉伯国家开始思考摆脱对美国安全依赖的可能性。据媒体披露,一些情报报告称美国事先已获知以色列将空袭多哈,却默认行动发生,美军驻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的防空系统也在事发时“保持静默”。华盛顿对盟友安全关切的漠视与摇摆,倒逼海湾国家另寻出路。一位该区域外交人士毫不讳言地表示:“美国长期承诺的安全保护,如今看起来像是海市蜃楼。”

海湾三国“抱团”

中东,变天了?

此次危机中,沙特、卡塔尔、阿联酋三国作为区域大国,角色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转变。首先是沙特,作为海合会“领头羊”,沙特一直仰赖美国安全伞,并一度有意在美斡旋下与以色列实现历史性关系正常化。但加沙战火燃起后,沙特不得不暂缓了与以色列的接触步伐。如今卡塔尔首都多哈遭袭,更让沙特意识到以色列现政府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强硬立场正威胁地区稳定,这种情况下再谈和解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沙特迅速调整立场,转而把精力投向区域团结,对以色列的轻举妄动予以坚决回击。

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近期一改此前谨慎姿态,密集与卡塔尔和埃及等国领导人沟通,共商地区安全新框架。据悉,沙特在海合会紧急峰会上不仅支持卡塔尔的主权立场,还提出应加速打造地区防空和导弹防御网络,以应对任何域外力量的侵犯。可以说,沙特正从“谋求美以保障”转向“牵头阿拉伯自保”,角色转型明显。

其次是阿联酋。阿联酋是2020年《亚伯拉罕协议》的签署国之一,曾被视作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政策松动的风向标。然而,以色列对卡塔尔的突袭让阿联酋感到难堪和愤怒。作为首批与以色列建交的海湾国家,阿联酋原以为这种关系能带来安全红利,至少以方会顾及彼此友好不做出危害地区安全的举动。但这次空袭事件无疑动摇了这种信心。正如阿联酋外交部声明所言,以方行动对地区安全造成了“公然且懦弱的破坏”。

阿联酋被迫重新评估与以色列的关系走向,一方面冻结了部分与以色列的安全合作项目,如情报交流和军工采购,另一方面加紧与沙特、卡塔尔协调立场,强调海湾内部安全合作优先于对以关系。可以预见,阿联酋将更加趋向于安全伙伴多元化,例如加强与其他大国的防务协作,以减少对美以的单一路径依赖。阿联酋从“美以盟友”再度回归“阿拉伯阵营”,态度转变耐人寻味。

最后是卡塔尔。这个曾一度被海湾兄弟孤立的中东小国,因为空袭事件成为团结阿拉伯世界的焦点。2017年至2021年,卡塔尔曾深陷与沙特、阿联酋等邻国的断交风波。然而,面对以色列凌空一击,海湾诸国迅速搁置嫌隙,与卡塔尔站在一起。

卡塔尔一贯奉行独立外交,积极斡旋地区冲突,是哈马斯与以色列间少数可以沟通的渠道之一。以色列此番发动空袭,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其对卡塔尔立场的不满,甚至视为眼中钉。但这一行为适得其反,卡塔尔不仅没有在压力下退缩,反而成功地从“被孤立者”转变为“被团结者”,地区影响力和话语权反而得到提升。在卡塔尔的推动下,海合会启动联合防务机制正是具体成果之一。

埃及被逼调整战略方向

作为阿拉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传统军事强国,埃及在此次风波中的态度转变也值得关注。自1979年与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以来,历届埃及政府在公开场合对以色列多持谨慎克制态度。然而,多哈袭击显然触动了埃及的战略底线。

在海合会紧急峰会上,埃及总统塞西一反常态,公开措辞强硬地将以色列描述为“敌人”。这是他2014年上台以来首次如此直言不讳地指责以色列。塞西警告称,以色列当前的政策正在“侵蚀任何新和平协议的机会,甚至可能使现有和平条约流产”。他特别提到,以色列若继续企图将巴勒斯坦人强行逐出家园、迁往邻国,会严重威胁埃及国家安全。

事实上,这一轮加沙冲突爆发两年来,埃及一直担心以色列意图借冲突之机将大批加沙难民推进西奈半岛,变相将问题转嫁给埃及。如今以色列领导层公然表示,不惜在第三国消灭哈马斯人员,“不论他们藏身何处”,这让开罗更加警觉。埃及境内同样有哈马斯政治办事处和人员活动,以色列会否铤而走险在埃及发动袭击,这些都让埃及倍感自身安全受到直接威胁。

除了对以色列可能进入埃及本土继续跨境打击哈马斯的担忧以外,加沙战场呈现出明显的“先去居民化—再接管”态势,也让埃及坐立不安。以色列一边宣布攻入加沙城展开地面清剿,一边在萨拉赫丁路开设48小时临时撤离通道,要求北部约百万居民整体南撤。与此同时,以色列释放“达成停火可暂停军事行动”的信号,实质是在“强制位移—军事占控—再治理”的路径上加速推进。换言之,即便背负巨大外交代价,以色列也在推动让加沙变成“无居民的安全缓冲带”,再按以色列的秩序接管。而在埃及看来,驱赶加沙居民的本质就是要让埃及强制接收所有难民,这是他们完全不可接受的。

在国际社会,以色列的做法也备受质疑。联合国独立调查委员会近期称,“有合理理由”认定,以方在加沙触犯《灭绝种族罪公约》所列四项行为:大规模杀害、造成严重身心伤害、施加足以导致族群毁灭的生活条件,以及阻止生育。相关报告还指认以色列高层存在“灭绝意图”,证据包括切断水电燃料、阻止婴儿配方奶进入、对举白旗平民与医护记者的攻击等。以色列与其盟友虽然坚决否认,但随着军事推进与“去居民化”叠加发生,“治安式占领”一步步走向既成现实。这不仅加速以色列在外交上的孤立,也在倒逼中东安全架构从“外部庇护”转向“地区自主”。

面对新形势,埃及迅速调整战略,转而主动谋划地区集体安全框架。早在数年前埃及就提出过建立“阿拉伯联合军”的构想,但因各方分歧而搁浅。这次塞西在海合会峰会上再次倡议以开罗为总部组建“阿拉伯版北约”,希望联合阿拉伯乃至伊斯兰国家的军事力量,共同应对以色列等对地区的“新威胁”。消息人士称,埃及方面提议的联盟架构包括常设的联合指挥部、定期联合军演以及共享情报、安全技术等机制。

这一设想得到了一些地区重要国家的积极呼应。不同国家的出发点并不完全一致,比如伊朗更多是借机号召反美反以阵线,而土耳其则希望在地区安全事务中重新取得影响力。但总体而言,埃及的立场转变标志着一个重要信号:即便是曾与以色列和平相处数十年的国家,如今也不得不重新审视以色列带来的现实威胁,并相应调整战略方向。

中东,变天了?

中东安全新秩序现端倪

此次海合会紧急峰会通过的组建联合防务联盟提案,可能成为数十年来中东地区最重大的安全架构转型起点。对于阿拉伯国家来说,自主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愿望由来已久:从20世纪冷战时期的联合防御条约,到近年美国倡议的“中东战略联盟”(俗称“阿拉伯版北约”),类似理念几经提出却始终未能落地。一方面,阿拉伯国家内部历来存在诸多分歧,安全关切各有侧重;另一方面,大国的介入和博弈也使得地区国家难以真正自主联合。此次促成阿拉伯世界空前团结的直接原因,在于以色列的冒险行动触碰了几乎所有地区国家的底线。不论是海湾君主国还是位于北非的埃及,乃至近些年一度尝试与以色列改善关系的国家,如今都感受到现实威胁近在咫尺。

近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强硬右翼政府采取的种种动作,日益让阿拉伯国家认识到,原先寄望通过妥协换和平的思路可能行不通了。同时,美国在这一系列事件中的角色表现更令盟友心寒,不仅未提前制止以色列对卡塔尔动武,事后也缺乏强有力的干预和谴责。

当然,“中东版北约”的打造并非一蹴而就。首先,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内部仍存在战略利益不一致的问题:一些国家过去将伊朗视为主要威胁,而现在更多国家把以色列看作更紧迫的安全挑战,两种认知未必完全相容。例如,沙特和阿联酋近期虽然与伊朗缓和了关系,但并不等于对伊朗彻底放心;而伊朗虽然支持反以联盟,却也有自身议程。

其次,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态度也是一道关卡。美国不太可能坐视其主导多年的中东安全体系被一个不受自己控制的新联盟取代,在阿拉伯国家组建独立防务联盟进程中很可能会从中作梗,或者施加政治经济压力,以分化联盟。一些高度依赖美国武器装备和训练的海湾国家,在与美国决裂的问题上更是踟蹰不前。

再次,联盟内部的领导权之争亦需妥善平衡:埃及、沙特作为区域大国都希望主导安全事务,而其他中小国家也担心自身声音被淹没。

尽管困难重重,但中东地区酝酿自主安全架构的趋势如今愈发明显。一场突如其来的多哈空袭,仿佛敲响了旧有秩序的警钟。当美国的承诺不再令盟友安心,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等地区国家别无选择,只能携手打造属于自己的“安全屋顶”。目前来看,中东版“北约”是否会真正诞生尚需时间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在中东主导安全的时代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个属于中东地区的安全新秩序已现端倪。

(作者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智库中东研究所执行所长)

发于2025.9.29总第1206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中东版北约”呼之欲出?

作者:朱兆一

编辑:徐方清

📸 郑义记者 孙顺达 摄
黄色站软件app下载入口免费安装- 一步到位获取最新版本的据山东省纪委监委9月1日消息:经山东省委批准,山东省纪委监委对青岛市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吴经建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图为吴经建资料图,其被批贪欲膨胀,大搞权钱交易经查,吴经建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退休后违规接受原管理和服务对象宴请;廉洁底线失守,违规收受礼金、消费卡,退休后借用原管理和服务对象的钱款,违规拥有非上市公司股份;家风不正,对家属失管失教;贪欲膨胀,退而不休,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股权分红款拨付、工程项目承揽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中东,变天了?图片
黄品汇mba旧版本2023黄品汇mba旧版本2023官方最新downloa(原标题:当地回应家长质疑校服问题被拘)因在网上举报儿子学校校服质量问题,邓建国被以寻衅滋事拘留7天 图/澎湃新闻记者 谢寅宗 摄因在网上反映儿子学校校服存在质量问题,甘肃庆阳市宁县36岁男子邓某某被当地警方拘留。此后,经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定,宁县公安局的行政处罚决定违法,并对当事人进行国家赔偿3237.08元。既然宁县公安局当初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被认定有问题,当地是否会启动问责?涉事企业当初报案是否存在问题?
📸 胡宝善记者 王德茂 摄
🚌 原神可莉奖励自己被旅行者发现啥梗可莉奖励自己图为特朗普和万斯 资料图参考消息网9月30日报道 据德国《明镜》周刊网站9月30日报道,在美国政府的资金即将耗尽之际,当地时间29日在白宫举行了一次会议,与会者包括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副总统万斯、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约翰·图恩、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众议院少数党领袖哈基姆·杰弗里斯和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查克·舒默。
🏋🏾 奴役支配性狂虐极端都市角落惊现极端奴役案金目手游网极目新闻记者 杜光然据媒体报道,19岁小伙曾在上海打车不小心付了1010元,他向司机索要多付车费无果,数日后自杀身亡。死者家属后将司机起诉,要求其道歉并返还多付的车费,案件已于7月16日开庭审理,但司机缺席。小伙手机上的付款记录
快色app用户体验升级一款快速上手的色彩绘画应用今天是国庆长假第一天,你出门了吗?杭州有人开了14个小时才到合肥今日,#第一批堵车人堵成鸳鸯锅#冲上热搜。假期出行,“堵堵堵”估计是躲不掉。杭州网友小杨和朋友假期打算自驾去青海西宁。昨天下午2点从武林门附近出发,今天凌晨4点,开了14小时才到合肥。“刚出杭州是不堵的,从安吉往南京段事故频发,追尾为主。很多车主憋不住,道路两侧挺多撒尿的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