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当选不到一天,日本新首相刚上台,吃了朝鲜一记下马威

刚刚坐稳首相椅子,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高市早苗,连茶都没来得及喝一口,就被朝鲜泼了盆“冷水”,就在10月22号早上八点刚过,朝鲜从黄海北道中和郡方向发射了几枚疑似短程弹道导弹,飞行路径直冲半岛东部海域。
朝鲜发射导弹 资料图
导弹虽然没砸进日本专属经济区,但时间点掐得太巧,距高市就任还不到24小时,这下全亚洲的目光瞬间聚焦东京,刚上任的新首相,摊上了第一道外交大题。
导弹不是砸过来,是“看”过来
这场“开场演出”的节奏,朝鲜拿捏得相当精准,导弹没进日本经济区,没伤人、没毁物,甚至连轨迹参数都还在“分析中”,但效果却达到了,就像有人在你家门口放了几挂鞭炮,没烧到你家,但你能不紧张?
朝鲜的导弹 资料图
导弹一响高市早苗比原计划提前一个半小时赶到首相官邸,召开紧急会议,听取防卫部门汇报,她表态说:“目前没有任何损害发生,导弹未落入日本专属经济区,日方正与美方共享情报。”这番话听着冷静,但背后的紧张不用多说,新官上任,第一件事不是亮政绩,而是处理一场军事突发。
韩国这边也没闲着,联合参谋本部立刻发布通报,确认导弹飞向半岛东部海域并加强警戒,东京、首尔、华盛顿三边热线估计一早就热到发红,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外务大臣茂木敏充也连夜加班,任务一个:搞清楚朝鲜这波操作到底想干嘛。
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
朝鲜方面至今未出面解释,这也不稀奇,毕竟朝鲜的套路一直是“先打再说”,而类似的情况在2024年也发生过,当时朝中社声称试射洲际导弹是“针对敌对势力的恰当军事行动”。这回虽然没有发声,但这份“沉默”,其实说得更多。

女首相刚上台,朝鲜“试水温”
放在平时这样一场导弹试射或许只是朝鲜日常军事演练的一部分,但偏偏撞上日本权力交接,这就不得不让人多想了,高市早苗刚刚成为日本第104任首相,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政治标签写得清清楚楚:保守、强硬、安倍路线的继承人。
图为高市早苗 资料图
她不仅主张修改和平宪法,还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态度强硬得让周边国家都提高了警觉,在这种背景下,朝鲜选择在她上任次日发射导弹,怎么看都像是一种“下马威”:不是为了真打,而是为了看看你这个新首相接得住不接得住。
2017年安倍执政时,朝鲜也玩过类似的招数,而且那次导弹直接落进了日本专属经济区,这次虽然“点到为止”,但目的相似,那就是用军事动作来试探新政府的底线。
更微妙的是这场导弹试射发生在特朗普即将访问日韩、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前夕,朝鲜显然也清楚,接下来区域格局可能要变,而变局开始前,先亮个相、秀下存在感,是他们一贯的操作逻辑。
图为金正恩 资料图
韩国最近还在释放善意,比如缩小美韩联合军演的规模,想缓和一下局势,而朝鲜的回应却是“展示肌肉”,是打算继续拉高筹码,为后续谈判预留空间,对平壤来说导弹不仅是武器,更是外交语言。
高市早苗的外交起跑线,直接设在火线上
对于高市内阁来说,这场导弹试射不只是一次外交试炼,更是一次政治考验,她的执政联盟依赖日本维新会的支持,国会里“双少数”,推进任何政策都得小心翼翼,而外交方面,她又是个“新人”,经验不足是公认的短板。
高市早苗和安倍晋三 资料图
眼下日本国内经济问题堆积如山,但没等她出招,朝鲜就先逼她亮态度,她选择了立刻响应、强调美日同盟,这和她一贯的政治立场一致,然而问题在于强硬不是万能药,朝鲜若觉得你压得太紧,下一发可能不再“擦边”。
更大的变量是特朗普的到来,日本希望借此机会与美方讨论驻日美军费用、对朝政策等问题,高市还表示,希望尽快与特朗普会面,“建立信赖关系”,但特朗普一向风格多变,若他在日韩之间玩起平衡术,或在驻军费用上敲日本竹杠,高市的外交算盘恐怕也没那么好打。
朝鲜方面就更灵活了,他们正试图利用美国大选后的政策不确定性,推动“拥核国家合法化”的目标,导弹试射既是技术测试,也是给外界放信号:我们有“反制能力”,别想轻易压我。
一记导弹,敲响的是整个东亚的警钟
这次朝鲜试射导弹,不光是给高市早苗上了一课,也再次提醒世界:半岛局势从来不缺爆点。日本换了个首相,朝鲜马上“打个招呼”,虽然没有直接挑衅的行为,但这场外交较量的火药味,已经扑面而来。
日朝国旗 资料图
高市早苗在首场记者会上强调日本将“以美日同盟为基轴”,但接下来怎么平衡强硬与务实,将决定她在国际舞台上的立足之道,毕竟安全问题才是她绕不过去的第一座高山。
这场突如其来的导弹试射,是朝鲜的惯常操作,也是对新政府的精准试探,面对复杂的地缘格局和多变的盟友关系,高市内阁必须拿出更成熟的应对策略,否则刚刚点燃的朝鲜半岛火药桶,可能很快就会再度升温,导弹落水声刚停,日本政治的“深水区”却已经翻起了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