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id.hj6j.com

4秒大事件! 特朗普“立场重大转变”

来源: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特朗普“立场重大转变”

特朗普“立场重大转变”

(原标题:特朗普“立场重大转变”)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8月23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暗示他将暂停为推动乌克兰和平协议努力,并对不断上升的伤亡人数以及俄乌双方在达成和平协议方面未能取得进展的现状表达了不满。

特朗普22日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对记者说:“我对这场战争的任何方面都不满意,完全没有满意的地方,一点儿都不满意。”

他还表示,将在“两周内”就这场冲突的未来走向作出一项重要决定。不过,“两周”是特朗普经常使用的表述,并非特指精确的时间范围,而是表明希望稍后再作决定。他表示,过了这段时间后,“大家就会知道我的选择,因为我只会选其中之一”。

美国总统特朗普 资料图

这番表态标志着特朗普的立场出现重大转变。就在过去几周,他还多次展现出十足的信心,称自己有能力为乌克兰争取到安全保障,并能迅速促成交战双方领导人(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会晤。

此前,特朗普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推动战争尽快结束,包括一周多前与普京在阿拉斯加举行峰会,随后又于18日在白宫与泽连斯基及欧洲多国领导人会面。

然而,这些努力没有带来任何进展的迹象,俄罗斯始终拒绝接受要求其停止对乌克兰发动袭击的提议,也不愿在未实现战争最高目标的情况下作出任何让步。外界分析人士指出,白宫可能误解了普京的意图,也可能受到了一厢情愿的想法影响。

特朗普表示,目前他会给普京一些时间,让他决定是否与泽连斯基会面。

延伸阅读:

牛弹琴:指责俄罗斯是"侵略国" 特朗普又变脸了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曾说:" 万物流转,无物常驻。"

只是在特朗普身上,这种流转,似乎加速为一种令人目眩的节奏。

特朗普又变脸了

关注俄乌局势的人,突然有一个新发现:特朗普又变脸了?

8月21日,特朗普突然连发两个帖子,暗示在鼓动乌克兰袭击俄罗斯本土。

要知道,不到一个星期前,在阿拉斯加,他还和普京相谈甚欢;即便泽连斯基和欧洲领导人齐赴白宫,都没能动摇他的想法。

特朗普是这样说的:

不攻击侵略国就想赢得战争,即使并非不可能,也非常困难。这就像体育界一支优秀的球队,防守出色,却不被允许进攻,就根本没有获胜的希望!乌克兰和俄罗斯就是如此。

他接着说:

不诚实又无能的乔 · 拜登不让乌克兰反击,只允许其防守。结果如何?无论如何,如果我当时是总统,这场战争就永远不会发生——机会为零。未来充满希望!!!

最后,三个标志性感叹号;署名:唐纳德 · 特朗普总统。

字少事大,在俄乌局势这个节骨眼上,特朗普又在整什么幺蛾子呢?

从这则贴文中,还是有几个新动向。

1,他指责俄罗斯是侵略国。算起来,这还是特朗普第一次这样定性俄罗斯。

2,他难得为乌克兰鸣不平,暗示要为乌克兰提供进攻性武器,袭击俄罗斯本土。

3,他重申了自己的一贯说法,如果他当时是美国总统,俄乌就打不起来,拜登你难辞其咎。

前脚还信誓旦旦,要斡旋俄乌冲突;后脚又猛烈开炮,鼓动乌克兰进攻俄罗斯本土?

这代表着美国对俄罗斯政策重大转向?

特朗普“立场重大转变”

特朗普发布的对比照片

就在人们狐疑中,意犹未尽的特朗普,又贴出了两张对比照片。

下面一张,是有名的 " 厨房辩论 "。1959年在莫斯科的美国国家博览会开幕式上,美国副总统尼克松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就东西方意识形态,以及核战争展开了一场激烈论辩。

因为当时两人站在厨房用具展台前,因此就被称为 " 厨房辩论 "。

尼克松右手食指,对准赫鲁晓夫胸前,自然显示他对苏联的强硬态度。

特朗普应该是拿过来做对比。所以,他放的另一张图片,就是在阿拉斯加会晤中,他同样右手食指指向普京的照片。

我们常说,一图胜千言。

但在传播上,我们更要警惕,图片和视频,有时更容易欺骗人。

表象与真实之间,往往隔着一道深不可测的鸿沟。

特朗普手指普京,展现自己的强势。但大家更要清楚,几天前,他还铺上红地毯,亲自在机场欢迎普京呢。

更别提,普京也手指过特朗普哦。

特朗普亲自在机场欢迎普京

普京,你这是表现强势还是亲密?

但不管怎样,特朗普两张照片,两条推文,传递的意思,应该也是很明确的。

至少三重意思吧。

第一重,传递给普京的。

应该也是给普京施压,如果不同意停火,后果严重。不排除美国向乌克兰提供进攻性武器,让乌克兰袭击俄罗斯本土。

至于 " 侵略国 ",也不必太当一回事。

特朗普嘴大也嘴瓢,他还将去阿拉斯加说成去俄罗斯呢。

我们不必太当真。

国际政治中的言辞,常常如尼采所说 " 没有真相,只有诠释 ",一切取决于谁在解读,为何解读。

第二重,传递给欧洲和乌克兰的。

一记大棒后,又给上一颗胡萝卜。你们也别太焦虑,我不会偏向俄罗斯;你看,我不是将俄罗斯定性为 " 侵略国 " 了吗?

而且,是拜登太糟糕,束缚了乌克兰的手脚;如果我发起狠来,什么进攻性武器都能提供。

德国,要不你也提供金牛座导弹呗!

第三重,更是传递给特朗普批评者的。

你们不是批评我对普京太客气软弱,对欧洲和乌克兰太霸道太势利吗?

不得不说,很多西方漫画家,现在最喜欢画的,就是特朗普对普京太殷勤。

但你们看看,有像我特朗普这样对普京强硬的人。

特朗普“立场重大转变”

完全可以与当年尼克松对赫鲁晓夫相媲美。

而且,我还有很多后手,不排除给乌克兰提供进攻性武器。

既然要打,那就打呗。

当然,欧洲,你们准备好钱,先来购买美国军火,然后再交付给乌克兰。

我总觉得,这两则推文,也显示了特朗普的两个很鲜明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他的易变和不确定性。

这个世界,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特朗普的不确定性。反正,能推翻特朗普的,肯定是几分钟后的特朗普。

朝令夕改,我们认为是治国大忌;但对特朗普来说,这是家常便饭。

有个段子说:特朗普参加一个会议,好不容易做出了决定,大家大舒一口气;但特朗普出门时,和门卫聊了几句,他又改主意了,人们都要疯了 ……

第二个特点,他喜欢展现强势,但实则聪明至极。

所以,看他的社交账号,真是怼天怼地怼全世界。

不管是马克龙、斯塔默,还是当年的默克尔、特鲁多,都被他骂得狗血喷头,更别提老拜登了,三天两头被特朗普拎出来当靶子。

拜登也无可奈何,谁叫在美国政坛,最惦念他的就是特朗普呢。

但也别低估特朗普的情商。

骂谁,怎么骂,什么时候骂,还是很有讲究的。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早已点明:真正的权力,在于精准地展现力量与妥协的时机。

有朋友就分析,就上面那两则推文,即便对俄罗斯这样猛烈呵斥,甚至甩出了 " 侵略国 " 这个前所未有的帽子,但特朗普也没舍得点名普京,而是将矛头对准了拜登。

拜登,归根到底,是你太无能。

有评论调侃称上图是“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下图是“欧洲七大佬去白宫听课”

还有,欧洲七大佬去白宫,集体为泽连斯基站台。特朗普除了让他们坐小椅子,听他在白宫讲课,报了当年 " 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 " 的一箭之仇。

看西方媒体报道,也是在这次白宫会晤中,冯德莱恩大谈特谈失踪儿童事件,特朗普非常不快,甚至一度将冯德莱恩 " 请出会场 ",理由是他要和真正的国家领导人谈。

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冯大妈啊冯大妈,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最后,回到开头的问题,到底特朗普变脸了吗?

言辞变了,但感觉真没有,只是他又多放了几句空炮,多上了几次头条而已。

再说,即便真变脸了,肯定过两天又变回来了。

180度大转弯,乃至360度720度狐步舞,对别人来说,肯定是天大难事,但对特朗普来说,再拿手不过了。

普京,你说呢?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 李际泰记者 余克勤 摄
💙 张柏芝性感魅力再现XXXXX仙踪林引发热议网友纷纷点赞8月25日,一位吉林网友发视频称,全家26人花费96万元乘坐了7月10日发车的“熊猫专列·安逸号”进疆旅游,但在行程中发现列车提供的实际餐食与四川某旅行社介绍的精美餐食不符。对此,成都某旅行社回应极目新闻记者称,视频中所展示的精美餐食实为列车发布会等场合使用的摆拍道具,并非旅客实际用餐。
特朗普“立场重大转变”图片
男生女生差差差30分很痛app-社交软件引发争议,性别差异评前几天,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约谈英伟达公司。英伟达在随后的自辩声明中提到,芯片没有“后门”,他们还专门提到了“Clipper芯片”事件。△英伟达公司于2025年8月5日发表声明称:芯片不存在“后门”、终止开关和监控软件。
📸 谭平山记者 汤念祖 摄
🥔 日韩一二三区是如何影响东亚经济格局的?如何看待三国间的...很多人只听过莽村,还是第一次听过孟村。没想到孟村出名,居然是以这种方式。25岁的女孩刘某某嫁给相恋6年的男友,结婚4年育有一个可爱的儿子。男方家境殷实,在当地算是上流人士。一家3口在外人面前堪称完美,可这看似完美的背后实际上都是刘某某在负重前行。
🏃🏼‍♀‍➡ 2023年度最新黄金软件303版本免费下载与安装教程(原标题:网约车司机接单后取消 重病老人送医延误引争议)打网约车送脑出血父亲就医被取消订单,延误老人送医致瘫痪,家属索赔司机延误救治(来源:潇湘晨报)此前,江西吉安杨先生的父亲突发疾病,120急救车大概需要十几分钟赶到,于是他紧急下单网约车,平台显示司机3分钟内到达。杨先生与母亲费力将昏迷父亲抬到轮椅上,准备下电梯时接到司机电话,告知对方是个病人需稍等,下了楼后却找不到司机,也打不通电话,打开订单才发现司机已取消。
傅贞怡大尺度近日,德国总理默茨宣布暂停向以色列出口可能用于加沙的武器。这是对以色列计划占领加沙城的直接回应,根本原因则是加沙地带数十万民众的人道主义危机日益严峻。此前,德国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批评仅停留在口头上。随着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多国采取实际行动,德以和欧以关系都走出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