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穿越鳌太线失联十余天后被找到:靠能量棒补给,出现失温症状

新京报讯(记者徐鸣)近日,一名男子在穿越鳌太线(秦岭山脉内连接鳌山和太白山的路线)时失联,十余天后被发现,引发关注。8月13日,参与搜救的陕西省西安市先锋救援队负责人品度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该男子自7月29日失联,8月11日被找到。截至目前,新京报记者暂未收到男子被安全转运出山的消息。
最先发现男子的是村民程先生。他向新京报记者回忆,11日,他与其他四名村民分成两队,在雨中展开搜寻。中午12点左右,他在黑河森林公园大瀑布附近,发现一名男子躺在水流旁,口中喊着“救命”。男子身上有多处划伤,还有撞击石头造成的淤青,但神智较为清醒,能清楚表达自己走不了路等意思。程先生安慰对方“我下去找人(来救你)”,男子还能应声回应。
程先生提供的视频显示,男子穿橙红色冲锋衣、黑色长裤,侧躺在石崖上,上肢能活动,可以抬手抓挠额头。崖边的水流十分急,激起白色浪花,两名村民穿着雨衣站在湿滑的石面上,用脚摩擦泥土和草试图寻找着力点,将男子挪到远离水流的位置。
村民将获救男子挪到石崖上 受访者供图
“要是不挪,当晚发大水可能就把他冲走了。”程先生说,当时男子全身湿透,有一个腰包,里面装着面包,大约够一天食用。村民把他移到石崖上后,在旁边生火取暖,试着烘干他的衣物。下午4点,程先生与两名村民出山求助增援力量,留下两名村民陪在男子身边。
当天,西安市先锋救援队的四名队员也抵达现场,与村民共同照顾男子,维持男子生命体征。该救援队负责人品度介绍,当地海拔高、降雨频繁,搜救曾多次因雨暂停。此次搜救持续7天,追踪到大瀑布附近时,救援人员在地面发现半个脚印及约40厘米长的青苔滑痕,随后程先生和其他村民沿着线索在瀑布下方找到男子。
由于村民没有专业装备,只能生火取暖。救援队员又带来了食物、帐篷和睡袋,他们先让男子放松身体,脱下鞋子以防血液循环受阻,再将两个羽绒睡袋套在他身上,揉搓全身帮助血液循环。“男子有时捂着胸口,不知道有没有内伤。”品度说,男子咀嚼能力下降,只能进食流质食物。队员们烧开水,将压缩饼干研磨成粉,调成糊状喂食,还给他喂了奶粉等粉剂。
品度称,男子的背包尚未找到,但腰包、手机、手表仍在。随身携带的能量棒和牛腱子是这些天他的主要补给,他每天吃一根能量棒维持基础热量,“看上去大概瘦了40斤。”
男子被发现后,还需要救援人员将其转运出山,这并不容易。品度称,男子身体状况不佳,出现失温迹象,“早晚气温低,情况较差,中午气温高和阳光好的时候,状态会好转。”并且,出山路线全长约10公里,需要涉水三十余次,部分河段水深一米、流速湍急。救援队员背负40斤重装在山中坚持多日,对男子完成初步救治后,因人手不足、地形复杂等原因无法转运男子,于12日下午将他交接给其他救援队,随后撤离。
13日,陕西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第二分局工作人员表示,已于12日向上级报告使用直升机,具体进展不便透露。程先生称,他联系仍在山上的村民,一直未能接通电话。品度也表示,截至13日,他仍未获悉男子被转运出山的消息。
相关新闻
秦岭失联10余天驴友被找到,瘦了几十斤,失联前后照片披露
8月11日,一名在秦岭无人区失联十余天的上海驴友被找到,该消息引发关注。
11日下午,参与搜救的西安市先锋救援队负责人品度告诉大河报《看见》记者,失联人员是一名男子,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醒,但其目前体力较差,正在准备将其转移出去,预计要一整天的时间。
男子失联前后照片对比(左,失联前;右,失联后)
该男子身上的伤不重,失联的主要原因是迷路,失联前体重一百七八十斤,现在看着瘦很多,估计瘦了40斤。根据其他知情人提供的男子失联前后照片对比,该男子面部变化明显,之前是个圆脸,现在面部瘦削。
“失联这么多天还能活着,是个奇迹。”品度说。
品度介绍,他们先后两次进山,在一处瀑布附近发现疑似失联人员踪迹,将情况上报当地有关部门后,与熟悉地形的当地山民联合搜救。山民在瀑布附近搜救,他们在瀑布的另一边排查。“男子被山民在瀑布附近找到。”
另据其他参与搜救的救援队介绍,他们8月1日进山搜救了3天,误以为男子被找到撤回,后来没有再上山。
该救援人员介绍,男子来自上海,50多岁,7月28日从西安市周至县厚畛子镇都督门非法进入秦岭保护区,家人发现其失联后报警,当地组织多支救援队进山搜救。
男子被找到时照片
根据公开信息,当地曾发布多条信息,抵制非法穿越秦岭保护区。今年7月25日,陕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与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联合发布抵制非法穿越秦岭核心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与消费者权益的提示。
其中提到,各经营者应当严格遵守自然保护区条例及《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秦岭核心保护区(海拔2000米以上区域等)不得进行与生态保护、科学研究无关的活动,包括组织穿越、登山等行为。
陕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表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取得许可擅自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如穿越、登山等活动),或组织非法进入保护区,承担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执照等行政处罚。
组织活动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害的,组织者承担侵权责任。非法穿越活动破坏秦岭生态环境,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检察机关作为公共利益代表,将依法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组织者、参与者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要求其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