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瑜叹台湾困境多却遭绿营围剿,吴宗宪轰:当台湾人都是鸵鸟吗
台民意机构负责人韩国瑜
海峡导报综合报道 台民意机构负责人韩国瑜10日发表演说细数光电板破坏环境、“美浓大峡谷”、“大罢免”等台湾困境,随即遭到绿营围剿。国民党民代吴宗宪痛批绿营,连说都不能说,当台湾人都是鸵鸟?
韩国瑜日前指出,台湾面临的困境都是看不见、但一旦溃堤就足以让整个台湾灭顶的隐形堰塞湖,并细数光电板破坏环境、黑心商人开挖“美浓大峡谷”、意识形态拖累能源政策等困境,疾呼别让台海战争风险、党派恶斗、关税谈判这三座“隐形堰塞湖”冲垮台湾未来。未料此言一出,即遭绿营围剿。
吴宗宪11日在脸书发文指出,破坏土地的光电、违法挖的“美浓大峡谷”、无差别式“大恶罢”、兵凶战危的两岸关系、搞到能源危机的“非核家园”、掏空“护台神山”的关税谈判,句句确有此事,样样都天怒人怨,却要我们连说都不能说,当台湾人都是鸵鸟?
一位台民意机构匿名人士也表示,大家又不瞎不聋,点出问题,大家一起努力,为什么连说都不能说?为什么绿营要去对这些问题对号入座?
该人士强调,韩国瑜只是很想表达一些担忧,所以文稿也反复与幕僚讨论,虽然有幕僚一开始也觉得好像不用点出问题,但讨论过程中却觉得装聋作哑并不会解决问题,反而很矫情,不如提出看到的问题,让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好吗?
该人士说,韩国瑜的动机其实很单纯,也已经很委婉,点出眼下的问题又没有归责任何人,就是劝朝野要和谐,不要再内耗,最后还很温和地期许一起努力,不知道绿营为什么脑洞大开,要不分青红皂白膝反射地骂,对自己百害无一利,更只是自曝其短。
延伸阅读
环球:赖清德“双十”讲话一顿吹嘘 当场被韩国瑜打脸
赖清德在今年所谓“双十”讲话中,试图把自己包装成“民主守护者”和“经济建设者”。他高调宣称台湾经济成长“亚洲第一”,描绘所谓“AI新十大建设”,并在台海问题上刻意制造“威胁论”,宣称要打造“台湾之盾”、扩充军费、强化防务体系。与此同时,他闭口不谈政府救灾不力,却称赞花莲灾后自发救援的“铲子超人”体现了“台湾精神”,将民众自救美化为“官方政绩”。然而,这篇数千字的讲话,实质内容却乏善可陈——经济数字堆砌成虚假繁荣,强硬口号掩盖安全焦虑,民意只被当作修辞点缀。
赖清德在今年所谓“双十”讲话中,试图把自己包装成“民主守护者” 资料图
赖清德的“技术型”吹嘘很快迎来了打脸。“被‘大罢免’撕裂的台湾社会、被‘去中化’激化的战争机率、被意识形态拖累的能源政策、被‘关税谈判’有可能会牺牲的台湾未来”,同场发言的韩国瑜用这几个“隐形堰塞湖”的比喻,浇灭了赖清德自导自演的政治秀。这些都是赖清德不愿面对的真问题。他不去谈台海风险如何化解,不去讲经济结构怎么调整,不去反思社会分裂为何加剧,只是不断地“包装”,把问题说成希望,把危机说成进步,甚至把群众的不安说成“团结的力量”。
所谓“台湾之盾”,只是昂贵的幻象;所谓“团结”,不过是党派对立下的虚假叙事。赖清德竞选时提出的“桃竹苗大硅谷计划”的进度现在为零,所谓“AI新十大建设”更是不知何时才能看到实效。“铲子超人”言论更是讽刺,那些在马太鞍溪堰塞湖灾情后,自发穿着雨鞋、拿起铲子、不远千里前去驰援受灾乡亲的“铲子超人”,也成为赖清德演说中的煽情道具,被用以强调“社会韧性”。台湾民众的善良和勇敢本值得尊敬,但赖清德把他们的自救变成政绩,充斥着贪功塞责的虚伪。
在两岸问题上,赖清德继续玩“话术游戏”,颠倒黑白、挑战法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书》等历史文件早已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从中国窃取的包括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所有领土。这是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的国际法依据,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而赖清德却试图用日本右翼的“终战叙事”取代中国抗战胜利的史实,以模糊台湾回归中国的历史进程。赖清德还公然挑战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权威,妄图以“中国不能代表台湾”的谬论撼动国际共识,蓄意对抗战后国际秩序,进行政治冒险。
赖清德宣称要将军费拉高到GDP的3%,甚至5%
赖清德宣称要打造所谓“台湾之盾”,还要比照以色列“铁穹系统”,并且将军费拉高到GDP的3%,甚至5%。这种说法听起来气势很大,其实是让全台湾为他的冥顽不化和政治操弄买单。以“威胁”塑造认同,以“对抗”维持团结,这是近年来民进党惯用的政治动员燃料。实质上,这是强迫台湾社会在心理上与战争共存,在“买安全感”的恶性循环中不断沉沦,全然不顾美国在军购过程中漫天要价,更不管民众迫切的民生诉求。
赖清德的“双十”演讲看似高调,其实充满焦虑。他用漂亮话语掩盖空虚,用对抗大陆掩盖无力,用虚构的“精神”安慰自己。赖清德讲话时的冷清场面——广场空位密布,民众反应冷淡——也与他高喊的“团结台湾”形成鲜明对比,更让赖当局的无能暴露无遗。历史最终会证明,嘴上的“台湾之盾”,终究挡不住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大陆的综合实力、民众向心力、国际地位都在持续上升,越来越多台湾民众希望台海和平,“倚外谋独”、抗拒统一,注定会失败。
人心所向业已昭示大义。尽管民进党当局各种设限、百般阻挠,但2024年台赴陆游客仍占台出境旅游总人次的16.4%,大陆稳居第二大目的地;台生报考大陆高校人数热度不减;两岸婚姻、就业、创业合作持续增加。这些事实已然证明,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认识到,只有推动两岸关系健康发展,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与尊严。赖清德若真关心“世世代代的安身立命”,就该看到这一趋势,而非以政治操弄制造隔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