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能赢罗永浩吗
9月10日的晚上,正带着家人在新疆喀什游玩的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发现西贝上热搜了。
原因是罗永浩一条吐槽。他发微博称:“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眼看热度居高不下,贾国龙连夜飞回北京,带着团队复盘了一夜,“我们想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做的饭中规中矩,他点的13道菜里也没有一道是预制菜”。
在贾国龙看来,罗永浩用“恶心”形容西贝,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有点砸牌子了”,于是西贝决定起诉罗永浩。
那么,西贝能赢罗永浩吗?
图为西贝门店 图/视觉中国
预制菜?
其实这场仗还没开打,西贝就先吃了两个亏。
西贝吃的第一个亏,在于行业和公众对预制菜的认知存在巨大不同。
中国新闻周刊曾经报道过,去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
根据通知,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同时,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比萨等主食类产品不属于预制菜;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以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也不属于预制菜。
9月11日晚,贾国龙在罗永浩此前用餐的西贝中粮祥云小镇店,对包括中国新闻周刊在内的媒体表示,罗永浩点的13道菜没有一道是预制菜,而且按照国家对于预制菜的定义,整个西贝也没有一道预制菜。
贾国龙进一步解释道,西贝采用中央厨房配送模式,即中央厨房对原材料完成清洗、分割等预加工后,根据菜品不同,一周为门店配送三次到五次不等,到店后冷藏或者冷冻保存。
但在老百姓的朴素认知中,不是门店现做就是预制菜。而贾国龙的表述,进一步让网友认为:央厨配送不更说明是预制了吗?
事实上,西贝确实卖过预制菜。
2020年,西贝推出“贾国龙功夫菜”这一子品牌,并在门店销售。然而当着消费者的面,直接加热预制菜,这种服务体验实在不好,这也是西贝第一次因为预制菜被骂上热搜。
虽然之后由于市场反馈不佳,功夫菜这个项目被叫停,并且西贝也不在门店销售预制菜了,但这样的来回拉扯反倒让消费者更容易对西贝这个品牌产生混淆。
贵不贵?
西贝吃的第二个亏,在于被认为贵。
其实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预制菜并非一定不能接受。比如被誉为“日本沙县小吃”的萨莉亚,虽然消费者都知道其卖的是预制菜,但最近两年生意却反倒越来越好。
萨莉亚2024财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至2245亿日元;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05.8%至148亿日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8.1%至约81亿日元,创历史新高。
而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业务强力提升了萨莉亚的盈利能力。报告期内,萨莉亚在中国内地市场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至529.87亿日元,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3%至83.54亿日元。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消费者对于西贝最介意的点在于“贵”。这个“贵”如果还和预制菜沾边,那被介意的可能将直接拉满。
对于大部分网友来说,对西贝“贵”的认知,很多时候源于两道菜——49元的生菜和21元的馒头。
对此,贾国龙也承认过去的定价策略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他同时也强调,西贝对品质的重视,导致原材料成本高,“一分钱一分货”。
甚至用贾国龙的话来讲,“西贝贵”是近些年中国餐饮业最大的冤案。据其介绍,今年上半年,西贝净利率不超过5%,其中原材料成本占到30%多。
确实,抛开成本谈价格并不客观。
西贝以西北菜出道,其当家菜品是牛羊肉,比如牛大骨和烤羊腿。由于牛羊肉的原材料价格本身就要远高于猪肉禽肉,所以这直接拉高了西贝的菜品价格。
但抛开感受谈成本也未必合适。
其实,无论是餐饮业还是其他服务行业,核心是获得感。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说,一道菜或者一款食物的“品质好”,远比“品质不好”要难感受得多。而“贵”恰是一种主观感受,背后说的是值不值。
贾国龙表示,这些年西贝通过菜品结构调整,已经把客单价从2023年的120元降到了现在的80多元。但无奈公众对西贝“贵”的刻板印象已经形成了。
生意好?
不过对于西贝接下来可能会持续面临争议,贾国龙倒是看得很开。其底气在于持续上涨的客流量。
贾国龙表示,今年8月是西贝有史以来客流量最高的一个月,超过2019年、2023年和2024年。
在他看来,客流量好,这不正说明消费者认可西贝吗,这不是典型的消费者用脚投票吗?
近年来,儿童餐成为餐饮业的一大风口。
有调查显示,我国6-12岁儿童经常在外就餐的比例达44.4%。《2023年中国儿童餐食行业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儿童食品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因此,通过儿童撬动整个家庭消费,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餐饮企业的共同选择。
在国内餐饮企业中,西贝在儿童餐方面起步较早,所以消费者心智相对较强。
这源于西北菜“草原牛羊肉、乡野五谷杂粮”的食材优势,以及菜品无过分辛香麻辣、老少皆宜的特点,为西贝打造儿童餐奠定基础。
早在2017年,因家庭顾客带儿童就餐需求增多,西贝从提供小米粥、莜面等简易儿童食物起步,逐步推出专门儿童餐。2021年升级为专业儿童餐。2024年,西贝将专业儿童餐提升至战略地位。
再加上西贝的品控确实有保障,所以生意好也就不难理解了。2024年,西贝获得了两个围绕儿童餐的重要认证:“服务家庭顾客超2亿人次”以及“专业儿童餐累计销售超4000万份”。
面对西贝的反击,罗永浩也准备好了。
就在西贝宣布要起诉后,罗永浩表示悬赏10万元,公开向外界征集能证明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实证据”。
作者:余源
编辑:陈燕妮
延伸阅读
贾国龙称被罗永浩"气到半夜睡不着喝酒" 于东来发声
“西贝门店100%没有预制菜!预加工不是预制菜!”
9月11日,在西贝位于北京顺义祥云小镇的门店内,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情绪略显激动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手里拿着两张长长的罗永浩点单流水单,在他身后就是此前罗永浩用过餐的包间。
贾国龙称西贝不是预制菜
在这之前的24小时,贾国龙还和家人一起在新疆度假。9月10日16:55,罗永浩在微博发文称,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和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太恶心了,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看到罗永浩发的微博我直接定了回北京的机票,今天早上回来的。”贾国龙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晚家人都睡了我气得睡不着,凌晨三点自己下楼吃了点烤串,要了一瓶酒,抽了一支烟。”这个好斗的内蒙古汉子语气里有些无奈。
面对罗永浩对于西贝预制菜和贵的质疑,尽管情绪难平,但贾国龙告诉记者,西贝的应对方法只有三个字:打明牌。贾国龙表示,9月12日开始,全国370家西贝门店公开罗永浩菜单并开放后厨,所有人都可以品尝其中菜品,也可以去厨房监督,看看西贝是不是真没有预制菜。他同时承诺,不好吃不要钱,顾客可以随时进入后厨参观任何一道菜的制作全过程。
隔空“交战”还在继续。就在贾国龙回应媒体质疑的同时,另一边的罗永浩也在密切关注着贾国龙的每一句发言,并在贾国龙接待媒体期间一连发出多条微博并登上热搜。面对贾国龙的起诉警告,罗永浩迅速在微博喊话:“好,来吧。”不仅未显退让,反而采取更主动的行动——直接发布10万元悬赏公告,公开向外界征集能证明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实证据”,让这场围绕预制菜的争议从“口头对峙”推向“证据博弈”阶段。
9月11日晚间,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杉发微博表示,西贝是拼了老命要把菜做好的企业,贾国龙又是极其爱惜自己羽毛的人,罗永浩这样的污蔑,他绝对受不了。
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杉发微博
9月12日,胖东来CEO于东来社交媒体发文表示:“任何事没有完美……感谢西贝、海底捞等品牌企业可以让我找到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
胖东来CEO于东来社交媒体发文
9月12日上午十点,北京大兴一家西贝门店还未正式开门营业,后厨正在进行忙碌的备菜环节。该店店长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所谓的“罗永浩菜单”现在就上了,但并不会明确在菜单标注或上架相应套餐。“因为他(罗永浩)点的那几道菜,都是门店正常售卖的,一共有13道菜品,包括烤羊排、黄米凉糕等。”对于为何不直接在菜单进行标注,该店长表示,有顾客问的话我们就会告知,写名字可能会涉及到侵权等。
“不会回应罗永浩,会走法律程序”
在采访现场,贾国龙向记者公开了罗永浩点餐的结账单。他表示:“因为罗永浩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他把话说得这么极端,说我们‘全是预制菜,很恶心’。做餐饮的其实对‘很恶心’这个词特别在乎,这对我们的商誉有很大影响,就是在砸我们牌子。”
记者注意到,在贾国龙公开的菜单中,罗永浩当天点了14道菜(有两道菜点了两份),金额总计833元,菜品包括草原嫩烤羊排、葱香烤鱼、西贝面筋等西贝招牌菜。
“我其实以为他没吃好,我说也许人家罗永浩没吃好,咱们先复盘怎么让他吃好,菜没做好咱们改,味道不行改味道,服务不行改服务。但看完他菜单,我觉得还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导致的(不满意)。”贾国龙表示。
“罗永浩说西贝恶心,这个词语真的非常伤人,如果我们服务不好,或者菜品不好吃,我们都可以改进,可以提升。但是空口无凭说我们恶心,真的太伤人了!”贾国龙说。
“那我们该起诉他?我们该不理他?我们做好我们自己就行了,我们只能用法律武器,别的我也做不了。你说我和他对骂,我肯定骂不过他,他说那些话我真说不出来,我肯定不会和他对骂去。但是我们用法律武器,这个是一定的。”贾国龙表示。
当被《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问及“这是否是创业以来最大的危机”时,贾国龙回应称:“这肯定不是生死危机,创业最初的时候我们面临的问题可都是生死危机,一把干不成也许就退出游戏了。现在(这件事)已经不是生死问题,顶多是生点气、生点病。”
当被问及罗永浩是西贝的消费者,是否会起诉消费者时,贾国龙表示,(罗永浩)作为消费者,我感谢他,但是他的行为超出了正常消费者的范畴。“你吃得挺好,走的时候说挺好挺好,一抹嘴走了,然后回去就发了个微博,对我们那么大伤害。”贾国龙告诉记者。
贾国龙还表示,这件事肯定会促使西贝进行自我反思,复盘哪些地方还没做好。
“西贝曾经卖过预制菜, 但今年开始100%没有预制菜”
可以看到,此次争锋的焦点在于,第一,西贝是否使用预制菜;第二,西贝是不是“那么贵”。罗永浩甚至还在微博中发起“转发送出iPhone 17一部”话题,希望通过专业方法检测出食物是不是预制菜。
在回应媒体时,贾国龙反复强调西贝目前没有使用预制菜,并对预制菜和预加工进行了明确区分。
他表示,预制菜指的是在中央厨房加工完成的成品菜肴,门店仅需加热即可出餐,例如鱼香肉丝在中央厨房炒好、冷冻后运输到门店,只需拆包装加热即可出餐。而预加工仅涉及部分处理步骤,如将肉丝切丝、焯水或过油,但最终的烹饪步骤仍需在门店完成,包括炝锅、放料等。
“预制菜与预加工的本质区别在于,预制菜是成品化,门店无需再进行主要烹饪步骤;而预加工只是提前进行部分准备,最终菜肴的形成仍依赖门店加工。”贾国龙说:“按照国家规定,我们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
记者在西贝门店看到,储藏在餐厅冰柜中的确实为牛肋条、牛腩块以及已经处理干净的土豆块、胡萝卜块等食品原材料,西贝门店的厨师也在厨房进行现炒,现场添加调料,整个菜品制作过程也可以被普通消费者隔着透明玻璃清楚看到。
西贝祥云小镇门店内厨师正在现场制作烤鱼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赵雯琪 摄
贾国龙坦言,西贝之前曾尝试过“功夫菜”,属于预制菜范畴,但由于消费者不买单,有抵触情绪表达,功夫菜这几年已经陆续下架了,今年开始西贝所有门店100%没有预制菜。他提到,这也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他是开餐厅的,消费者不喜欢、不接受,他就逐渐下架了功夫菜。
贾国龙同时提到,大家可以通过查看门店厨房来确认是否有预制菜,而不是仅依赖预算或报表进行判断,不过他也提到,可以向每个人公开西贝的财务情况和报表,因为西贝是合规的,经得起任何人的检查。
而对于价格贵的质疑,贾国龙坦言,西贝定价是良心的,西贝上半年平均利润率不超过5%,外界普遍认为西贝贵是近两年中国餐饮业的“最大冤案”。“我们的价格策略就是优质平价,尤其要绝对保证优质,不要平替。”贾国龙告诉记者。
“西贝没有预制菜,但不反对预制菜 预制菜一定是大趋势”
尽管坚决否认当前门店使用预制菜,但贾国龙表示,他本人并不反对预制菜,同时认为预制菜一定是未来发展趋势。
“预制菜有好多整体上的好处,整体效率的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品质稳定,还有就是美食平权。标准化程度越高,我们普通人越能吃上好东西,其实是造福老百姓这个事儿。”他说。
贾国龙认为,预制菜在食品安全、成本把控和效率方面具有优势,代表未来方向。“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预制菜进入家庭的比例已经达到百分之六七十,标准非常高。预制菜也会分三六九等,从效率、安全、品质几方面的考虑,它其实是有先进性的。”他说。
不过,贾国龙也指出,预制菜行业需要更有节奏、更健康地发展。“原来一哄而起太快了,各个地方都做预制菜产业园,太快了。什么东西太快,就必然有一些问题。”他表示,国家应该出台更加严格的法规,商家就是要优胜劣汰,做得好会被消费者选择,做得不好就被消费者淘汰。
不过,此次“预制菜之争”也暴露出行业标准待补,西贝自证与反思之外,餐饮透明化、预制菜规范,仍是行业需持续作答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