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一场震撼世界的阅兵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仅不到24小时,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站在东京的新闻发布台前,用一句“绝不重蹈战争覆辙”,回应了全世界都在注视的中国阅兵。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
这两场隔海而立的动作,时间之紧凑、场面之鲜明,构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外交交锋。
中国用钢铁洪流表达立场,日本则在沉默与回应之间左右摇摆。
昨日清晨,天安门广场上,数万解放军官兵整齐列阵。
九三阅兵现场
随着东风-61、巨浪-3、歼-20A等尖端武器依次亮相,一场展示中国军力与战略意志的盛大阅兵拉开帷幕。
鹰击系列的高超音速导弹划破长空,激光武器与无人机人编队紧随其后,整个阅兵场面不仅气势磅礴,更处处透露出一种战略自信。
阅兵式上尖端武器轮番亮相
这是一次对历史的缅怀,更是一种现实的警示。阅兵所选择的关键时间节点、武器配置与队形编排,早已跳出传统仪式层面,成为国家战略意图的精密表达。
尤其在“20家族”歼击机编队飞越长安街上空时,现场掌声雷动。
歼-20、歼-35A等机型的出现,不仅代表中国空军已彻底跨入第五代战机行列,更昭示了中国在空天领域的极限突破。这一刻,不只是中国人在看,全世界都在看。
中国空军彻底跨入第五代战机行列
而此时的日本,正处在一种微妙的沉默之中。
就在阅兵前的几天,中国的“长城210”号潜艇静静穿越对马海峡,而日本自卫队在9月1日才发布相关信息。
这一系列军事动态的背后,是一种沉稳而高效的战略布局。中国并未刻意高调,却用行动阐明了“和平不是懦弱”的国家信号。
中国的“长城210”号潜艇静静穿越对马海峡
阅兵结束不到24小时,日本开口了。
林芳正在记者会上表示,日本不便评论中国意图,但强调:“绝不重蹈战争覆辙”。这句话看似表态坚定,实则谨小慎微,避免评价,却又不得不回应。
这背后,是对中国强势姿态的被动回应,更是对国内外压力的微妙平衡。
林芳正在记者会上讲话
外界注意到,日本此前对阅兵“避而不谈”,如今却突然转为公开回应,态度转变耐人寻味。这并非临阵发挥,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外交选词。
日本既要回应国内右翼的压力,又要避免彻底激怒中国,还要照顾对美关系中的微妙定位。三方角力之下,日本的回应只能显得“谨慎而含糊”。
而中国方面,并未在官方渠道上直接回应日本这番表态。但阅兵本身,已是答案。
中国用一场前所未有的军事展示,表达了对现实安全格局的深刻认知与清晰判断。从鹰击-15到东风-26D,从激光武器到水下无人机,每一项技术的展示,都是对和平的再定义。
不是对抗,而是震慑;不是挑衅,而是防御。
这正是中国在新安全格局下的战略逻辑。和平依旧是主题,但和平的实现方式,早已不再是单边退让与口头承诺。
中国用实际行动,让世界明白:和平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才具备持久性。
反观日本,虽在言辞中强调“和平国家”路线,但其行动却频频打破“专守防卫”的界线。
2025年度的防卫预算高达8.66万亿日元,创下新高;“统合作战司令部”已正式成立,实现对陆海空自卫队的统一指挥;战斧导弹的采购与美日联合军演的高频节奏,正逐步将日本军事体系推向“正常国家”的轨道。
这种“嘴上和平,行动扩张”的双重态度,在亚洲邻国眼中早已不是新闻。
靖国神社的参拜、教科书的篡改、历史责任的回避,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日本对外战略画像:历史问题上不愿面对,军事问题上持续突破。
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
在此次阅兵的国际反响中,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表态尤为引人注目。
他不仅向中国人民表示祝贺,还提及中美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历史,并暗讽日本的侵略行径。这一番话,与美国官方立场并不完全一致,却透露出一种对日本角色的重新审视。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美国内部对日本“反华前哨”角色的信任正在动摇。
图为特朗普 资料图
而日本方面对此选择低调处理,没有正面回应特朗普的言论。
这种沉默,其实是对现实格局的无奈适应。在中美关系仍未稳定,日本必须小心翼翼地维持对华不怒、对美不乖的微妙平衡。
中方学者普遍认为,此次阅兵不仅是国防展示,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表达。
通过强大的威慑力,换取地区的战略稳定,正是中国在当前国际局势下的理性选择。与之相对,日本的“和平表态”则更多是对硬实力现实的短期妥协,而非真正的战略转向。
经济层面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2025年上半年,中日贸易总额超过1500亿美元,同比增长2.5%。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的调查显示,72%的企业反对脱钩,强调与中国市场的深度绑定。
这使得日本在军事扩张与经济现实之间,始终无法作出彻底选择。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此次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更是对未来秩序的宣示。
中日经济地方合作交流现场图
CNN在报道中指出,中国工业产能与军工能力的展示,已达世界领先水平;澳方学者则指出,中国部署速度与规模已远超西方预期;台湾方面评论认为,阅兵彻底击破了“大陆落后”谣言,对岛内民意产生强烈冲击。
在这一切交织中,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愈加复杂。
如果日本继续在历史问题上遮遮掩掩、在军事问题上得寸进尺,那么两国关系将难以实现实质性突破。
中国已经清晰表明立场:维护和平,并非无代价的退让,而是以实力为后盾的坚定守护。
图为相关参考资料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