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太飒了!女民兵方队让人眼前一亮)
女民兵方队亮相
太飒了!女民兵方队让人眼前一亮!
此前报道
来认识阅兵场上“最美”的人
在阅兵训练场上,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爱红妆也爱武装,她们既柔情也铿锵,作为参加阅兵的女队员,训练场上她们有着怎样的苦与乐?今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去感受阅兵场上这群“花木兰”的柔情与豪情。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她叫徐莹莹,是一名来自山东沂蒙老区的民兵方队受阅队员。她从小听着“沂蒙红嫂”的故事长大,如今,又成为了“沂蒙红嫂班”的一员。
徐莹莹是一名来自山东沂蒙老区的民兵方队受阅队员
“我们‘沂蒙红嫂班’平时就会在红色史馆里讲解,来到阅兵场能够把发生在沂蒙山的抗战故事讲给队员们听,把《沂蒙山小调》唱给队员们听,我觉得这也是在传承和发扬沂蒙精神。”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体现军民鱼水情的沂蒙精神,正是民兵“平时为民、战时为兵”的生动写照。在抗战时期,沂蒙女民兵们不畏艰苦,以过硬的品格支援着前线抗战。这样的精神也感染着新时代的女民兵们,民兵方队第十四排面的教练员边心语就是其中一位。
边心语曾经服役于仪仗司礼大队
边心语曾经服役于仪仗司礼大队,在她看来,当兵就要有过硬的作风、过硬的素质,不仅自己如此,对大家的标准要求也十分过硬。“平时在我们排面我对大家的训练要求比较高,动作标准要求比较严,大家也逐渐地对自己要求也比较高,也是深入到大家的内心,现在训练到这个情况,我们排面每个人都可以当小教员,动作都非常过硬。”
“硬”不仅仅是边心语对训练的要求,也是民兵方队第十四排面队员们自发形成的训练作风,对她们来说,教练员边心语在训练场上的严格要求,才能锻造出最“硬”的队伍,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民兵的崭新形象。而训练场上要求过硬的边心语,在训练场外却更像是一个知心的姐姐。
参阅队员郭亚说:“这个是我们排面上次获得评比名次后,教练员给我们每一个人做的小奖章,里面的照片是我们排面所有人的合影。平常教练员对我们也十分关心,像我上次训练成绩不太好,跟大家有时标齐比较困难,教练员就私底下找我聊天开导我,带我走出疲惫期。”
仪仗方队训练
仪仗方队是男女混编方队,面对男女之间腿长、肩宽等存在的客观差距,在训练上女队员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大家一起唱,‘快乐的一支小跳蛙……’”这是郎可晶独有的训练方法,在训练前带着队员们唱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歌,引导大家找到正步踢腿的节奏,帮助大家快速进入训练状态。
郎可晶称这次排面新兵比较多
郎可晶说:“我们排面这次新兵比较多,我作为整个排面的班长骨干,会经常给队员们讲一些小故事,来缓解一下大家训练的疲惫。从而提高大家的训练积极性,好让同志们能够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到训练中去。”
“作为她们的教练员,我们在阅兵场上共同成长,她们女生比较有活力,在训练期间经常会唱一些歌来缓解训练疲劳。同时她们在训练场上也比较刻苦,在首次和男队员们合练发现问题后,她们会主动找方法克服客观存在的问题。”仪仗方队教练员程子豪说:“我觉得她们是阅兵场上最美的人,是阅兵场上的花木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