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美国越打越惊心,美媒警告,中国还有“核选项”没用
作品声明:内容来源于@观察者网
中美双方代表这次在马来西亚的谈判结果还没出来,不过从中国商贸代表轻松洋溢的神情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次谈判美方显然没有占据上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本轮中美贸易战,美国才是越打越惊心的一方,因为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如果特朗普继续对华挥舞“关税大棒”,那最后受害最大的还是美国,中国手里还有没有亮出来的“杀招”。
美方代表接受采访
眼下光稀土这一招,就足够美国“喝一壶”了,除此以外,美媒惊呼并发出警告,中国手里还有“核选项”没用。这里他们指的并不是军事武器里面的核武器,而是指药品这一领域,那么为什么美媒认为中国可以在药品领域掐住美国的命门呢?要解释这一点,其实还得看数据说话,据统计,美国有近700种药品都需要从中国进口关键原材料,而且这一原材料只能从中国获得,像美国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所需的原料,几乎完全在中国生产。
图为中美国旗 资料图
不仅如此,虽然美国的通用药品大部分从印度进口,但印度要制成这些药品所需的原材料主要还是从中国获取,如果最后中国像管控稀土进出口那样对药品原材料也实施“渗透原则”的话,那美国国内的药品供应必将受到极大的影响。特朗普现在还没有意识到美国在药品原材料领域对华的依赖度,等到中国真的出手后,他可能才会感到“疼”。
图为美国总统特朗普 资料图
而中国一直没有在药品领域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也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毕竟药品关乎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和特朗普政府较量,不至于直接伤害美国百姓。不过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可不这么想,他此前宣布要对进口的专利药征收100%关税,同时还给国内的支持者“画饼”,称自己会振兴美国的药品制造业实体,把药品带回国内。但时至今日,美国在药品制造领域还是非常依赖进口原材料,整个供应链完全没办法在美国国内独立完成,这也是美国媒体最担心的问题:一旦中国在稀土之外,再开一条“战线”,美国到底有没有底气应对?
除了药品,有人还注意到中国在电池制造领域占据着全球领先地位,而美国在这方面的发展稍逊中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并不低。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直接断供美国电池,那美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可见,中国不仅能在稀土领域卡美国的脖子,还可以在很多其他方面对美国施加反制,只不过我们都没有使出来而已。眼下中美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经贸谈判,如果谈得好那自然都好说,但如果谈崩了,谁也不能保证中国会不会使出“核选项”。当然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美国那边的反应,如果特朗普下手真的毫不留情,那我们自然也不用讲什么情面,对美国完全不用客气。
特朗普政府现如今的处境,让他们很难在面对中国时能够占据上风。他们至少面临两大困境。第一个是中国的稀土管制,使得美国想要打造稀土联盟,尤其是实现稀土自主的计划遭受重大挫折。尽管特朗普在10月20日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会面,并签署一项价值85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协议时夸下海口,声称美国将在“一年后”拥有大量稀土。但澳大利亚和美国专家分析称,美国要建立安全、独立的供应链,需要10至20年时间。其次是美国国内很难再扛得住一场规模比第一次更大的贸易战。
特朗普乘机出行 资料图
要知道,在中国发布稀土技术出口管制后,特朗普扬言要对华恢复加征高额关税的第二天,美国股市就遭遇了“黑色星期五”,再加上关税带来的高通胀,以及美国农业州的压力。恐怕特朗普敢对华加征关税,美国资本和人民不敢。而此次吉隆坡会谈发生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前夕,中美两国领导人即将举行的会晤为此次会谈增添了特殊意义。
这使得吉隆坡会谈具有了“铺垫会”的重要性。从短期看,双方可能在具体经贸问题上寻求突破。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对记者表示:“他们必须做出让步,我猜我们也会”。从中期看,中美可能需要建立更稳定的沟通机制。正如王毅外长所强调的,双方需要“加强接触、防止误判、管控分歧、拓展合作”。
这一思路是中国处理未来中美关系的指导原则。从长期看,两国需要探索新的共存模式。中美如何在不发生严重对抗的前提下管理分歧、扩大合作,将考验双方的政治智慧。这需要两国超越简单的外交辞令,开展实质性对话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