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id.hj6j.com

2分钟速看重点! 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逝世,刚刚过完103岁生日,他是对中国科学家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之一

来源: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逝世,刚刚过完103岁生日,他是对中国科学家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之一

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逝世,刚刚过完103岁生日,他是对中国科学家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之一

极目新闻记者 郭迩

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2021年9月,杨振宁出席在清华大学举行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 图源:清华大学官网

杨振宁生前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6年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2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杨振宁历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洛克菲勒大学董事。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物理学会以及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西班牙皇家科学院、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科学院荣誉院士。除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还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美国费城富兰克林研究所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费萨尔国王国际奖的科学奖。著有《杨振宁论文选集》《杨振宁文集》《曙光集》《晨曦集》等。发表论文约300篇。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杨振宁还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12岁就立志要拿诺贝尔奖,35岁圆梦

2022年,合肥一中120周年校庆杨振宁录视频祝福 图源:合肥一中官方微信号

据《光明日报》报道,杨振宁于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因父亲杨武之被聘为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杨振宁于1929年便随父母北上,搬进清华园。1933年到1937年,杨振宁在当时的北平崇德中学念了四年书,第一次接触到二十世纪的物理学,是在图书馆看到Jeans的《神秘的宇宙》中译本。书中,Jeans将1905年的狭义相对论、1915年的广义相对论和1925年的量子力学用通俗的语言描述。杨振宁由此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仅12岁时,他就立志要拿诺贝尔奖。

16岁时,还在读高二的杨振宁以同等学力考取了西南联合大学。当时,杨振宁在2万余名考生中名列第二,被西南联大化学系录取。得益于时任校长梅贻琦“通识为本、兼识为末”的办学方针,学生可以自由跨学科、跨专业、转专业,杨振宁转到了物理系。

22岁,杨振宁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第六届留美公费生,赴美留学,于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50年,杨振宁与第一任妻子杜致礼在美国结婚。

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合作发表了非阿贝尔规范场论,也称作“杨振宁—米尔斯场理论”。此后,规范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成为20世纪物理学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

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逝世,刚刚过完103岁生日,他是对中国科学家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之一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完成实验报告论文,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与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从此,宇称不守恒正式被物理学界承认。这一年,杨振宁才35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葛墨林曾评价道:杨先生对物理的贡献可以用伟大来形容。他提出的杨振宁—米尔斯场理论,开辟了物理研究新境界,奠定了20世纪50年代后高能物理的理论基础,引发了包括特霍夫特、温伯格、维尔切克等在内的三项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工作;他奠基的、后来被称为杨振宁—巴克斯特方程的工作,涉及了非线性可积物理模型的严格解,引起了数学物理研究的广大新领域,引发了德林菲尔德获菲尔兹奖的工作;他与李政道先生合作的宇称不守恒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认为,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看,杨振宁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从中国科学界的角度看,杨振宁是对中国科学家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之一。

82岁给清华本科生上课

杨振宁(资料图)

1971年,是杨振宁人生的另一个转折。

此前,他已经在瑞士等地多次与家人团聚。但因为杨振宁大科学家的身份和中美冷战等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未能踏上祖国的土地。

上个世纪70年代,情势有了变化。

1971年7月的夏天,杨振宁从纽约到巴黎,一路经辗转雅典、开罗等地,最终回到了阔别26年的祖国。

这次回国,杨振宁除了看望父母,还访问了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在北京见到了自己儿时的好友邓稼先、西南联大的同窗黄昆,拜访了老师吴有训、周培源、王竹溪、张文裕,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参观了北京大学、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等,还向周恩来总理详细介绍了美国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从1971年开始,杨振宁每年都会回国一次,中国人民站起来后的独立自主的形象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让他心潮澎湃。

1997年,75岁的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创办高等研究中心(即现在的高等研究院),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在这里开始了“他这辈子最后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1999年5月,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正式退休,该校同日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

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逝世,刚刚过完103岁生日,他是对中国科学家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之一

2003年,杨振宁表示,今后他的学术研究活动将以国内为主。同年,杨振宁回到清华园定居,成为清华大学全职教授。

2004年9月,杨振宁来到清华大学第六教室,给清华大学为130名物理系和基础科学班大一新生授课。一个半小时的课,中间没有休息,82岁的杨振宁一气呵成。

称翁帆是上帝给他的最后一个礼物

杨振宁和翁帆

杜致礼去世后,2004年12月24日,杨振宁与小自己54岁的翁帆在广东汕头登记结婚。

据《新安晚报》2007年报道,杨振宁于当年11月回到老家合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杨振宁谈及了自己的妻子翁帆。他说,与翁帆结婚是很偶然的一件事情。在两人2004年底结婚的时候,杨振宁跟自己的弟弟妹妹还有翁帆的父母、姐姐通信的时候,说“翁帆是上帝给我的最后一个礼物”。杨振宁表示,这个不是随便讲的,是他想了再说的。“我想一个年纪大的男人没有太太了普遍是很孤独的,那么我能够找到一个能彼此相爱的配偶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现在我们结婚已经快3年了,一切都很好。”他说。

2021年9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亲临现场,与大家一起庆祝他的虚岁100岁生日。

2022年9月22日,杨振宁正式迎来100周岁生日。据美国中文媒体《世界日报》报道,在杨振宁百岁生日宴上,杨振宁身穿衬衫搭配浅色外套坐在桌前,面带笑容精神奕奕,小他54岁的妻子翁帆陪伴在身边。网上传播的视频也显示,百岁的杨振宁需要拄着拐杖,身体有些佝偻,但精神状态不错。

不过,当年10月15日,《世界日报》报道称,刚办百岁宴的杨振宁不幸摔倒住院,躺在病床上的他还坚持用平板电脑办公,妻子翁帆也在一旁悉心照料。

2022年12月,杨振宁的母校合肥一中举办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杨振宁还专门录制了视频祝福母校。视频中,杨振宁说话振振有词,铿锵有力的,丝毫不像是一个100岁老人。

2025年9月,杨振宁刚刚度过自己103岁的生日。

极目新闻综合《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安晚报》《世界日报》等

(来源:极目新闻)

📸 冯兴国记者 刘乃超 摄
💸 八重神子被史莱姆附身-奇幻冒险的全新篇章(原标题:"中国要是抢先登月,NASA就丢人丢大了")文 观察者网 柳白美国政界人士和媒体频频热炒“中美登月之争”,眼瞅中方项目进展稳步又扎实,这种焦虑正日益升温。特别是“中国将领先美国登月”的悲观论调,深深刺痛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代理局长、交通部长肖恩·达菲。
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逝世,刚刚过完103岁生日,他是对中国科学家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之一图片
麻花豆传媒剧国产高清免费在线观看全集剧情深度解析极目新闻记者 陈洋洋8月19日下午,甘肃敦煌突遇沙尘天气,受此影响,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一对54年的“夫妻柳”被吹断,不少游客拍下了当时的画面,并打趣道是夫妻柳“离婚”了。“夫妻柳”被风吹断20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联系月牙泉景区,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了此事的发生,倒下的树枝景区都及时处理了,树还活着,目前(夫妻柳)已经是正常保护的状态了。
📸 杨勇记者 朱希 摄
ady防映画官网入口让你轻松应对网络威胁提升防护能力的00:0810月19日,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已经接回了人质,现在必须重启战争并打开加沙的地狱之门。当天下午,以军对加沙地带中部地区的袭击已造成5人死亡,多人受伤。当天早些时候,加沙地带南部拉法地区有武装人员发射了反坦克导弹并向以军开火,以色列国防军开始在拉法地区发动空袭和炮击,以消除威胁。
🐈‍⬛ 禁漫天堂是什么它的存在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9月20日凌晨,乌克兰多地响起空袭警报,俄军发射了大约40枚导弹,配合580架无人机,对基辅、尼古拉耶夫、敖德萨等多个城市展开大规模打击。俄国防部公布画面这并非俄乌冲突中的“常规操作”,因为就在几天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公开表达了对普京的“极度失望”。
足球宝贝法国满天星2023高清完整版免费在线观看本报特约记者张若郑丽文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后,其两岸路线备受外界关注。她在20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两岸通关密语仍是“九二共识”、反对“台独”。郑丽文的说法,也引起岛内对她推进两岸关系的期待。“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就是‘九二共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