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大会议上,第一个敢于硬刚以色列,直言要派兵力挺加沙的国家出现了,这让人不由好奇,其底气到底从何而来?
据环球时报报道,第80届联大会议发言时,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表示,面对加沙地带持续恶化的人道主义危机,印尼准备好向当地派遣维和部队,参与制止冲突。印象里,这可能是第一个明确表示要向加沙出兵的国家,在联大这种重要场合的表态,也毫无疑问地展现出了印尼打算和以色列“硬刚到底”的立场。
印尼展现出了进一步参与到全球事务中的雄心
印尼力挺巴勒斯坦,有更长远的考虑
长期以来,印尼在巴以问题中的立场一直是非常明确的,作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尼坚定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并且至今未与以色列建交。
这种支持不仅源于道义上的因素,更深层次来看,是印尼打算在国际社会中塑造自身形象、争取话语权的战略考量。
印尼清楚,加沙问题牵动全球穆斯林群体的情感,也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通过高调支持巴勒斯坦,印尼不仅巩固了自身在伊斯兰世界中的领导地位,也向世界展示了其不畏强权、敢于为弱者发声的外交风格。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印尼为了维持坚持反对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的立场,是需要直面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刁难的。
印尼还打算引进一艘航母
这种“硬刚到底”的姿态,显然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实用主义外交逻辑,印尼并非单纯为了与大国对立,而是希望通过这种鲜明的立场,提升其在国际事务中的道德权威和话语分量。
更进一步来说,如果印尼真的能够向加沙派遣维和部队,哪怕只是参与人道主义援助与稳定局势,也将是其军事力量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重要“亮相”。
这种参与不仅有助于增强印尼的国际影响力,也可能为其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争取更多的支持与话语权。
因此,支持加沙,不仅是印尼履行道义责任的体现,更是其迈向“全球性大国”的重要一步。
印尼在军队建设上也展现出同样的雄心
从航母到战斗机,印尼所图不小
与外交上的高调相呼应,印尼在军事领域的动作同样引人注目。
近期,印尼批准采购意大利退役的“加里波第”号轻型航母,并计划投入巨资进行改造升级。
这一举措表明,印尼正试图突破传统“群岛防御”的局限,向具备一定远洋投送能力的方向迈进。
然而,仅有航母远远不够,空中力量的短板可能成为印尼军事战略中的致命弱点。
印尼现有的空军装备,主要由美制F-16和俄制苏霍伊系列战斗机组成,但这些战机大多已经服役多年,性能逐渐落后,尤其是在面对现代空战环境时显得力不从心。
更重要的是,印尼若真的介入加沙局势,其地面部队如果没有强大的空中掩护,几乎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尼将目光投向中国产歼-10C战斗机,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
印尼国防部官员明确表示,他们正在寻找一种能够完美契合“群岛三叉戟之盾”战略的武器平台,即一种既能保护领空,又能支持其广泛分布的岛屿防线的多功能战斗机。
而歼-10C,凭借其较高的性价比、适应现代空战需求的能力,以及相对较低的采购成本,正好符合印尼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印尼清楚地认识到,在当前国际军贸市场上,西方国家的武器出口往往附带诸多政治条件,甚至存在“后门”风险。
相比之下,中国提供的武器装备不仅技术可靠,而且在出口政策上更为灵活,不会对使用国施加过多的政治限制。
这种“务实可靠”的合作模式,可能正是印尼这样,有着“雄心壮志”的国家,在推进军队现代化过程中所看重的。
以色列的轰炸,客观上为中国武器出口创造机会
美以勾连,为中国武器打开窗口
当前中东局势持续动荡,不仅为印尼提供了介入全球事务的窗口,也让我们看到了美国作为以色列的主要盟友,其对以色列的偏袒态度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这种背景下,中东国家对西方武器的信任正在逐渐下降,尤其是当人们发现某些号称先进的防空系统在实战中形同虚设,甚至有传言称美国可能对盟友的防空系统“远程关闭”时,这种不信任感更加深重。
这种信任危机,从客观上来说,为中国武器进入中东市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凭借其稳定的性能、合理的价格以及灵活的出口政策,正在赢得越来越多中东国家的青睐。
尤其是在印巴空战的实战场景中,中国武器展现出了可靠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对于印尼来说,中东的乱局和美以的勾连,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依赖西方武器并不可靠,尤其是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和战略安全的关键时刻。
这也再次验证了印尼在推进军队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选择那些技术可靠、政治上不附加过多条件的武器供应商,而中国,正是这样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中国武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此外,中国近年来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一系列国际合作理念,也为中国与包括印尼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这些倡议不仅为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也为中国武器装备的出口提供了有力的“软实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