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9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北部的卡塔拉地区发生爆炸事件,以色列国防军和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承认对多哈袭击事件负责。什么?又是以色列?没错,又是以色列!近年来,巴以冲突、黎以冲突、以叙冲突、伊以冲突……以色列可谓是没消停过。在中东,以色列如此蛮横,是谁给它的胆?
卡塔尔首都多哈发生爆炸。央视新闻图片
卡塔尔遇袭
当地时间9月9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北部的卡塔拉地区发生爆炸事件,现场有烟雾升起。随后,以色列承认对多哈袭击事件负责。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以方袭击目标是在多哈的哈马斯谈判代表团,当时代表团正在开会讨论美国提出的加沙地带停火方案。据报道,哈马斯证实,袭击造成至少6人遇难,包括哈马斯高级官员哈利勒·哈亚的办公室主任和哈亚的儿子。卡塔尔方面称遇难者中包括一名安全人员。
哈马斯称,此次袭击是“令人发指的罪行,公然的侵略行为,以及对国际准则和法律的粗暴违反”。
特朗普和稀泥
这场以色列对卡塔尔境内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领导层成员发动的袭击,遭到多方强烈谴责,被批此举严重违反国际法,公然侵犯卡塔尔主权,威胁地区安全与稳定。当众多国家都在谴责以色列时,美国特朗普则是第一时间撇清关系,然后一边安抚卡塔尔,一边又站队以色列。
特朗普表示当日早上接到美国军方通知,称以色列正在对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某区域的哈马斯目标实施袭击。但这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决定,而不是他的决定。
特朗普称,卡塔尔是一个主权国家,也是美国的亲密盟友,单方面轰炸卡塔尔境内不利于推进以色列或美国的目标,但“消灭哈马斯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特朗普称其立即指示特使威特科夫向卡塔尔通报即将发生的袭击,但未能阻止袭击发生。特朗普称其视卡塔尔为美国的坚定盟友和朋友,并对袭击地点深感遗憾。特朗普还与卡塔尔埃米尔和首相进行了交谈,向他们保证这样的事情不会在其领土重演。特朗普已指示国务卿鲁比奥尽快敲定与卡塔尔的国防合作协议。
在中东,还有啥是以色列不敢干的?
这是2023年10月7日在加沙地带城市拉法拍摄的向以色列发射的火箭弹。新华社图片
一、巴以冲突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尽管国际社会不断地强烈谴责,但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仍未停止。据央广网报道,在当地时间2025年7月27日,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发布声明称,自2023年10月7日巴以新一轮大规模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共造成64605人死亡,另有163319人受伤。
二、黎以冲突
2024年年初开始,中东地区局势持续动荡,巴以冲突外溢令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对抗急剧升级,并在2024年9月激化,最终酿成两个多月的激烈冲突。以色列于2024年11月同黎巴嫩达成停火协议,但仍不时越境空袭黎巴嫩真主党目标,打死多名黎真主党成员、高级指挥官、武装人员等,并以再度发动大规模地面行动相威胁。
就在两天前的9月8日,以色列国防军当天下午对黎巴嫩贝卡谷地和希尔米勒郊区发动空袭,黎巴嫩公共卫生部称,据初步统计,造成至少5人死亡。以军称打击的是黎巴嫩真主党目标,称这些目标被用于训练和武器储存。
三、以叙冲突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外溢不断扩大,导致爆发以色列与叙利亚之间的冲突。2024年12月,以色列打着“有限和临时性行动”的旗号,在叙以军事隔离区部署部队并持续数月。以色列对叙利亚境内发动了多次袭击,目标都是叙境内的军事基地、检查站等。当地时间2025年4月3日,据叙利亚通讯社报道,以色列对叙利亚境内的5个地区发动了袭击,哈马军用机场几乎被完全摧毁。当地时间2025年7月18日,美国驻土耳其大使称,以色列与叙利亚已同意停火。
当地时间2025年5月3日凌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附近地区遭到以色列空袭后升起浓烟。新华社图片
四、伊以冲突
从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和以色列的关系一直处于敌对状态。在军事上,伊朗对以色列的袭扰方式,一直采取的是“代理人战争”模式。而当地时间2024年4月1日,以色列空袭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伊朗驻叙利亚使馆领事处,迫使伊朗走向和以色列的正面对抗。随后,伊朗对以色列发动了一系列以无人机袭击和导弹袭击为主的报复行动。
当地时间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先发制人对伊朗发动代号为“崛起的雄狮”的空袭行动,空袭了伊朗境内数十个与核计划和其他军事设施相关的目标、斩首革命卫队高层和核科学家、摧毁关键军事节点。引发新一轮以伊冲突。美国东部时间6月21日,美国空袭伊朗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处核设施,伊朗出于报复于6月23日向美国驻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发起导弹袭击。6月24日,根据美方宣布的时间表,以伊停火。6月25日,伊朗议会通过法案,暂停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
当地时间2025年6月30日,伊朗司法部门发言人表示,本轮以伊冲突已导致伊朗935人死亡。这些遇难者中,包括38名儿童和102名妇女。
当地时间2025年6月13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一栋大楼被导弹击中。新华社图片
讽刺的是,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实际上无法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安全。无论是对于加沙地带的哈马斯,还是对于黎巴嫩真主党,以色列的战略思维都是“打服”,而缺少对于当前局势深层次原因的反思。这种单纯依赖军事手段的方法,只会增加仇恨,无法有效化解军事层面的危机。
什么造成了以色列对外政策“蛮横化”?
据新华网转载《环球》杂志报道,以色列最近一些年对外政策的特征令人印象深刻,即似乎只考虑自身的安全关切,一味通过军事手段达到目的,不再思考或者顾及地区其他国家的利益和感受。以色列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体现出近些年以色列对外战略的重大变化,即在右翼和极右翼政治力量主导下,该国对外政策的“蛮横化”趋势。
以色列人口结构在冷战后发生了较大变化,犹太教极端正统派群体人口数量大幅上升,世俗派犹太人占总人口比重出现较快下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以色列犹太教人口的生育率要远远高于世俗派犹太人口,犹太教群体不断从全世界各地回到以色列,以及以色列世俗派犹太人往往选择优先前往德国、加拿大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生活。传统上认为,以色列左翼一般以世俗派犹太人为主要支柱,而右翼和极右翼则大多受到犹太教群体的支持。
9月9日,内塔尼亚胡(中)、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左一)等在以色列国家安全局一个指挥中心内交流。新华社图片
综合因素影响下,以色列国内舆论对于和平的信心逐渐缺失。巴以和谈陷入僵局背景下,以色列面临的来自巴勒斯坦极端分子的攻击,破坏了本就脆弱的以色列民众对于和平进程的信任。尤其2000年后,以色列国内很多民众认为,已经无法通过非军事手段实现巴以持久和平。因此,以色列面临重大外部安全威胁时,往往社会舆论不再考虑“对话”“谈判”等策略,而是以自己的安全关切为起点,促成较为强硬的对外政策。
此外,美国的长期支持和兜底,助长了以色列“任性”的对外心态。美国是中东问题最大的外部当事方,也是巴以问题和阿以问题最大的第三方。长期以来美国尽管试图组织和推动中东地区和平对话和谈判,但近些年战略生变,“地区责任心”逐渐缺失,推动地区对话的动力大大下降。
近几年,美国没有组织任何巴以和平对话。每当大规模冲突爆发,美国往往不分青红皂白,无限为以色列的国家安全兜底,或是加大对于以色列的军事和经济援助,或是直接派出军事力量进驻中东来帮助以色列防卫本土。这种无限的纵容,导致以色列往往有恃无恐,不断向其他的地区行为体发动攻击。
不得不提的是,当前以色列政坛缺少能够做出重大变革的政治领袖人物。尽管内塔尼亚胡长期执政,但其政治风格更像是灵活应对而争取民意与各方支持的多面手,而不是能够为了中东和平而敢于“挑战”国内社会利益群体的政治家。在此背景下,每当以色列面临外部重大威胁,他往往选择通过迎合民意,尤其是较为激进的民众观点,来获得更大的支持度。
资料来源:中新网、央广网、央视新闻、新华网、CCTV国际时讯
上游新闻综合报道 编辑 黄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