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与俄罗斯都在加急,争抢购买中国同一关键物品,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着急?

今年夏天,欧盟的官员们可谓是头疼不已,因为原本计划要给乌克兰送去一百万发炮弹,结果到了交付的时候,才发现远远达不到目标。
虽然各国军火企业当初都信誓旦旦地说能按时完成任务,但眼看着交货日期逼近,实际能交出来的炮弹还不到70万发。
这个差距让欧盟方面很难接受,军工企业们纷纷出来解释,说是因为炮弹生产的原材料短缺,导致进度拖慢,说来说去,问题都指向了一个以前很少被关注的东西,那就是硝化棉。
军人在清点武器
其实很多欧盟官员对硝化棉这东西压根不熟悉,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过,过去和平时期,硝化棉作为制造火药的基础原料,用量并不大,靠进口就能满足,大家也不怎么在意。
但一旦战争爆发,火药消耗猛增,硝化棉的供应问题立刻变得突出,成了真正影响战局的“卡脖子”难题。
然而更讽刺的是,几年前欧盟还因为所谓的“高风险来源”,对中国新疆棉花下过禁令,导致新疆棉出口受阻,欧洲不少工厂都不敢用。
欧盟会议
在2022年欧盟紧跟美国步伐,出台了供应链限制政策,要求企业必须确保原材料不来自他们认定的“高风险地区”。
这样一来,货物在港口的查验时间变长了,很多订单也被拒收,导致整个产业链的运转开始变得紧张。
最初大家还能勉强应付,但到了2023年,问题越来越明显,而到了2025年,硝化棉的短缺彻底爆发。
硝化棉出现短缺
这下好了,硝化棉短缺直接影响了炮弹生产,德国和法国的军工企业都在抱怨,硝化棉供应不上,生产线开不起来,有的订单甚至根本装不出来。
其实欧洲早就缩减了自己的弹药产业链,本地产能有限,现在九成的硝化棉还得靠进口,而这些进口很多都来自中国,特别是新疆。
由于之前欧盟的一系列措施,对中国的棉花下过禁令,所以欧盟不得不另寻出路,把希望寄托在印度身上。
棉田收割
可是印度棉花的质量实在不靠谱,纤维短、杂质多,做出来的硝化棉不仅价格高,还经常出问题,即使欧盟试图和印度合资建厂,结果也不尽如人意。
眼看着乌克兰前线炮弹告急,欧盟多次召开协调会,想办法让成员国加紧扩产,还游说印度、泰国等国增加供应,但成本、品质、运输各方面都不理想。
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中东公司代理中国棉短绒,分销到欧洲,不标明产地,价格也一路飙升,大家开始抢着买。
工人在检查棉花质量

与欧盟的焦虑相比,俄罗斯的表现就淡定许多,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一直稳定地从中国进口硝化棉,订单量还在不断增加。
其实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前,俄罗斯很少从中国进口硝化棉,可随着战事持续,俄罗斯开始大量采购中国的硝化棉,而且订单越来越多。
由于中国每年的硝化棉产量有限,俄罗斯多买一吨,全球其他买家就少一吨,这直接加剧了欧盟的采购压力,也让乌克兰前线的炮弹供应变得更加紧张。
普京讲话 资料图
归根结底,硝化棉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原材料,却在关键时刻影响着整个战略格局,如今西方和俄罗斯都在抢着向中国采购。
由此可以说明现代战争比拼的不仅仅是武器装备,更是工业基础和供应链的韧性,中国之所以能在这场硝化棉争夺战中占据主动,靠的不是威胁和制裁,而是几十年扎扎实实的产业积累和技术进步。
总的来说,就是大国之间的较量,真正决定胜负的往往不是那些耀眼的高科技和武器,而是隐藏在背后的基础产业链。
如今美俄等强国都不得不依赖中国供应关键原料,这足以证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不可替代地位,未来国际格局如何变化,关键还在于谁能够掌控这些最根本的工业资源,可以说,底层产业链才是国家竞争的核心底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