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id.hj6j.com

9秒带你回顾! 警方撤销“家长质疑校服质量被拘7天”处罚:当事人想找份工作并复婚,办案人员或被处分甚至担刑责

来源: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警方撤销“家长质疑校服质量被拘7天”处罚:当事人想找份工作并复婚,办案人员或被处分甚至担刑责

警方撤销“家长质疑校服质量被拘7天”处罚:当事人想找份工作并复婚,办案人员或被处分甚至担刑责

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舒隆焕

2023年12月,甘肃庆阳宁县34岁的邓建国在网上发视频,质疑其儿子就读的小学校服存在质量问题,涉事校服企业报案。同年12月13日,邓建国被宁县公安局网络安全监察大队以寻衅滋事为由行政拘留7天。

今年9月2日,宁县公安局向邓建国出具了撤销行政处罚决定书。此前,该局一位领导向他表达了歉意。

9月7日,邓建国对极目新闻记者表示,事发一年八个月后,终于洗掉了自己的“污点”。接下来,他想找一份工作,想和妻子复婚,好好生活。律师分析,该案相关人员可能受到行政处分,如果存在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的行为,相关人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宁县政法委工作人员表示,调查完毕后会通报详情。

撤销行政处罚决定书(知情人供图)

男子因质疑校服质量被拘7天

邓建国对极目新闻记者称,平常他对孩子的健康问题格外关注。2023年秋季开学后,儿子从宁县盘克镇中心小学拿回来了校服,他发现衣服标签上标注的成分与面料质地有问题,心生疑虑。校服由宁县兆春服装厂生产。多方沟通未果后,邓建国于2023年12月1日在网上发布质疑校服质量安全和校服乱象由谁监管的视频,点击量达14.9万。几天后,宁县市场监管局向邓建国送达了质检报告,邓建国不认可。

此后,邓建国又在网上发布“问题校服仍然未被召回”的视频,点击量达10.2万。宁县兆春服装厂以邓建国发布视频后,该厂签订的价值100万元的订单被客户取消为由,2023年12月8日向宁县公安局报案,要求对邓建国以寻衅滋事进行刑事立案侦查并追究其刑事责任,或者以散布谣言对其进行治安管理处罚。

宁县公安局网安大队受案并对邓建国询问后,于2023年12月13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因在网上举报儿子学校校服质量问题,邓建国以寻衅滋事被拘留7天。拘留结束后,邓建国申请行政复议,未得到支持。他又向庆城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将宁县政府、宁县公安局告上法庭。

庆城县法院于2024年7月11日作出判决,驳回邓建国的诉讼请求。

警方撤销“家长质疑校服质量被拘7天”处罚:当事人想找份工作并复婚,办案人员或被处分甚至担刑责

根据判决书,该款春秋季校服的标签标注为100%聚酯纤维,但检测结果为聚酯纤维94.9%、氨纶5.1%,标签成分与检测结果不符。同时,庆阳市质量计量检验检测中心对夏季校服抽样检测发现其棉含量为31.8%、涤含量为68.2%,不符合夏季校服棉含量不得低于35%的国家标准。

庆城县法院认为,宁县兆春服装厂制作的校服存在质量问题,学生的权益依法应当保护,邓建国维权的想法应当支持,但其诉求应当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加以解决,而非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质疑视频。

因不服上述判决,邓建国上诉至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庆阳市中院认为,宁县公安局作出的案涉行政处罚决定程序违法,认定事实的证据不足,依法应予以撤销。但是鉴于案涉拘留决定已执行完毕,无撤销的必要。确认宁县公安局行政拘留决定违法,宁县公安局赔偿邓建国3237.08元。

邓建国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拘留结束后,邓建国先后遭遇失业和离婚的双重打击,还被诊断为抑郁症。周围人也在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他认为,二审胜诉虽还了自己清白,但拘留决定不撤销,会成为他一生的“污点”。

该案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热议。邓建国向甘肃省高院申诉,希望撤销对他的行政处罚决定。今年8月,宁县官方回应媒体称,该县成立了由县政府牵头的工作专班,对该事件进行全面调查核实。

校服的标签数据与检测结果不符(知情人供图)

警方撤销行政处罚决定并致歉

9月7日,邓建国对极目新闻记者称,因抑郁症发作,他于8月20日住院治疗,9月1日出院。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庆阳市人民医院的出院证明书显示,今年8月20日,邓建国在该院精神心理科病房入院治疗,诊断显示他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等。

邓建国出院次日,宁县公安局作出了撤销此前行政处罚的决定。决定书显示:邓建国因寻衅滋事被该局决定行政拘留7日。经查,该处罚决定经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程序违法、认定事实证据不足,确认行政拘留决定违法。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决定撤销该行政处罚决定。

邓建国告诉记者,不久前,宁县公安局一位领导还向他表达了歉意。对方表示,该局在此次事件的处理上“工作不到位”。邓建国接受了宁县公安局的道歉,已在撤销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签字。另外,他已收到因拘留7天获得的3000多元赔偿金。

警方撤销“家长质疑校服质量被拘7天”处罚:当事人想找份工作并复婚,办案人员或被处分甚至担刑责

此前,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加良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宁县警方做出上述撤销决定,表明自行纠错的态度,也合乎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有权申诉或者检举;行政机关应当认真审查,发现有错误的,应当主动改正。

邓建国对极目新闻记者表示,事发至今已过去一年八个月,自己的“污点”终于洗清了。接下来,他想好好治病,找一份工作,好好生活。这个案件发生后,他和妻子离婚是迫不得已的,但两人有感情基础,“我个人想(复婚),但不知有没有这个可能。”他坦言,这件事走到今天,自己已不在乎周围人的眼光,也不关心官方如何处分该案相关人员,以后不会因为寻衅滋事,对其工作、生活和孩子等造成影响,这是最重要的,“目前已还我清白,不构成寻衅滋事就行。”

邓建国质疑质量的校服(受访者供图)

律师称当事人起诉涉事企业于法有据

邓建国对极目新闻记者称,涉事校服企业对他的名誉、精神已经造成损害。数月前,他已通过民事诉讼维权,当地法院已介入,暂无最新进展。邓建国认为,他经历的这个案件应该起到警示作用,避免“寻衅滋事”被滥用,“我认为不能因为这个‘口袋罪’或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让百姓吃亏,这非常不公平。”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对极目新闻记者表示,根据相关规定,警察在执行职务中,因故意或者过失造成的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或者其他执法错误的,应当根据警察在办案中各自承担的职责,区分不同情况,分别追究案件审批人、审核人、办案人、鉴定人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对执法过错责任人员,应当根据其违法事实、情节、后果和责任程度分别追究其法律责任,包括给予行政处分。另外,该案相关人员如果存在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行为,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赵良善对极目新闻记者表示,根据相关规定,自然人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遭受非法侵害,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法院应予受理。涉事校服企业报案后,邓建国被错误拘留,先后遭遇失业和离婚的双重打击,还被诊断为抑郁症,其精神和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他起诉涉事企业要求精神损失等赔偿,于法有据。

9月7日,极目新闻记者就该案最新情况致电宁县政法委,值班人员表示,该案调查结束后当地会对外通报详情,对该案相关人员的处分,纪检部门会介入。记者致电宁县宣传、纪检等部门,未获回应。

📸 李宗仁记者 吕显祖 摄
⤵️ 大众网182tv国产精品版app最新版下载182tv国产来源:新黄河客户端2021年湖北咸宁乡间田地里,突兀的几声枪响,将黄某新平静的晚年生活击碎。事发时,时年67岁的湖北老人黄某新在一片菜地里,被正在偷猎的甘某北等四人误当成猎物连开数枪,最终导致黄某新头部及腿部多处重伤,后经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其损伤程度为重伤二级。后经法院审理,四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一年至五年有期徒刑不等,而开枪伤人的甘某北犯非法狩猎罪、过失致人重伤罪、非法制造枪支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五年,其中,因过失致人重伤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
警方撤销“家长质疑校服质量被拘7天”处罚:当事人想找份工作并复婚,办案人员或被处分甚至担刑责图片
《厨房里的暖味2》BD免费青春“喝酒不开车 开车不喝酒”但还是有少数人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少喝一点开车上路不会被发现殊不知酒驾不仅会面临法律处罚还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盯上遭人“碰瓷”图为监控画面9月3日,富阳区公安分局城东派出所接到车主王女士的报警,说当天凌晨在开车回家的路上,被一辆开宝马车的男司机敲诈了8000元,起因竟是自己的一个侥幸行为。
📸 钱婕记者 孙顺达 摄
// ☹ hj2024回家海角期待这次活动能带给大家更多温暖与极目新闻记者 唐佳燕实习生 王明飞近日,广西桂林市一名怀抱5个月大孩子的女子到桂林市卫生健康委投诉时,遭工作人员怒斥,引发网友热议。7月31日晚,桂林市卫健委发布情况通报称,已责令当事人向来访群众当面道歉,并对其作出严肃批评和停职检查处理。下一步,将对来访群众的诉求进行深入调查核实。
不良研究所|「二週間くらいずっと歩いて旅行してたんだよ...据新华社消息,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26日下午在京闭幕。会议经表决,任命洪亮同志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增补潘岳同志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张茂于同志不再担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会议通过关于免去邹加怡同志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职务并接受其请辞常委、委员的决定,通过关于陈小江同志不再担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职务并接受其请辞委员的决定。
🤝🏻 lutu轻量版线路检测页,lutu最佳检测路线,lutu最佳近日,有网友转贴一份湖南娄底中级法院的《布告》,提及一故意杀人罪犯胡某先后3次被判死刑,最终才执行死刑,引发关注。网友转贴的湖南娄底中级法院《布告》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注意到,《布告》发布时间为2025年8月28日,提及两名故意杀人罪犯当日已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其中,罪犯胡某先后3次被判处死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