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我们没好处,为什么要签?"
► 文 观察者网 王一
美国近期不断加大对韩国的施压。当地时间9月11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美媒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节目中放话说,韩国必须接受此前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否则就得缴纳高额关税。他还提及美国突击抓捕300多名韩国公民一事,不留情面地要求韩国办理正规工作签证。
谈及近期韩美关系的一系列风波,韩国总统李在明11日在记者会上表态说,后续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时,“如果协议对我们没有好处,我们就不会签署”。
“韩国要么接受协议,要么付关税,非黑即白。”卢特尼克指出,韩国总统之前访问白宫时并没有谈及贸易问题,也没有签署贸易协议,可能是抱着美国会再让步的幻想。但卢特尼克强调,日本最近签署了与美国的贸易协议,“所以这儿没有任何灵活度”。
当地时间9月11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节目采访 视频截图
7月30日,美国和韩国宣布达成贸易协议。韩方同意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采购价值100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作为交换,美方承诺将把包括汽车在内的韩国输美产品的关税税率降低至15%。
然而,双方围绕该协议的一些细节仍存在较大分歧。韩国《韩民族日报》9月12日报道称,韩美协议的最大分歧在于韩国承诺的3500亿美元对美投资方案,双方在其构成、运作方式及利益分配上迟迟未能达成一致。
根据最初公布的有关内容,韩国政府对这3500亿美元的安排是1500亿美元用于韩美造船合作,剩余的2000亿美元则投入半导体、核电站、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或蓄电池)和生物技术等造船业以外的领域。但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卢特尼克认为,特朗普将“亲自挑选”投资项目,且90%的投资收益应该用于美国民众。
11日,卢特尼克拿着上周刚签订的美日贸易协议作为例子说,一旦特朗普批准像阿拉斯加天然气管道这样的项目,日本将提供项目资金,美国则负责雇佣建筑工人、建设管道,项目完成并产生收益后,美国和日本政府对半分配利润,直至日本收回投资,“之后,美国将获得90%的利润”。
但韩国总统办公室政策室长金容范9日表示,韩国不能接受与日本相同的条款。他指出,日韩两国的经济规模和外汇市场环境完全不同,日本拥有货币互换安排,日元还是储备货币,照搬条件将对韩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而且对韩国来说,当前更紧迫的问题,不是谁做出基金投资决策或如何分红,而是韩国究竟要如何从外汇市场筹措并管理承诺投资的3500亿美元。
在美国Axios新闻网站11日发布的另一档节目中,卢特尼克还拿近期美韩关系中的另一场风波来向韩国施压。
“我们喜欢现代汽车在建的工厂,但他们需要为工人办理合适的签证。我的意思是,工作签证。”卢特尼克批评称,此前韩企为工人们办理的是旅游签证,入境后直接在工厂工作,这样是不行的。
卢特尼克称,他已亲自打电话敦促韩方为工人办理合适的签证,并告诉他们若遇到困难,可以直接找他联系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克丽丝蒂·诺姆办理正确的签证。
美国移民执法人员4日对位于佐治亚州的韩国现代汽车和LG新能源合资电池工厂开展突击执法,以涉嫌“非法居留”为由抓捕475名工人,其中超过300人为韩国公民。美方称,这些人因非法入境、免签入境但没有工作许可、持有签证但逾期滞留等原因被捕。《韩民族日报》报道称,12日下午,316名被捕韩国工人已获释并抵达韩国仁川国际机场。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李在明11日在就职百日记者会上表示,美国突击抓捕韩国工人事件让韩企感到震惊,“这将影响韩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
当地时间9月11日,李在明举行就职百日记者会 韩国总统记者团
“我们的在美企业肯定非常困惑,他们还没有长期稳定的工作,还需要技术人员来建立设施、设备和工厂。”李在明说,“如果签证申请被驳回,这些企业未来在美国设厂时将面临各种不利因素和困难,他们必然会感到焦虑,这可能会对在美直接投资产生重大影响。”
李在明透露,韩方正与美方就投资相关签证展开协商,希望未来能够解决问题。但他话锋一转,警告说:“在目前的情况下,从我们企业的角度来看,对美直接投资可能会非常犹豫。”
至于仍未签署的贸易协议,李在明直言,协议是为了让韩国不被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才敲定的,“如果能自保,为什么要签字?如果对我们没有好处,为什么要签字”?
不过,李在明安抚道,虽然从当前形势来看,后续谈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有信心那些在谈判中出现的“粗暴、激进、过度、不合理、不合常规的言论,最终会回归理性”。
他的话却并没有让韩国舆论放下心来。“帝国的蛮横,韩国的屈辱。”《韩民族日报》11日刊文称,美国的生产成本较韩国至少高出30%,且历经二十余年制造业空心化,产业生态早已破碎。特朗普试图凭借“帝国威势”以强力动员盟友,逆转历史潮流,纯属不切实际。
“以这次的事件为鉴,韩国必须对对美投资项目来一次全面盘点与再评估。政权更替之际,我们在特朗普的强压下,仓促顺着日本‘设定的棋局’推进所谓‘关税协议’,如今更应冷静回看。”文章写道,盲目效仿日本这一“准储备货币国家”、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未必对韩国有利。与其为一时过关而迎合美国的过分要求,不如明确“能做与不能做”的边界,并据此据理力争、说服美国。
延伸阅读
迎来就职百日 韩国总统李在明罕见对美国撂重话
韩国街头播放李在明就职百日记者会画面(图/新华社)
据中新网等报道,9月11日,韩国总统李在明迎来就职百日。当天,他在青瓦台举行就职百日记者会,阐明政府未来施政方向。其中,针对日前美国突击抓捕逾300名韩国公民一事,李在明表达不满,称该事件会导致韩企在对美投资时“非常犹豫”。
恢复经济是当务之急
李在明11日举行就职百日以来的第二次记者会。与首次记者会不同,此次会议涉及更多具体政策,涵盖经济、外交等多个议题。
李在明表示,过去的100天是修复民生经济、恢复正常外交的时期。其中,恢复民生经济是当务之急,政府已采取紧急措施提振内需。目前各项经济指标已出现反弹,韩国综合股指(KOSPI)10日突破3300点,股市出现恢复势头。
据悉,李在明政府上任首日就要求组建“紧急经济检查工作组”,后又推动发放消费优惠券、编制补充预算案等,以改善民生。
李在明还表示,其任期剩余的4年9个月将成为“飞跃与发展”时期。他承诺,将构筑根基扎实的社会,推动实现朝野团结的政治局面。
围绕外界关注的有关“股票转让所得税的大股东标准”问题,李在明称将把该问题交由国会讨论,出台以提振股市为方向的政策。7月31日,韩政府提出将缴纳资本利得税的大股东认定标准从目前的50亿韩元下调至10亿韩元,引发舆论不满。
此外,对于朝野未能就修改“内乱特检法”修正案达成一致,李在明表示,协同治理是接受合理要求,而非妥协求和,查明内乱真相不属于可妥协的部分。
有分析认为,李在明执政初期改革的节奏较快,如何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降至最低,防止政府和执政党内出现矛盾、朝野发生激烈冲突,被视为重要课题。
罕见对美表达不满
外交方面,李在明也面临复杂局面。随着“抓人”事件给韩美关系蒙上阴影,李在明如何回应引发关注。
近日,美国执法人员在佐治亚州针对韩国现代汽车—LG新能源合作电池工厂及相关承包商开展突击执法,以涉嫌“非法居留”为由抓捕475名工人,其中逾300人为韩国公民。
9月4日,美国移民执法人员在佐治亚州针对韩国企业经营的电池工厂发起突击(图/新华日报)
对此,李在明11日罕见地对美方表达不满,称此事“相当突然”。这和上月李在明访美时,美韩总统“热聊”的气氛产生了鲜明对比。
李在明表示,该事件必然会导致韩企在对美投资时“非常犹豫”,企业将担心在美国设厂可能因此受到不良影响或变得更加困难。
他还称,“韩美之间似乎也存在文化差异”,韩国有很多美国人拿着旅游签证来补习班教英文,韩国人觉得没什么,但在美国这却成了一个问题。
他还表示,正在与美方进行谈判,要求正常发放与对美投资相关的签证,或者争取到额外配额,甚至创造新的签证类别。
特朗普迎接到访的李在明
据悉,在美被捕韩国公民已获释,将于美东时间11日中午启程返韩。美方坚持在其境内护送时必须佩戴手铐,但韩方坚决反对,致使原来的行程被推迟。
李在明此番表态,或与韩国国内舆论有关。有韩国政党称,韩国送给美国“投资大礼包”却遭“背后捅刀”,此事可谓“屈辱”。
坦言韩朝关系未有进展
对于韩朝关系,李在明11日表示,虽然朝方反应冷淡,韩朝关系还未取得进展,但政府将继续努力推动韩朝对话重启。
上任以来,李在明政府积极采取限制散播传单、拆除对朝扩音器等一系列措施,向朝方释放缓和紧张关系的信号。但朝方对此反应冷淡,重申“韩国不可能成为外交对象”。
对此,李在明坦言,期待朝方因几项缓解紧张的措施而很快就改变态度,这是愚蠢的想法。但无论朝方持何种态度,缓解紧张局势都对韩有利。
他还表示,韩朝关系问题不能单靠韩方力量解决,朝鲜认为美方才是威胁其安全的最大因素,因此促成朝美对话将有利于实现半岛和平稳定,韩方愿发挥助推和支持的作用。
分析认为,鉴于韩方已邀请中美元首出席将于10月在韩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该会议有望成为开展首脑外交的重要机会。李在明能否抓住时机,为推动南北对话创造空间,备受瞩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