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怒斥,紧急下架!网友:没底线了
近日,某购物平台上一款名为“731毒气实验室益智拼装积木”的玩具引发争议,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据北京日报10月3日报道,记者通过搜索某购物平台,能看到相关玩具在架销售。该款玩具共有8小盒,包装盒上均被标注了“铭记历史”字样,还显示具有“爱国教育情感启蒙”,“军事主题历史还原”等特色。
“731毒气实验室益智拼装积木”的玩具引发争议
店铺注明,该款玩具适用年龄13岁,售价29.9元。平台显示,该玩具“近7天1000+人逛过”“周销量上涨10+倍”,是“店铺新品销冠”。截至10月3日16点,记者重新搜索该玩具,平台已显示“商品过期不存在”。
平台已显示“商品过期不存在”
不少网友表示,这种行为是“拿历史痛点当卖点”,应该严惩涉事方,并呼吁有关部门强化监管机制,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网友表示,这种行为是“拿历史痛点当卖点”,应该严惩涉事方
针对此事,中国人民解放军官方媒体账号@钧正平 发表评论称——
众所周知,731部队是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反人类罪行的象征,其历史是国人心中深沉的伤痛。尽管玩具作为载体可以承载多元主题,但任何创意都必须恪守人文底线与历史观的红线。

商家以“铭记历史”为名,把血腥罪行转化为可拼装的“实验室”,不论初衷如何,客观上都构成了对民族情感的冒犯,也传递了错误的历史认知。历史不应被遗忘,更不应被扭曲为可随意消费的商品。
我们呼吁商家在追求创意的同时,多一份对历史的敬畏、对价值的审思;也期待平台与监管方能加强内容审核,共同守护历史的严肃性。在事关民族情感与历史正义的问题上,我们不应也不能留给投机与试探任何空间。
延伸阅读
“731毒气实验室”成益智玩具,历史不容儿戏
撰稿 / 柳早(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陈荻雁
日前,某购物平台上一款名为“731毒气实验室益智拼装积木”的玩具引发争议。据报道,该款玩具共有8小盒,包装盒上均被标注了“铭记历史”字样,还显示具有“爱国教育情感启蒙”“军事主题历史还原”等特色。
这样一款玩具的出现颇为令人不安。虽说商家标记这是“铭记历史”“爱国情感启蒙”,但相比于这种“宣示”,更有可能出现另一种状况:原本严肃的历史被“游戏化”了。
不妨设想,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或许想不到这是沉痛的历史,而是一种“娱乐”。花花绿绿的卡通形象,奇形怪状的“实验道具”,这些很有可能扰乱孩子的历史认知——那一段历史,并不“可怕”“晦暗”“严肃”,反而就像“过家家”一样,仿佛在嘻嘻哈哈中度过了那些岁月。而这,恰恰是对历史最大的解构和扭曲。
因此,历史和玩具轻佻的嫁接,本身就是不合适的。尤其是考虑到玩具面向的还是孩子,有某种铺垫认知底色的意义,这种组合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对此,商家应该有所反思。玩具的设计,不在于猎奇式的包装与营销,也要考虑能否传递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用娱乐的方式触碰惨痛的历史,不仅有悖于对历史亲历者的尊重,也可能在无形中削弱社会对历史记忆的守护。当商业逐利触碰到民族伤痕时,理应有所敬畏与克制。
平台也应当从中有所反省。目前看,该玩具已经下架;但此前的一些标签,诸如“近7天1000+人逛过”“周销量上涨10+倍”,为“店铺新品销冠”,说明这个玩具销量颇高,恐怕已经来到了不少孩子的面前,影响已经造成,平台下架实乃后知后觉。
这说明平台对于类似商品的审核仍存有漏洞,对于一些剑走偏锋的玩具缺乏敏感。因此,平台都有必要建立更严密的审核机制,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提前预判违规情形,优化审核机制,明确平台规则,不给这种猎奇荒唐的玩具上架的空间。
此次事件,对于一种广义的历史教育来说也是一种启示。就像在此前,所谓的“手撕鬼子”这类抗日神剧也曾引发过众怒。
这背后的原因都是类似的,本该严肃对待的历史,被过度娱乐化、猎奇化处理,结果不仅削弱了教育的意义,反而让观众、孩子在轻浮的氛围里淡化了历史的沉重感。这样的“再创作”,无论是影视还是玩具,都会造成一种认知上的偏差,甚至让人们对历史失去应有的敬畏。
对历史的铭记,应当选择严肃的场景、运用合适的方式、尊重真实的历史,从而真正唤起共鸣,形成一种深刻的、严肃的历史态度。
希望类似事件成为一个警示:历史不是可以任意拼装的积木,更不是用来博眼球的噱头。玩具设计也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面对下一代的时候能够神经更敏感一些,而不是任由“创意”信马由缰。
值班编辑 王丹妮
