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医生在“问政湖南”平台反映称,其中国移动手机号莫名因“涉诈停机”,被关停二十多天也未能复机,无法与病人取得联系,对其工作生活造成极大困扰。
11月6日,当事人杨女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和丈夫都是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一家医院的医生,10月12日,其丈夫在手术台做手术时,手机号突然因“涉诈”被停机。前往当地营业厅查询得知,由于其丈夫手机号归属地为长沙,沅陵的营业厅无权处理异地号码,需本人携带无犯罪证明前往号码归属地办理复通。
随后,他们通过中国移动APP线上申诉,预留了杨女士的手机号作为联系方式。然而,杨女士的手机号码也随即被关停了,理由是 “使用异常” 。
杨女士及其丈夫收到的关停信息
杨女士多次向中国移动官方客服热线10086申诉后得知,其手机号有涉诈风险。据其提供的通话录音,一位10086客服称停机或许与杨女士打电话频繁有关,为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暂停了其通信服务。杨女士对此解释,频繁通话与其工作性质有关,她要与病人联系。
另一位移动客服则告诉她,其手机号码被系统模型监测到,是终端异动类型的模型介入,属于涉诈治理停机,无法办理线上复通。必须本人前往指定的2家长沙线下营业厅才能办理。
这令杨女士感到难以接受,“我在沅陵工作,手机号莫名被关停,并非我的过错。那往返长沙的路费、请假期间的损失,该由谁承担?”
关于涉诈一事,他们也向沅陵当地公安及反诈中心咨询过,工作人员查询后,口头告知二人无犯罪记录及异常通信行为。随后,她与丈夫通过湖南公安服务平台线上开具了无犯罪证明。
图为中国移动LOGO
11月6日,中国新闻周刊多次致电长沙移动客服咨询,发现不同客服对复通规则的表述存在差异。
一位客服工作人员称,关于涉诈治理停机,需提供公安证明材料、完成二次实名认证,在入网地自营厅办理线下复通。如果是公安要求关停的号码,需提供公安证明材料、公安同意复通的材料;若是模型识别关停的涉诈治理停机类型,则无需提供公安证明材料,机主本人到营业厅学习反诈法律风险告知书后,签订高风险号码停机复通承诺书,即可办理复通。
而另一位客服工作人员则明确表示,凡是涉诈停机,都需要在公安部门开具无涉案证明后,再到归属地营业厅办理线下复通。
至于为何不能异地办理复通,以及系统模型判定后,是否还有二次人工复核,在正式停机前有多少处理时间等问题,客服工作人员均表示,“不清楚具体规定”,将记录反馈。
对此,11月6日,中国新闻周刊联系了工信部服务电话12381反映此事,接线人员表示记录了杨女士及其丈夫的手机号码,将反馈至相关业务部门处理。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十一条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对监测识别的涉诈异常电话卡用户应当重新进行实名核验,根据风险等级采取有区别的、相应的核验措施。对未按规定核验或者核验未通过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限制、暂停有关电话卡功能。
就在6日下午,手机号被关停了26天后,杨女士丈夫突然收到了10086发来的短信,短信中提供了线上快速核验的途径,目前其丈夫手机号已恢复通讯。而杨女士则还没有获得线上办理的渠道。
11月6日杨女士丈夫收到的线上核验短信
然而,11月7日,中国新闻周刊接到的10086客服回电中,工作人员依然表示,涉诈治理停机的复通,必须回到号码归属地,前往上述指定的2家营业厅线下办理。
作者:杨梦洁
编辑:黄昱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