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关闭中欧班列,中国只用了两招,欧盟立马后悔了:欧企要完!
这几天看下来,突然觉得欧盟那边的决策层真的是草台班子,连基本的优先级都分不清。
老中未雨绸缪,就只用了两招他们就开始招架不住了。
王毅访问波兰
9月18日,波兰政府突然宣布“无限期暂停”中欧班列的过境运输。要知道,中欧班列最重要的通道之一就是波兰的马拉舍维奇枢纽。过去十年间,成千上万列中欧货运列车在这里完成中转,把中国的电子元件、家电、服装送进欧洲,也把欧洲的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带回中国。这条通道不仅是中国通向欧洲的“铁丝带”,更是波兰赖以收取中转费、提升地缘地位的金钥匙。
结果,这次波兰一纸通知,把通道掐断了。
波兰政府突然宣布“无限期暂停”中欧班列的过境运输
但现实往往出乎意料。
9月20日,中国宣布中—北欧北极航线正式启航。这意味着,从中国出发,船舶通过白令海峡,沿着俄罗斯北部的北极航道进入挪威海,再直达欧洲,全程只需要二十多天,比传统海运快上将近一半时间。这还是在全球航运普遍拥堵、苏伊士运河事故频频、红海航道风险上升的背景下开辟出来的替代路线。
说白了,波兰刚刚关门,中国立马亮出一条新路子,这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对比起来,把老欧洲都秒成小屁孩了。
北极航线其实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布局了
外媒9月19日报道,中国欧盟商会披露,大量稀土出口许可证申请出现延迟。
稀土不愧是“大杀器”,一出就要“见血”,事件一出,欧洲部分企业就已经因为原料短缺而被迫停产了,英国和美国这两个搅屎棍倒是看起了热闹,英美合资的Arise News立马开始吐槽:尽管北京和布鲁塞尔之间在7月份达成了旨在加快关键原材料出口许可证的协议,但现在突然发生了这档子事,中国已经延迟对欧洲的稀土供应,欧盟公司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损失和延误,而且随时可能停产!
要知道,稀土可不是随便的小矿石,它是新能源、风电、汽车电机和芯片产业的“维生素”。没有它,电动车厂的马达转不动,风电机组装不成,连苹果手机都得卡壳。可中国掌握着全球七成以上的稀土开采和九成以上的加工能力。
欧洲企业这下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断粮的恐慌”。
欧洲部分企业因为稀土原料短缺而被迫停产
我们再把时间线摆一摆:18号波兰宣布暂停班列,19号欧洲商会公开警告稀土供应延迟导致停产,20号北极航线启航。这三天像连环拳一样,波兰的小算盘还没来得及珠算打完,中国这边已经把Plan B、Plan C摆到桌上。

要问谁更被动?恐怕不是中国。
波兰原本想借着暂停班列,给中国一点“颜色看看”。可问题是,中欧班列承运的不只是中国卖欧洲的货,更有欧洲工厂急需的零部件、配套件。班列一停,欧洲不得不转向海运,不仅成本暴涨,时间还要拖长。别忘了,欧洲的产业链讲究“零库存”,工厂就靠准时送达的零部件撑着。你耽误一周,流水线就得停一天;你耽误一个月,企业就得考虑裁员、停工。结果波兰“出尔反尔”,直接坑的就是欧盟自己的产业。
图为冯德莱恩(右)
波兰在班列风光的时候收着中转费、赚着名声,多少欧洲企业还把它当物流枢纽投资建设。如今一刀切停运,欧洲企业一下子明白,原来自己才是“被绑票”的那一方。可惜等他们反应过来,中国早就用北极航线把货送到北欧去了。
现在供应链一紧,停产的代价谁来买单?政客吗?笑话。
其实,中欧之间并非水火不容,一直都是你帮我拉货、我给你卖零部件,但大国博弈下,政策声音忽左忽右。波兰这回想甩锅给中国,加上欧盟在中美之间左右为难——想讨好美国又靠不住中国市场,结果两头都没吃到好处;中国则用“北极快线”和“稀土审批”两招组合拳,既拿出高效的物流新品类,也不动声色扼紧原材料出口阀门,一举让对手自摆乌龙。
所以从头到尾,这场博弈就没有什么玄妙的,就是一句老话:买卖是双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