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10月1日的时钟划过午夜,联邦政府的运作悄然按下暂停键——国家公园门口贴出的“暂停开放”通知,拦住了满心期待的游客,护照办理大厅里工作人员无奈告知“业务延迟”,这场时隔近七年的政府关门,就这样毫无预兆地闯进了普通人的生活。距离上一次2018年底至2019年初那场持续35天的停摆还未远去,相似的政治僵局再次上演,让不少美国人在社交平台上感叹“七年过去,两党还是没学会怎么为民众着想”。
图为特朗普 资料图
一切的转折点定格在9月30日。当天,参议院的谈判从清晨持续到深夜,却始终没能在临时拨款法案上达成共识。核心分歧聚焦在医保福利支出:共和党主张削减部分医疗补助,认为这是控制财政赤字的必要手段;民主党则坚决反对,强调医疗补助关乎数百万低收入人群的生存,不仅不能减,还需根据物价上涨扩大补贴。两种立场激烈碰撞,参议院先后对两党提交的法案投票,结果均未通过。随着午夜钟声响起,联邦政府资金彻底耗尽,停摆正式生效。此后,特朗普公开将责任推给民主党,称其“在医保问题上不切实际”;民主党则反击共和党“用预算绑架民生”,把政治博弈放在首位。
停摆的影响迅速蔓延,最直接的冲击落在80万联邦雇员身上。他们被迫无薪休假,更揪心的是白宫已要求机构准备裁员计划,部分岗位可能永久消失。“我先生在联邦环保局工作,10月起就没工资了,房贷车贷压得人喘不过气,他现在每天打两份零工,就怕被裁员。”一位美国网友的留言引发共鸣,另一位美国网友提到朋友在海关工作,“停摆也得值班,却没一分钱,说什么‘为国家奉献’,可家里的账单不会因为奉献就消失啊。”
公共服务的断裂也让民生陷入困境。国家公园、博物馆关闭,不仅打乱游客行程,还让周边商户遭殃。“我在优胜美地附近开民宿,9、10月本是旺季,现在公园关了,订单全退,房租都快交不上。”一位美国商户网友无奈表示。护照签证办理延迟更急坏了有紧急需求的人:“我要去日本参加学术会议,提前一个月办续签,现在卡住了,会议下周就开始,真的要崩溃了。”更严重的是低收入家庭的保障中断,“我奶奶靠食品券生活,现在停发了,只能靠我每周送菜,那些没人帮的老人该怎么办?”
经济层面的损失同样触目惊心,测算显示每周损失约70亿美元,消费信心骤降。“我开社区便利店,最近客人明显少买,以前周末能卖1.8万美元,现在连1.2万都不到,大家都说怕经济不好,不敢花钱。”有店主网友分享。更让人担忧的是,若停摆持续叠加债务上限问题,政府借贷成本可能飙升,进一步拖累经济。
美国白宫 资料图
特朗普的“停摆有好处,可移除民主党政策”言论,更是引发争议。“说停摆有好处的人,肯定没体会过没钱吃饭的苦!大规模裁员只会让更多家庭垮掉,这不是解决问题,是制造问题。”“政府是服务民众的,不是党争工具,这种话太不负责任了。”网友们的批评理性却尖锐。
多项民调显示,多数美国人认为这是“两党不负责任的政治操弄”,对僵局感到疲惫。“选他们出来是解决问题的,不是让他们吵架的!每次关门都让老百姓买单,什么时候是个头?”“看两党互相指责,我都麻木了,能不能为我们这些普通人多想想?”
美国自由女神像和国旗漫画图
如今停摆仍在继续,两党谈判暂无突破。客观而言,此次事件本质是党派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医保分歧需理性沟通,但用预算逼停政府、牺牲民生,绝非正道。政府的核心是保障民众权益、稳定经济,而非陷入内耗。希望两党能尽快以民众为重,推动拨款法案落地,让政府恢复运作,让受影响的家庭早日摆脱困境。毕竟,无论立场如何,“让生活回归正轨”才是所有人的共同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