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快扛不住美国了

文 观察者网 刘程辉
经过数月的谈判和让步,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发现自己陷入了来自白宫的压力循环之中。
这位有着“特朗普解语人”之称的墨西哥总统,曾一次次化解与特朗普的紧张谈判。就连特朗普也直呼“我很喜欢她”,还一再延长对墨西哥关税的缓冲期。
但这段“蜜月期”似乎行将结束。
特朗普得寸进尺,辛鲍姆扛不住了。
在8月30日发表的一篇长文中,《纽约时报》揭示了辛鲍姆面临的困境。
向美墨边境部署上万士兵;指控墨西哥银行洗钱;威胁加码关税;吊销部分墨西哥政客的签证;将一些墨西哥贩毒集团列为恐怖组织……过去几个月里,特朗普加强了对墨西哥的高压攻势,采取多重手段迫使辛鲍姆让步,使她处于防御状态,几乎没有多少腾挪空间。
8月29日,墨西哥总统辛鲍姆表示,她将寻求在确保尊重墨西哥主权和领土不干涉原则的前提下达成墨美协议
每次与特朗普的交锋,辛鲍姆都咬牙强调:有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那就是侵犯墨西哥的主权,尤其是单方面的军事行动。
然而,本月却传出消息,特朗普秘密签署行政令,允许使用军事力量打击被列为“外国恐怖组织”的拉美贩毒集团。
“不会有入侵行为,”辛鲍姆当时回应外界担忧,“这一点被排除了。”
四天后,她的政府进一步满足了美方更多要求,将26名被指控为高级贩毒集团成员的人移交给美国。这是今年第二次类似的移交,总计55人,且都不在正常引渡程序之内。
两天后,特朗普告诉记者,正因为他,墨西哥终于再次尊重美国。他得意洋洋:“墨西哥会照我们说的做。”
据四名接近墨西哥政府的人士透露,辛鲍姆已感到十分恼火。她和内阁觉得自己耗费了巨大精力去满足华盛顿的种种苛求,但似乎永远不够。
自辛鲍姆九个月前上任以来,墨西哥政府加大了对强大贩毒集团的打击,逮捕了3万名被指控犯下“重大犯罪”的人。相比之下,她的前任六年间仅逮捕了1.23万人。
在她任内,谋杀案减少、毒品查获增加、非法越境几乎停滞。
然而,美方仍抱怨墨政府在打击毒品问题上表现出功能失调和犹豫。
例如,今年7月,一名男子在墨西哥等待引渡到美国期间,在墨方监控下成功逃脱。
白宫随后再次要求墨西哥加大打击力度,特朗普更威胁对墨西哥进口商品征收30%的新关税。
辛鲍姆再次通过谈判争取到关税延期。
两国总统通话后,特朗普将计划中的关税暂停90天,称双方将寻求贸易协议。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这次谈话“非常成功,因为我们越来越了解彼此”。

但上周,美国宣布美墨政府将针对贩毒集团开展“大胆的双边行动”,紧张局势再次升温。
辛鲍姆随即回应称自己对此毫不知情。
她说,美方不过是训练四名墨西哥缉毒警员,她在多场记者会上批评美方夸大了合作程度。
一名接近辛鲍姆政府的消息人士说,两国实际上已就一份联合行动与情报共享计划达成一致,同时规定行动必须尊重墨西哥主权。辛鲍姆计划接下来一周与到访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会面。
前墨西哥官员、现任华盛顿美洲对话组织墨西哥项目主任莉拉·阿贝德(Lila Abed)说,辛鲍姆的处境极为艰难。
“问题在于,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衡量墨西哥所做的是否足够,”她说,“特朗普总统和他的团队确实可以随时改变规则。”
所有谈判都面临一个现实:墨西哥经济以美国为中心,根据墨方数据,两国跨境贸易额每分钟达120万美元。
“辛鲍姆还有的选吗?”阿贝德说,“对她的政府未来而言,如果不这么做,情况可能更糟。”
来源|观察者网
延伸阅读
欧美贸易新协议墨迹未干,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就威胁要对欧盟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高额的额外关税,理由是欧盟科技监管法规打击了美国的科技巨头。特朗普还警告称,如果欧盟不撤销对美国科技企业的相关监管法规,将限制美国高科技产品与芯片的对欧出口。
尽管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葆拉·皮尼奥本周早些时候就捍卫欧盟制定和执行自身技术规则的权利进行了发声,表示“监管欧洲范围内经济活动是欧盟及其成员国权利”。但是《政治报》欧洲版日前撰文指出,面对欧美贸易新协议的不平等条款和特朗普政府不断升级的威胁,欧洲的“百年屈辱”或许才刚刚开始。
《政治报》欧洲版报道截图
一纸协议 满腹屈辱
7月27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赶赴特朗普在苏格兰的高尔夫度假胜地与美方达成贸易协议。欧洲媒体敏锐地发现,协议达成现场拍摄的一张照片(如下),捕捉到了欧方对这项“勉强能达成”的协议所感到的不安。
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司长魏扬德(第一排左二)
在照片中,大多数人都竖起了大拇指,而在这其中,欧盟高级贸易官员、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司长萨宾娜·魏扬德却没有竖起大拇指,她略显凝重的表情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但却道出了真相:欧盟已将自己推入了一个棘手的境地。
根据日前公布的欧美贸易协议联合声明,美国将对汽车、药品、半导体和木材等大多数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的关税,稀缺的自然资源(如软木)、飞机及零部件、仿制药等可得到豁免。欧盟则承诺取消对美国工业产品的关税,也就是说,欧盟对美工业产品采取零关税政策,并且欧盟还为美国海产品和农产品提供优惠市场准入。
不仅如此,欧盟还计划到2028年前采购7500亿美元的美国液化天然气、石油和核能产品,另采购400亿美元的美国人工智能芯片,同时计划大幅增加对美军工和防务装备的采购。欧盟企业还将在美国战略性行业新增6000亿美元投资。
面对这样一份不平衡、不平等的协议,冯德莱恩一再辩称,欧美贸易协议虽不完美但成效显著,并将这份长达四页的框架协议描述为“为了稳定和可预见性、而非升级和对抗”的深思熟虑之举。但是,这一协议在欧洲被广泛批评为欧盟的“屈服”、“投降”和“失败”。
欧洲政策中心政策分析师 沃尔夫·福克曼:我认为这项协议无疑是欧盟的一次政治失败,这是一项对美国非常有利的协议。它对欧盟征收非互惠性关税,而欧盟几乎取消了对美国的所有关税,因此它并非一项平衡的、对双方都有利的协议。
欧洲政商学界人士普遍认为,欧盟不但为协议作出了巨大让步,该协议本身的模糊性更令欧洲不安。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就证实,欧盟关键诉求未获突破,葡萄酒、烈酒等对欧盟较为重要的产品未纳入协议降税清单,美方非常清楚这是欧盟的重点诉求,双方未来将继续探讨。还有欧盟官员私下承认,该协议留有大量灵活解释的空间,给特朗普政府未来施压留下余地,且该原则协议尚不具法律约束力,内容宽泛而松散,美国或会借机提出更多要求,并以不兑现协议作为威胁手段。
特朗普的最新表态更印证了这种担忧。他日前公开表示,如果欧盟未能兑现对美60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那么欧盟就要面对35%的关税。而欧盟委员会是无法强制欧盟企业拿出6000亿美元的,这就意味着欧盟对美的这项投资承诺很可能会成为特朗普政府再次施压的筹码。
欧洲各界要求推翻新协议
对此,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主席伯特拉姆·卡夫拉特当地时间8月26日在一份公开信中,要求冯德莱恩对欧盟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重新进行谈判。
卡夫拉特在信中反驳了冯德莱恩关于该协议确保了“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的说法。卡夫拉特指出,美国在7月底与欧盟达成原则协议后仅数周,就对一系列机械产品加征了新的关税,且税率远超协议规定的15%的基准关税水平。更严重的是,美国政府还计划今年秋季进一步扩大征税范围,且今后每四个月调整一次征税产品清单。
冯德莱恩此前访美会见特朗普
卡夫拉特在信中表示,这些关税措施令欧洲工业界再度陷入不确定性的寒潮,“未来数月可能征收更多关税”的前景使欧洲机械制造业关键领域面临生存危机。
与此同时,欧洲多个农业组织也表示,欧盟为美国的乳制品、猪肉、坚果、海鲜等农产品提供了配额制关税待遇,同时延长了对所有美国龙虾进口的免税待遇,欧洲农民却未能获得相应的回报,这一协议不仅难以令人满意,而且“欧盟必要时应放弃新协议”。
瞄准欧盟科技监管
特朗普政府再次发难
而更令欧洲人感到担忧的是,这项令美方“大获全胜”的协议并未换来美方的收敛。近日,特朗普政府再次发难,威胁欧盟若不修改或撤销科技监管法规和政策,美国将限制关键芯片及高科技产品对欧出口,并对欧盟商品加征新一轮高额关税。显然,美方丝毫没有顾及欧盟希望科技监管问题排除在贸易协议之外的愿望,而是在这个问题上开辟新战场,逼迫欧洲再次让步。
欧洲智库学者警告称,双方真正开始就钢铝关税配额和行业豁免等问题敲定各种细节之后,欧盟很可能会面临更多的“羞辱”。而特朗普之所以敢于如此强势,是因为他深知美国握有军事和技术两张王牌,欧盟在这两个领域被远远甩在美国后面。如果没有美国的军事支持,欧洲将无法解决俄乌冲突带来的危机,而没有美国的芯片技术,欧洲也无法应对在科技领域提高竞争力的挑战。
对于特朗普政府近日在“数字税”问题上对欧洲的再度发难,欧洲学者普遍认为,通过强硬态度,美国告诉欧洲:“如果你们不合作,代价会很高。”这或许让美国在后续的更广泛的贸易和技术谈判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同时也是在为美欧未来贸易谈判增加美方筹码。
谢夫乔维奇就直言不讳地表示,欧盟与美国达成的协议反映了欧洲的战略弱点以及对美国的严重依赖。他坦言,这一协议“不仅仅关乎贸易,还关乎安全,关乎乌克兰,关乎当前的地缘政治动荡。”
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欧盟前贸易委员帕斯卡尔·拉米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欧洲仍然受制于美国的军事和战略保护。对此,欧洲智库专家也表示深有同感。
欧洲政策中心政策分析师 沃尔夫·福克曼:我认为这反映了许多欧洲国家的担忧,即与特朗普政府发生任何贸易冲突,都可能导致他撤销美国对乌克兰或北约的支持,而欧洲的安全基础设施总体上依赖于北约。
警钟敲响
战略自主不能仅是空洞口号
欧洲舆论逐渐清醒地认识到,眼下种种困境,实则是欧洲多年来在国防与科技领域“战略放松”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冷战结束后,许多欧洲国家长期依赖美国的“安全保护伞”,逐渐丧失战略自主性。与此同时,对技术创新的自满与投入不足,也使欧盟在人工智能、半导体、数字市场等关键技术领域明显落后。
这张不平等的贸易协议,无疑为欧洲敲响了警钟:特朗普政府主导的贸易博弈远未结束,若不能尽快摆脱在防务与技术层面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欧洲未来或将面临更多单方面施压与不对等谈判。
欧洲需要意识到,“战略自主”不应只是一句漂亮而空洞的口号,而应成为切实推进的行动纲领。唯有加强自身防御能力、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减少对外依赖,欧洲才能在动荡的国际格局中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