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西贝门店称已上线“罗永浩菜单”:共13道菜,顾客不必全点可自由选择
极目新闻记者 余渊
连日来,“罗永浩吐槽西贝预制菜”事件持续发酵。9月11日,西贝餐饮创始人、CEO贾国龙针对此事回应媒体表示,目前西贝门店的所有菜品都不是预制菜。从9月12日起,西贝全国370多家门店将面向所有消费者开放后厨,消费者可以在保证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参观任何一道菜品的制作过程。同时,西贝也将于12日在全国所有门店上线“罗永浩菜单”。
图为“罗永浩菜单”
公开信息显示,9月10日,罗永浩发微博公开吐槽连锁餐饮品牌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西贝方面随后回应称“不存在预制”。9月11日,西贝餐饮创始人、CEO贾国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起诉罗永浩,“一定会,我们一定会起诉他,一定一定会起诉他!”
西贝餐饮创始人、CEO贾国龙称不是预制菜
对此,罗永浩再次发微博回应称“准备好了”,后又发微博表示“遇到蠢人心累”。而在此之前,罗永浩还悬赏10万元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凭实据。
罗永浩回应称“准备好了”,后又发微博表示“遇到蠢人心累”
9月12日上午,杭州一家西贝门店工作人员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目前他们门店已经上线“罗永浩菜单”,菜单共包含13道菜,“我们(这)家有12道菜,只有一道牛肉土豆条没有,总售价是561元,大概6到7个人吃。”杭州另一家西贝门店工作人员也称,“罗永浩菜单”已经可以点了,但目前还没到午饭时间,暂时还没有顾客来尝试。
成都一家西贝门店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罗永浩菜单”共包含13道菜,顾客如果想看一看是不是预制菜,可以选择将“罗永浩菜单”里面菜品都点完,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菜品数量,“如果只有两个人来吃的话,建议您只点其中的几道菜就行了。”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顾客有感兴趣的菜品都可以点,或者顾客想要进入厨房参观也是可以的。
延伸阅读

罗永浩发文:天下苦预制菜不透明久矣
近日,罗永浩吐槽西贝预制菜引发关注。9月12日,@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发布一张含有人民网报道的图片并喊话@西贝贾国龙 。图片中,人民网的报道显示“数据显示,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达80%以上”。
罗永浩发布一张含有人民网报道的图片并喊话西贝贾国龙
罗永浩发文称: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 但这一次我看到的网络舆情是90%多的人都在骂西贝,骂我的连10%都不到。难道那些讨厌我的人突然喜欢了我不成? 很多网友已经指出了真实的原因 :天下苦预制菜不透明久矣 。 希望这一次的事件,能够推动中国预制菜相关立法尽快实现,再强调一遍,我不反对预制菜, 我的终极诉求只是让消费者获得知情权。
综合自当事人社交账号
罗永浩连续两天喊话西贝,餐饮店使用预制菜到底要不要明示
近日,罗永浩在社交账号“罗永浩的十字路口”表示,自己和同事去西贝吃饭,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9月11日下午,罗永浩又在社交账号表示,“有没有什么专业设备和方法能够检测出食物被烹制的时间?或用什么其他方式能检测出食物是不是预制菜?设备多昂贵都没关系,我想买一台或租一台,把用了预制菜后不肯说实话的餐馆横扫一遍。”罗永浩进一步解释称,“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预制菜贵不贵倒是没那么重要(虽然预制菜卖得贵确实更讨厌),重要的是知情权。”
从罗永浩的发声可以看出,他一方面对餐厅使用预制菜却没有告知消费者感到不满,另一方面认为西贝价格偏高。
对于餐厅是否有预制菜,截至发稿,西贝方面暂无回复。有媒体致电西贝,客服人员表示,店内的招牌菜,牛大骨是每天早上现煮的,莜面也是店内工作人员现场手搓的,不存在预制。另外,店内的炒菜每天都是新鲜的蔬菜到店,现场炒制。
其实,西贝集团曾通过设立新品牌进入预制菜赛道。西贝集团旗下另一品牌——2019年12月上线的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命名的功夫菜,就是主打预制菜产品的形式,现场加热上桌,曾被不少消费者吐槽为“高价盒饭”。
不过,第一财经记者在某本地生活app看到,目前北京的贾国龙功夫菜均已闭店。
目前北京的贾国龙功夫菜均已闭店
但在西贝莜面村淘宝旗舰店,依然在售卖不少预制菜品。贾国龙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预制菜构建了一个菜品标准化和丰富多样的能力,但是我不想成为预制菜公司,我们构建的是一个把菜做得更高标准化的能力。”
图为西贝莜面村淘宝旗舰店售卖的预制菜品截图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西贝集团旗下的西贝莜面村的人均客单价在90-100元之间。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不少连锁餐饮品牌都下调了价格。第三方数据监测平台窄门餐眼显示,目前西贝莜面村在营门店数量为351家,一线城市较多。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西贝现在开拓了儿童餐赛道,表现不错,但是如果更多的消费者知道它会销售预制菜的话,对公司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整体去看,西贝如何把它的品质做好是关键。
而罗永浩此次发声,也体现了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信息透明的需求。
目前,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预制菜行业可能存在的一些争议。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显示,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也就是说,虽然目前还没有一条法律明文规定必须对预制菜进行明示,但是这种行为正在被大力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则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朱丹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餐厅如果使用预制菜,应该是有必要和消费者说明的,消费者有知情权以及消费权,如果说没有说明,有可能涉及消费欺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