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欧盟打来电话苦求两个小时,在稀土出口这件事,中国依旧没松口)
前言
10月的一个深夜布鲁塞尔给北京打来了一通越洋电话。
电话那头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谢夫乔维奇的语气里带着难掩的急切,这通长达两小时的通话核心只为一件事。
那就是求中国在稀土供应上搭把手。
挂了电话没多久欧盟就迫不及待地对外宣布,中国商务部长已经同意赴布鲁塞尔磋商要为稀土问题找紧急解决方案。
欧盟深夜给中国打电话
要知道三个月前的7月欧盟还在公开批评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喊话让中方放开管制。
从强硬指责到深夜求助短短三个月欧盟的态度为何180度大转弯?
这背后其实藏着一场关乎全球产业链、大国博弈和战略主动权的深层较量,显然欧盟这回是真的慌了慌到连面子都顾不上了。
媒体报道截图信息来源:直新闻
此次事件的导火索是10月9日中国商务部的一则公告,公告显示自11月8日起新增5种稀土元素出口限制,12月1日起强化稀土和永磁体的出口审批。
这则公告对别人可能只是一则政策新闻,但对欧盟来说不亚于一张产业病危通知书。
要知道欧洲的制造业早就被稀土卡了脖子,不管是汽车、风电、芯片、精密设备几乎每一个高端制造领域都离不开这种工业维生素。
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的警告可不是危言耸听,要是稀土供应持续紧张未来几周内就可能有十多万汽车工人失业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更严重的是到2026年欧洲的电动车、风力发电机生产线都可能全面停工。
让欧盟更坐不住的其实是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落井下石。
就在中国宣布管控新规后没几天美澳悄悄签了个协议,各自掏出十亿美元搞稀土加工特朗普还在白宫喊话说“一年内美国稀土多到用不完”。
最让欧盟觉得膈应的是这场合作压根没带它玩,作为美国的盟友欧盟反倒成了被排除在外的旁观者。
这下欧盟彻底乱了阵脚,它太清楚自己的底细了。
美国有自家稀土资源能顶一阵,反观中国掌控着全球七成以上的精炼产能,而欧洲自己呢?
特朗普讲话 资料图
当年为了环保和省钱把国内的稀土矿全停了,如今想重新开采不仅环保审批过不了,光建生产线就得十几年。
美澳合作看似热闹可美国不会炼、澳洲只有矿根本解不了近渴。
走投无路之下欧盟只能放下身段给北京打电话,甚至提出要帮中荷解决安世半导体的问题要知道,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欧盟的慌乱从来不是一天造成的,而是多年战略迷航种下的苦果。
最核心的错误就是它把宝全押在了美国身上,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了大国博弈里的缓冲区。
过去几年美国打着产业安全的旗号,对欧洲的汽车、钢铁、化工行业加征关税欧盟嘴上喊着抗议身体却很诚实。
依旧紧紧抱着美国的大腿丝毫没有要放的意思,以为靠上华盛顿就能高枕无忧,可事实是美国在忙着抢订单、拉产业链欧洲却在被慢慢掏空。
就拿稀土来说美国早就开始布局自主供应,而欧盟却连基本的加工能力都没保住,把所有鸡蛋都放进了中国供应链这个篮子里还总想着既要又要。
就在欧盟求中国放宽稀土出口的同时,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荷兰政府突然出手,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了中国闻泰科技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全球运营。
图为闻泰科技公司
中国商务部长亲自给荷兰大臣打电话交涉,对方嘴上说认真研究实际上却拖拖拉拉不解决。
这种一边打压中国企业,一边又想让欧盟整体从中国拿好处的吃相谁能接受?
更讽刺的是欧盟直到现在才看清自己的定位,它既不是美国的核心盟友,也不是中国的关键伙伴只是被两头利用的炮灰。
要知道跟着美国对抗中国失去的是稀土供应和中国市场,想跟中国缓和又怕得罪美国。
这种进退两难的困境,从根源上就是没有独立的战略和自主的产业链。
当年欧洲放弃稀土加工产业时没人想过会有今天,如今被卡脖子了才明白所谓去风险不是把供应链搬到盟友那里而是自己得有掌控力。
面对欧盟的紧急求助中国的态度也很明确表示帮忙可以但得讲规矩。
很多人以为中国是在卡脖子,可事实是我们的管控既合法又合理更不是针对欧盟,首先稀土是军民两用的战略资源任何国家都会管。
中国的管控措施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目的是保护本国资源和环境,更是维护国家安全。
而且我们从来没把门关死对民用领域,一直留着绿色通道只要合法合规该批的项目都会批。
数据是最有说服的9月份中国稀土磁铁出口虽然比上月降了6%,但对欧盟的供应一直在恢复出口量足足是美国的三倍。
这说明什么?中国有合作的诚意但不会无底线让步。
其次中国的底气来自四十年积累的产业硬实力,要知道全球超过七成的稀土精炼产能牢牢握在中国手里。
这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无数企业砸了上百亿,攻克了上百道工序才攒下的家底。
图为矿石精炼
稀土精炼不是炒个菜那么简单,既要懂分离技术又要处理废水废渣环保成本高得惊人。
西方想重建这条产业链?难!懂技术的人才早就断代了环保成本比中国高好几倍,就算现在开始建没有十几年根本形成不了产能。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管控从本质是产业升级的必然。
结语
我们不想再当世界矿场把廉价的稀土卖出去再花高价买别人的高端产品,现在的稀土早就不是单纯的矿产了,它是新能源车电机、AI芯片、导弹核心部件的刚需材料。
中国要做的是只是把稀土资源和高端制造绑定从卖原料变成卖产品,所以我们的供应原则很简单那就是挑人卖,谁技术好、环保达标、合作稳就给谁配额。
这可不是歧视而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
信息来源:环球网
2.环球网,《社评:两个通话提醒中欧正确相处之道》2025-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