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仗不能白打,普京请中国出山,中国的回应,算是很给他面子了
8月15日,阿拉斯加空军基地迎来两位特殊客人。俄罗斯总统普京时隔十年再度踏上美国领土,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展开近6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
在这场聚焦俄乌冲突的高风险谈判中,普京抛出一项引人注目的提议:要求中国成为乌克兰安全的潜在保障者之一。这一提议被写入普京开出的六项停火条件,明确反对由北约单独担保乌克兰安全。
美国总统特朗普
特朗普对普京的提议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配合。他当场承诺美国将为乌克兰提供“类北约第五条”的集体防御保障,但划出两条红线:不向乌克兰派遣美军,也不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一表态让欧洲盟友措手不及。
法国总统马克龙紧急联合英德首脑,筹备陪同泽连斯基赴美谈判;英国前首相约翰逊则怒斥会谈是“外交史上最令人作呕的事件”。
普京的提议绝非临时起意。在飞往阿拉斯加之前,俄方已向北京通报会谈方案;俄外长拉夫罗夫也曾公开强调“中俄协作不受第三方干扰”。
俄罗斯总统普京
这一安排背后是三重深意:借助中国力量制衡北约东扩、增加与美国谈判的筹码、试探中国在克里米亚及乌东四州问题上的立场。对俄罗斯而言,让中国参与安全保障比1994年单靠美英担保的布达佩斯备忘录更加可靠。
面对普京的布局,特朗普会后两次将矛头转向中国。他在福克斯新闻专访中宣称“可能两三周后重新审视对华关税”,又抛出“中俄天然对立论”,声称俄罗斯地广人稀而中国人口稠密,“根本聊不到一块去”。
这种挑拨离间的言论与北极航道中穿梭的中俄货轮形成讽刺对比——中俄贸易额逆势增长38%,人民币结算占比飙升至83%,西伯利亚输华油气管道的繁忙程度远超阿拉斯加会谈桌。
图为中俄国旗
身处风暴眼的乌克兰处境艰难。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透露与特朗普通话“内容充实”,宣布将亲赴华盛顿商讨细节,同时强调“领土问题由乌克兰自主决定”。
这番表态直面普京的核心要求:乌军撤出顿涅茨克剩余30%区域、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永不加入北约。战场态势强化了俄方要价——俄军已控制卢甘斯克全境和顿涅茨克三分之二区域,普京的目标是将既成事实转化为法律条文。
8月18日,北京外交部蓝厅。俄新社记者根据美国Axios新闻网报道向发言人毛宁提问:“如果达成停火协议,中国是否愿意成为乌克兰安全的保障者?”问题直指三天前阿拉斯加会谈的核心争议。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毛宁的回应简洁有力:“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我们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推动危机的政治解决。”
表面波澜不惊的措辞蕴含三重深意:坚守中立立场不受外部干涉、为参与设定联合国授权前提、强调必须解决北约东扩等根源性问题。这个答复既未让俄方难堪,又避开了领土归属问题的外交陷阱。
欧洲国家对中国角色的期待早有端倪。三个月前讨论组建赴乌“维和部队”时,欧洲曾放风称“中国可能加入自愿联盟”。但最终所谓联盟缩水成仅在乌西部训练部队。
毛宁的回应简洁有力
中国参与国际安全事务有铁律——1990年以来累计派遣5万余人的维和部队,全部以联合国名义行动。脱离安理会框架的“保障者”角色,与中国外交原则根本冲突。
阿拉斯加会谈的实际成果寥寥。双方仅重启冷战时期的“红色电话线”,升级为加密卫星链路并约定防长每月视频通话。
涉及乌克兰和平的联合记者会只开了12分钟便草草收场。这场博弈暴露各方困境:美国既要安抚欧洲又要与俄交易;俄罗斯欲将战场优势转化为政治成果;欧洲担忧被排除在决策之外;乌克兰面临领土与主权的残酷抉择。
普京讲话画面
中国拒绝跳入“保障者”角色彰显战略定力。当被问及欧洲领导人组团赴美讨论俄乌冲突时,毛宁强调:“中方期待所有当事方和利益攸关方适时参与和谈。”
这既是对美俄私下交易的含蓄批评,也指明真正出路——可持续的和平需要多方共同缔造,而非大国强加的方案。
普京借中国平衡西方的算计虽未如愿,但中方回应留足转圜空间。俄美在阿拉斯加的博弈证明:没有乌克兰参与的和谈如同空中楼阁,没有联合国授权的保障机制更是无本之木。
中国手中握有劝和促谈的钥匙,但只会以符合国际规则的方式打开和平之门。三年战火给世界的启示或许是:小国命运不该成为大国博弈的筹码,真正的和平从来不能靠排除当事方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