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普特会”结束后,俄军再度加大对乌克兰的打击力度,丝毫没给“和平大使”特朗普面子,美方的威胁果然接踵而至,声称对俄第二阶段制裁已经准备好了。
近日,乌方称遭到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空袭,超过800架无人机和十多枚导弹炸向乌克兰全境,基辅也未能幸免,连政府大楼也被击中。对于这个结果,美国比乌克兰还要尴尬,毕竟美俄元首此前才在阿拉斯加进行了“友好”会晤,但普京似乎并不打算因此多留半点情面,导致特朗普也不得不跟进,表示要对俄罗斯进行“第二阶段制裁”,隐约间将矛头对准了中国。
特朗普声称“第二阶段”制裁已经准备好了
局势生变,俄军突然“下狠手”
先从军事动作本身说起,过去一段时间,俄乌冲突陷入一种“拉锯式消耗”:乌军靠西方援助勉强维持现状,俄军则以导弹和无人机回应,双方各有伤亡却难以在短时间内分出胜负。
突然间,俄军出动800多架无人机进行空袭,直接刷新了战争纪录,要知道无人机作战需要完整的生产线、持续的维护能力和精准的指挥调度。
俄罗斯能一次性砸出这么多,说明其国内无人机产能已经成熟,从“应急生产”转向了“规模化供给”。
这对乌克兰来说,是个危险的转折点,过去乌军还能靠西方提供的防空系统“勉强招架”,但现在面对的是“蜂群式”攻击:无人机数量多、成本低,即便被打下来几十架,剩下的仍能突破防线。
更关键的是,基辅作为乌克兰的政治心脏被直接击中——这不是普通的军事目标,而是泽连斯基政府和西方使团的所在地。
俄方对泽连斯基发出了更直观的威慑
虽然关于这次“击中”乌克兰政府大楼,俄乌双方还存在一些分歧,但从军事角度来说,这次行动在客观上形成了“斩首威慑”,告诉乌克兰:“你们的决策层,我们随时能打到。”
再看时间点,这场袭击选在欧洲表态要“派兵进入乌克兰”之后,可普京那边态度硬得很——早就放话,任何进入乌克兰的外国军队都是“合法打击目标”,换句话说,就算西方想派维和部队“监督停火”,俄军也会把这些部队当敌人打。
俄军此时升级空袭,更像是一场“谈判前的施压”,你想谈?可以,但得按我的条件来。泽连斯基要是继续咬着“收回克里米亚”、“加入北约”不放,那俄军的无人机和导弹,只会越扔越多。
毕竟,在战场上拿不到的筹码,谈判桌上更拿不到。
乌克兰政府大楼被炸
特朗普的“二次制裁”:又是场政治秀?
这边俄军刚炸完基辅,美国那边就坐不住了,在特朗普宣布“二阶段制裁”随时开始后,美财政部长贝森特立马跳出来说,要搞“二级关税”——简单说,就是谁敢买俄罗斯石油,美国就对其商品加税,逼得俄罗斯经济崩溃,乖乖回来谈判。
但是美国扬言要搞垮俄罗斯经济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冻结资产、断SWIFT、搞二级制裁,可俄罗斯经济愣是没崩溃,反而在能源市场上杀出条血路——转向亚洲,卖给印度、中国,硬是把能源收入稳住了。
因此,美国现在再搞“二级关税”,有点像“旧瓶装旧酒”,效果能有多大?
先看欧洲。欧盟早就说要“摆脱俄油”,可至今也未能做到完全脱钩,仍有少数不愿被牵扯其中的国家,依旧在和俄罗斯做生意,至于那些口号喊得响亮的国家,看起来闹得凶,但它们的能源缺口根本补不上。
与此同时,印度也在美国的制裁压力下,罕见地保住了底线,不仅没减少买俄油,还加大了与俄罗斯的合作力度,表现出了难得的坚定。
最后再看中国,中国买俄油从来不是“政治站队”,纯粹是市场需求:中国是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需要稳定、便宜的能源供应,俄罗斯的油质量符合标准,价格也合适,为什么不买?
美国之前对中国加过高关税,最后还不是自己扛不住,灰溜溜地选择了暂缓,这次美方要是敢以“买俄油”为由加税,无非是再走一遍失败的老路,对中国没有任何影响。
说白了,特朗普的“二次制裁”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他需要向国内选民证明“我对付得了俄罗斯”,也需要给泽连斯基和其他盟友“撑场面”,但真要落地执行,恐怕超出了美国的能力范围。
美国的制裁口号超出其能力范围
制裁中国?美国没那个本事
当然话虽如此,我们还是有必要做好心理准备,毕竟关于特朗普唯一能够确定的事,就是他的不确定性,如果美国执意要将制裁俄罗斯的矛头指向中国,我们也有万全的应对之策。
首先,中国经济体量摆在这儿,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占全球三分之一,美国对华加税,首先遭殃的是美国自己,对于这一点,相信这段时间里美方已经深有体会。
其次,中国买俄油是因为划算、稳定,同时也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美方若执意以此为由对中国发起制裁,等到的只会是对等的反制。
不排除再见一次普京,特朗普就会改口
更关键的是,国际社会不会跟着美国跑。这些年美国滥用制裁,早就惹得天怒人怨:凭什么要为美国的“政治游戏”买单?要是美国真对买俄油的国家加税,只会让更多国家加速“去美元化”,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结束俄乌冲突真正的出路,需要各方能放下“谁赢谁输”的执念,坐下来谈“怎么共存”,这场冲突才算有了真正的出路,毕竟,打下去没有赢家,谈起来才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