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
前不久,第13届世界和平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到场出席,他一语惊人,称中日韩联手才能更好对付美国。
事实上,这并非是空穴来风。
早在十年前,中日韩三国就在为构建自贸区做努力,要不是一直有美国掣肘,三国的经济联系将变得更为紧密。
而且,三国都受到了特朗普强行施加关税的影响,在很多问题上有着一致的诉求。
一旦中日韩真的联手,那东亚的和平与安全将得到有效保障,而我们也大大减少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开手脚去美国博弈。
本来中美博弈就不分胜负,如果再有日韩出手帮忙,美国注定一败涂地。
可一个最大的阻碍在于,眼下美国对日韩的掌控依旧稳固,日韩还是作为美国的马前卒一直针对中国,在这种环境下让日韩转头与我们联手实在是有些困难。
鸠山由纪夫的这番表态在当下显然只能是一个设想,但出发点还是好的,他还推断随着美国对日韩压迫力度的不断加码,日韩另起炉灶只是时间问题。
在一众日本首相里,鸠山由纪夫可以说是为数不多对华友好的一个了。
上个月我国举行9·3大阅兵,鸠山由纪夫还亲自到场观礼。
他再次强调日本应当反省过去的侵略行为,有义务对亚洲各国造成的深重伤害道歉,他也是为数不多在公开场合表达歉意的日本首相之一。
鸠山由纪夫还说只要遭受日本侵害的国家没有表达理解,日本就要坚持反省,就有责任继续表达歉意。
可无论是之前的安倍晋三,还是现在新上任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都有着严重的反华倾向,高市早苗此前虽说不再参加秋季参拜靖国神社的活动,可刚一上台她就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日本防卫开支,其狼子野心还是昭然若揭。
加上此前韩国总统李在明多次强调加强韩美同盟关系,韩美联合军演也持续不断,想在短期内让日韩成为反美的帮手实在是不太现实。
当然,我们现在也并不担心独自与美国博弈,无论是打还是谈我们都能奉陪到底。
至于日韩两国,如果能够顺势而为,加强中日韩合作,那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自然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可如果还是一意孤行,一门心思抱紧美国大腿,那随着美国的衰落,日韩也势必遭受重创。
目前,中美博弈已经进入到深水区,日韩已经很难左右逢源,接下来就看他们如何选择了。
延伸阅读
中美谈判出乎世界预料 中国对美国的要价都变了
中国代表团抵达谈判会场 资料图
这两天,中美经贸磋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
会谈第一天结束后出现有趣一幕:美方代表匆匆出面,用“非常具有建设性”六个字安抚舆论,而中方代表团则有说有笑地离开会场,表情轻松自如。
这场景让人不禁想起几天前美国商务部长贝森特在福克斯新闻上的那番表演——他兴高采烈地宣称,凭自己几句话,中方就把首席谈判官给撤换了。当时他笑得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俨然一副“我已经赢了”的架势。
谁知打脸来得如此之快。没乐几天,那位让他“狱”火焚身(据说美国翻译把“玩火者必自焚”错误翻译成了“地狱火”)、千方百计想让东方撤换的“雅量”谈判代表,就满面春风地出现在马来西亚谈判现场。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特朗普的乐观与鲁比奥的强硬
谈判前夕,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向外界表示,中美“有很大机会达成一项非常全面的协议”。这位一向以不按常理出牌著称的总统,此刻展现出少有的乐观态度。
但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同时还透露了一个细节:他将在亚洲之行中尽力劝说中方不要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这一表态暴露出美方试图同时多线施压的意图。
而同机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则展现出更强硬姿态,公然表态美国不会为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而放弃对台地区的支持。他甚至声称,美国不会考虑包含此类内容的协议,“更不会因为条件有利于美国而达成这样的协议”。
这种矛盾表态背后,反映出美国政府内部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一边是特朗普希望达成协议以提升支持率,另一边是强硬派不愿在任何问题上让步。
中方代表步入会场
美方内讧:鹰派人物意外“失宠”
谈判桌外的戏码同样精彩。
据美媒报道,对华鹰派、以喜欢放狠话著称的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因在背后搞小动作,引发中方第二轮主动反击,已遭到特朗普训斥和疏远。这位曾经是电视常客的“疯狂大叔”,过去一周几乎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特朗普甚至公开表示,自己对导致中国反制的美国制裁措施“完全不知情”,并斥责卢特尼克“做了愚蠢的事,搞砸了对华谈判”。
美国网友都在好奇:这老头还好吧?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方代表团的沉稳与淡定。观察人士指出,中方似乎没有硬性指标,更像是带着轻松心态去谈判的。
中方要价惊人,谈判姿态积极主动
表面波澜不惊,水下却是暗流涌动。
《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多家国际媒体报道,这次10月谈判中,中方首次把条件提高到“全面取消所有美方关税与出口管制”。西方媒体形容此为“震撼与威慑”式的战术。
据这些媒体报道,北京主张的“完全撤销一切单边关税措施”,不仅要取消特朗普自2018年起加征的全部关税,还要废除针对AI、芯片等行业的出口管制。
这些消息从侧面说明,我们这次的要价很高,姿态是主动的,战术是进攻性的。
德国外长碰壁,西方阵营现裂痕
面对中国都如此强硬的美国,其小喽啰们的处境就更尴尬了。
比如德国的新外长,原本想复制其前任的战术,上任后跑到北京耀武扬威一番。他提出,为德国新总理访华做预备访问期间,要逼北京干三件事:放宽稀土管制;在东南海域不准动武,也不准威胁动武;制裁俄国,促进俄乌停战。
不知道这位外长是炒了几个菜,能喝成这样。
只可惜他生不逢时。上次“蹦床女王”来北京大放厥词,已经败光了路人缘。这次他来,再没人陪他发疯。结果这位新外长因为没人可见,被迫取消了行程。
美媒悲观预言,西方面临现实考验
就在贝森特踏上忐忑谈判之路的时候,《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西方是时候学会承受“更少”和“更糟”了》的文章。
文章写得拐弯抹角,这里给大家翻译一下核心意思:美元要暴跌,美国人要过上第三世界的苦日子,这样国家才有希望,老板才有利润。大家要自觉“共克时艰”,任何不满都是民粹,任何不听话都会遭到总统的老拳伺候。
能逼得美国人开始认清现实,也算是丰功伟绩了。
中美博弈,谁更有底气?
回过头来看,特朗普之所以在谈判前表现出少有的乐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清楚美国面临的实际困境。
美国大豆最大的市场是中国,美国需要的一些重要矿产也依赖中国。如果特朗普一味使用关税大棒作为筹码,美国必然会遭到反噬。
而中方之所以能够如此从容,背后是中国制造的不可替代性和庞大的国内市场作为支撑。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完全脱离中国制造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观察人士指出,马来西亚谈判被视为非常关键,因为它是预期中的中美韩国会晤前的最后一次双方谈判。双方的态度和底线都将在这场谈判中充分展现。
谈判走向,考验双方智慧
从目前情况看,中美双方都在进行最后的试探。
美方不断释放矛盾信息:有非常强硬的,要对中国发起新的调查并可能施加更高关税;也有相对乐观、安抚外界预期的。中方则更像是进入了谈判前的静默,“人狠话不多”。
这场博弈不只是一场简单的贸易谈判,更是两个大国在全球格局调整期的战略较量。中方坚持互利共赢,反对零和博弈。正如谈判桌上的表现——美方搞零和博弈,我们偏要和“零”博弈。
有分析认为,无论这次谈判结果如何,中国都将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而美国需要做出选择,是选择合作,还是继续对抗下去。
谈判还在继续,好戏还在后头。但有一点已经很清楚:今天的中国,有足够的底气和智慧应对任何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