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凌晨,菲律宾在深夜组织大规模海上行动,试图从三个方向突入黄岩岛周边海域。
图为菲律宾渔船
但在中方提前部署的12艘大型海上执法舰艇构成的严密防线面前,菲律宾舰船被迫停在35海里外,未能靠近领海毗连区。
这一场面迅速在菲国内外媒体引发热议,有菲媒直言,这是菲律宾海警“前所未有的耻辱”。
根据菲律宾官方电视台PTV的报道,行动发生在8月10日晚22时10分左右,菲海岸警卫队、渔业与水产资源局联合当地渔船,集结了超过20艘舰船,从吕宋岛西部三描礼士省、班诗兰省以及吕宋大区港口同时出发,分别向黄岩岛北部、东部和南部推进。
菲方对外称,此次行动是名为“卡迪瓦”支援任务的一部分,宣称目的是为在黄岩岛附近“传统渔场”作业的菲渔民提供补给、收购渔获、提供冷冻加工和医疗服务等,从表面看,这似乎是一场渔业保障行动,而非直接的军事挑衅。
菲海岸警卫队、渔业与水产资源局联合当地渔船,集结了超过20艘舰船分别向黄岩岛北部、东部和南部推进
然而,从行动时间、规模与路线设计来看,这次任务显然不仅仅是“送物资”那么简单,深夜出发、多路包抄,结合菲律宾近年来在南海的频繁海上行动,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一次带有明显战略目的的试探性推进。
要知道,菲律宾近年来在与中国的海上摩擦中,多次使用“渔船打头阵、海警随行护航”的策略,这种方式一方面利用渔船的民用身份降低正面冲突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渔民的持续存在,试图营造“既成事实”,强化其在争议海域的存在感。
这次的“卡迪瓦”行动,很可能就是这一策略的延伸,让渔民先行进入黄岩岛周边海域进行捕捞作业,随后由菲律宾海警和渔业执法船提供补给、收购和医疗支援,既能宣称是“人道和民生行动”,又能实质性推进菲律宾在争议海域的活动频率。
但不同的是,此次行动并非小规模试探,而是集结了多支船队,从三个方向同时逼近黄岩岛,显然有意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压力。
菲船只从三个方向同时逼近黄岩岛
对此,我们势必不会让对方得逞的,菲律宾船队刚启程,中方的应对已在展开。
据可靠渠道信息,中方海上执法力量提前部署了12艘大型舰艇,在黄岩岛周边海域构建了环形拦截阵型。
这种被菲律宾媒体形容为“铁桶阵”的布防方式,将警戒线外推至35海里,形成一道无法绕开的海上屏障,菲船队无论从北、东、南哪个方向推进,都被中方舰艇远距离拦阻,无法靠近黄岩岛的领海毗连区。
中方海上执法力量海上执法
据报道,菲海警船多次尝试调整航向,寻找突破口,但在中方密集舰阵和高频通信干扰的配合下,行动被迫终止,到8月11日上午,菲方船只全部被阻拦在警戒线之外,行动宣告失败。
在菲律宾国内,这次行动的失败被不少媒体视为一次“形象打击”。有评论指出,中方在“菲律宾家门口”封锁菲海警船,暴露了菲方在南海力量对比上的劣势。
菲律宾国内舆论也出现分化。一些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媒体批评政府缺乏更强硬的应对手段,呼吁增加海上巡逻和军事投入,而另一部分声音则担心,这种高风险行动一旦升级,可能引发不可控的海上冲突,导致渔民安全受威胁。
菲方船只全部被阻拦在警戒线之外,行动宣告失败
但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政府在对外表态时仍强调行动是“合法的渔业支援任务”,并未直接承认其战略性目的,不过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不信走着瞧吧。
![511165.JPG 炮兵社会一二三[月明流风]_2024最新更新 - 八通](http://n.sinaimg.cn/news/transform/200/w600h400/20180609/QE9--hcscwxa8886948.jpg)
![652644.JPG 炮兵社会一二三[月明流风]_2024最新更新 - 八通](http://bjnewsrec-cv.ws.126.net/little266f05961afj00t00b06000zd000hs00dcg.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