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马德里谈判结束,中方给出最大诚意,特朗普高兴有点早了
文/御风
经过两天的交锋,中美第四轮经贸谈判终于落下帷幕。
中美谈判现场
据央视新闻9月15日晚消息,9月14日到15日,中方代表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在西班牙马德里会晤,双方围绕贸易争端的核心问题展开了“坦承、深入、建设性”的沟通。
会谈结束后,中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两国在多领域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包括以合作方式妥善解决TikTok问题、减少投资壁垒、促进经贸合作等等。而美方对结果显然也十分满意,美国代表团强调谈判富有建设性,还用“非常了不起”来评价此次中美会谈。
特朗普兴奋溢于言表
值得注意的是,谈判还没正式结束,特朗普就抢先在社交媒体上宣布“非常顺利”,并暗示双方就某家“特定公司”达成了协议,这显然就是指TikTok。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还兴奋表示,即将和中方元首通话,进一步推动成果落地。
很明显,此次中美马德里会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双方围绕着TikTok的问题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这意味着中美向着解决一大分歧迈出了坚实一步。
据介绍,在过去几年里,TikTok在美国的命运几经波折。最初,美国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将这款拥有1.7亿美国用户的中国应用视作眼中钉,国会甚至通过法案要求中企必须剥离其在美资产,否则就会面临全面封禁。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末就曾推动禁令,但未能落实;拜登时期该法案被签署生效后,TikTok一度被迫下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德里谈判的“共识”才格外引人注目。
然而,需要认清的是,中方的立场并非退让,而是“最大诚意”的同时依旧坚守底线。正如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所言,中国绝不会以牺牲原则立场、企业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为代价去换取所谓协议。
中方强调,技术出口审批必须依法依规进行,中方尊重企业自身意愿,但绝不容许任何一方将经贸问题工具化、武器化。换句话说,这次能达成初步框架,是因为中美双方都在试图寻找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妥协点,而不是中国单方面的让步。
中方代表介绍谈判成果
特朗普之所以急着宣布胜利,与其国内政治算计密切相关。TikTok在美国年轻人中影响巨大,对共和党选情甚至有直接意义。特朗普此前多次延长禁令期限,就是担心强硬措施会得罪庞大的年轻选民群体。
如今马德里会谈取得突破,他当然要第一时间把功劳揽到自己身上。但问题在于,中方已经明确强调,如果美方不能兑现承诺、继续打压中国企业,那么所谓框架共识将无法转化为实际成果。特朗普的“高兴”,很可能为时尚早。
必须指出,TikTok只是中美经贸分歧中的一个缩影。关税、投资限制、芯片管制、技术封锁……这些才是影响全局的大问题。中方态度已经摆明:合作共赢才是正道,斗则必然两败俱伤。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
如果美方还想继续抱持“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打交道的旧思维,那么所有所谓的成果都可能瞬间化为乌有。中国已经展现了足够诚意,有关谈判成果接下来能否真正落地,考验的是美国能否兑现承诺,而不是继续口惠而实不至。
从更大视角看,中美能在马德里坐到一起,本身就是全球稳定的一个信号。世界经济正在经历动荡,如果中美之间继续陷入长期对抗,不仅两国要付出代价,全球供应链也将承受巨大压力。正因为如此,中方才反复强调,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只有加强合作,才能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
特朗普的兴奋情绪可以理解,但真正关键的是,美国能否在实质政策上拿出诚意,取消不合理的对华限制措施,为中企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否则,中方也有足够的手段进行坚决反击。历史经验早已证明,中国绝不会在原则问题上妥协。
因此,中美马德里会谈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是否瞬间解决了TikTok的问题,而在于它展示出两个大国依然有能力把对抗导向合作,把分歧压缩到可控范围。
如果美方愿意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未来中美关系或许能逐渐走向稳定;但若依旧沉迷于“极限施压”的幻觉,那特朗普的高兴恐怕只是昙花一现。中方已经尽到最大诚意,现在轮到美方证明自己是否真心愿意相向而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